★ 苏芩推荐阅读版本。
★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极其畅销、广具影响力、非常通俗易懂的心理自助读物。
★ 如何处置我们心中的孤独、迷失、疯狂和热爱?了解自我内心冲突,重建人生自信的心理学。
霍妮在本书中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你是真的喜欢某人,还是觉得应该喜欢他就自以为喜欢上了他?
看到亲人离世,你是真的感到悲伤,抑或只是习惯性地表达哀悼?
你是真的希望成为某种人,还是仅仅因为这种人受人尊敬且收入丰厚?
……
本书指出,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这些足以主宰我们人生的内心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不但自欺欺人地虚构了各种“理想化意象”,通过“外化”把责任推给他人,还基于不同的性格倾向发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御策略:顺从型选择了亲近他人、对抗型选择了抗拒他人、疏离型选择了疏远他人。但这些策略更像是精致的代偿与逃避,不但没有消除冲突,反而使我们深感恐惧、焦虑和绝望,无法真诚地投入任何关系或者工作中,觉得一切已经定型,再也不会有所好转,在糟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卡伦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她认为,只要改变了产生冲突的条件,就能真正解决它们。本书指出了我们在被内心冲突困扰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切实方法,让我们学会处置内心的孤独、疯狂、迷失和热爱,收获内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宁,重建人生自信,更加勇敢而健康地活下去。
作者简介:
20世纪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批的倡导者之一,主张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卡伦·霍妮一生著作颇丰,《我们内心的冲突》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她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在这本书里,霍妮展示了对人心理活动与矛盾惊人的洞察力,使读者很容易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号入座”。
我们的内心容纳着各种矛盾冲突,既是痛苦,也是才能,只有当你愿意承受打击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苏芩
卡伦·霍妮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人的“假我”是如何压迫“真我”、让“真我”无法成长的问题,这是神经症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人的成长就是要摆脱“假我”的束缚,让“真我”显现出来,获得自由。每个个体终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不可代替。 ——知乎
霍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她的理论为推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前言
导论
神经症冲突和试着去解决
第 章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002
第二章
基本冲突 015
第三章
亲近他人 032
第四章
抗拒他人 051
第五章
疏远他人 064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092
第七章
外化作用 113
第八章
和谐假象和辅助手段 132
第二部分
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后果
第九章
畏 惧 146
第十章
人格衰竭 159
第十一章
绝 望 189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203
结论:如何解决神经症冲突 203
我们能通过对顺从型的人格结构的了解而明白患者这样看重爱情的原因,这是因为“他疯狂,有他疯狂的道理”。想要满足他的神经症需求,只能让他得到爱情,谁让他具有矛盾的神经症倾向呢?况且,不管是他想要被人喜欢,还是想要控制别人(利用爱情),抑或者是他想要隐藏在背后或展现自己(利用对方全心全意的付出),都能在这种方式中得到满足。此外,这种方式还可以让他在对所有攻击性驱力进行释放时,找到一个合理、单纯甚至能得到所有人好评的基础,同时,也能让他把自己身上那种让人喜欢的品质表现出来。而且,他还觉得,爱情是自己的良药,所以后的事情都会在他找到爱情之后好起来,这是因为他并没有发现痛苦和挣扎来源于内心的冲突这件事情。这种愿望如果放在我们身上是非常荒唐的,但他这种逻辑显然也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理解:“懦弱无助的我根本就没办法一个人生活在这个满是敌视和威胁的世界上,那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为了回避危险,我必须要找一个爱我的人(他或她)来保护我。这样的话,因为他理解我,甚至在我不说出要求或进行解释的情况下,就把所有我想要的东西都带给我,那我岂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去争取了,如此看来,我的软弱也并不是坏事,因为我有他的喜爱,也有他可以依赖。虽然我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主动的欲望,但也是有变得很主动的可能的,前提必须是为了他,或者我做的事情,是他要求我去做的。”
他一步一步系统地对自己的推理和思想进行重建,层次非常清晰。这里面,除了他从思考和感觉中得到的东西,占比重大的,其实是无意识的行为,他会想:“一个人待着时,我觉得自己就像被绝望和焦躁的情绪所包围一样,更何况,如果某个东西我不能和别人分享,我是不会产生任何兴趣的,所以单独一个人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在星期六的晚上,我一定会仔细安排,坚决不自己一个人待着,这不是因为我不能单独看一场电影或读一本书,这是觉得这样做会让别人觉得没有人喜欢我,那样就实在是太丢人了。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不希望一个人待着。只要我找到爱人,那我就不再是一个人了,自然就不用在忍受这种煎熬。到那时候,准备早餐、工作、看日落等现在看起来非常无聊的事情,都将变成很有趣的事情。”
他还会这样想:“我一点都不自信,觉得自己在能力、魅力和天赋上都比不过别人,甚至在努力完成工作之后也感觉是运气好,没有任何光荣的感觉,要是再让我做一次的话,谁知道我还能不能完成。我这种没有任何优点的人,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肯定不会喜欢。当然,我也有可能让别人高看一眼,前提是我能找到一个喜欢真正的我,也非常重视我的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爱情才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吸引人,人们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抓着爱情不放的,甚至不愿意从内在改变自己,那个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
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来自我对病人和自己进行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努力促进精神分析的发展。这本书中的理论是慢慢形成的,期间经过了很多年的时间。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曾邀请我进行一系列讲座,我的观点就是在对这些讲座进行准备的时候,变得清晰起来的。我讲座的题目是《精神分析的技巧》,其主要的内容,就是讨论精神分析的技术问题。我在一九四四年又以《人格整合》为题目进行了第二次讲座,这次讲座的内容,不但包括了这本书中说到的问题,还有在专科医学院和精神分析推进学会上讲过的一些主题,比如“精神分析疗法中的人格整合”“孤单心理学”和“偏向于虐待狂的意义”。
我知道,有一些精神分析师是真的想改良我们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他们,也很希望他们能在他们的患者和他们自己身上,都用到这里描述的观点。想要精神分析能向前发展,就必须要动用强硬的手段,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困难都包括进去,以此来得到经验,并在经验中进行学习。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我们的理论就会变成没有实际意义的僵化思想。
但是,只要是那些想要认识自我、想要继续努力成长的人,应该能从任何一本不是单纯讨论技术问题和抽象心理学理论的书中得到帮助,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内心冲突,大多数生活在复杂文明中的人都有,并且只要是能对这些人产生帮助的东西,他们全都需要。虽然只有那些专家才能治好严重的神经症,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冲突,我觉得一定能在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
我是在和我的患者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对神经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的,所以我先要感谢的就是他们。也多亏了同事们的兴趣和热情的理解,我才有动力继续工作下去,所以我也要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所说的同事不但包括那些年龄比我大的同事,还包括那些正在接受我们研究所培训的年轻同事,不论是他们的反对意见还是那些议论,都对我起到了启发和鼓励的作用。
另外,还有三个人,虽然不属于精神分析领域,但是在我的工作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却都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进行了支持。是埃尔文·约翰逊博士,是他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在新社会研究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知道,当时能得到认同的分析理论并实践的,就只有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新社会研究院哲学和人文科学系主任克拉拉·梅耶,也是我要特别感谢的人,这么多年来,他不但一直关注着我的工作,还鼓励我把所有在分析工作中得到的新发现和新观点,都拿出来和他们一起分享和讨论。我要提到的第三个人,就是在我对这本书进行修改的时候,提出了很多对我帮助很大的有用建议的出版人诺顿先生。后,我之所以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书中的材料组织得好,而帮我做这一步的是米纳特·库恩,所以我还要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
说实话,刚拿到《我们内心的冲突》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读过太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很多都大同小异。但是,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中,让我觉得既学术又接地气。书中对于“理想化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张力的描绘,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很多行为和想法。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内心深处隐藏着那么多不那么“理性”的需求和冲动。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啊,原来是这样!”。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谈论“冲突”,更是在教你如何与内心的冲突和谐共处。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你能够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阅读都会有新收获的书。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深入探讨人性、触及灵魂的作品情有独钟,而《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正是这样一部杰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自由的个体的指南。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将那些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那些纠结、矛盾、挣扎,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被压抑的冲动”和“自我防御机制”的分析,它们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回顾过往的经历,也憧憬着未来的可能。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你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着你一起成长,一起面对内心的挑战,最终引导你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了解自己、渴望内心平静的读者。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自我成长非常有追求的人,但总是感觉卡在某个地方,无法更进一步。《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真的是帮我撕开了那层迷雾。它不是那种浅显的“读完就能立刻变好”的书,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一点点去体会,去对照。作者的语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不失温柔,能够引导你一点点深入到自己内心的最深处。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思考,甚至会拿笔在书上做标记,写下自己的感悟。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内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在错综复杂的内心迷宫中穿行,指引你找到那些隐藏的出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神经症性需求”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有那些不健康的、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模式,并且提供了打破这些模式的可能性。这本书不适合那种只想快速解决问题的人,但如果你愿意付出时间和耐心去探索自己,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值得投资的。
评分这次淘到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一直以来,我都对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感到好奇,市面上心理学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触及灵魂、引发深刻思考的却不多。当我看到“苏苓推荐阅读”这几个字时,心里就燃起了希望,因为我一直很欣赏苏苓老师的洞察力和通透感,知道她推荐的书籍一定有其独到之处。拿到手后,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犀利的笔触和对人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剖析所吸引。书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将那些隐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矛盾、挣扎和渴望一一展现出来。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无数熟悉的身影。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行为,那些难以启齿的念头,在这里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关于“趋近-趋近冲突”和“回避-回避冲突”的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很多纠结是无病呻吟,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强推!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因为看到“心理学经典著作”这个标签。我一直觉得,理解心理学,就像拥有了一把解锁人生的钥匙。而《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无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钥匙。它的内容深刻且富有洞察力,让我对“人”这个复杂的个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人类各种潜在动机的剖析,简直是惊为天人。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逻辑、甚至有些自毁的行为?这本书给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在内心的冲突中挣扎,试图在不同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很学术、很枯燥的,而是非常具有文学性和感染力,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启发。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因为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也更温和地接纳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