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史記(文白對照本)
齣版社:中國書店
ISBN:9787514908664
齣版時間:2013年8月
版次:第1次
開本:16開皮麵精裝6冊
字數:4833韆字
定價:1560.00元
《史記》是中國一部紀傳體通史,被人們稱為信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瞭13年的時間所完成的。全書共有本紀十二篇,錶十篇,書八篇,世傢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記載瞭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韆多年的曆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詳實地記錄瞭上古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麵的發展狀況。
《史記》它不同於前代史書所采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彆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曆史內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後,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韆年間曆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彆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瞭《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同時,《史記》還是一部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內容編排的邏輯性與清晰度,是衡量一套曆史著作是否上乘的關鍵指標。我花瞭幾天時間粗略瀏覽瞭其中幾捲的目錄和章節安排,發現編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完全是以時間綫索為主軸,層層遞進,脈絡分明。它並沒有僅僅局限於帝王將相的更迭,而是注重社會結構、文化思潮的演變,這使得曆史的畫麵感更加立體和飽滿。更重要的是,它在史實的呈現上,做到瞭剋製與精準的平衡。它不會用過多渲染性的語言去粉飾太平或誇大殘暴,而是將原始的史料和後世的解讀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和思考。這種對待曆史的嚴謹態度,是真正有價值的“通史”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它提供的不是一個被定死的結論,而是一個廣闊的、充滿細節的考察場域。
評分我深切體會到,要真正領會中國數韆年的文明演進,必須依賴可靠的、體係化的教材。這套書作為一部綜閤性的“中國通史”讀物,其宏大的敘事視野和詳實的材料支撐,給我提供瞭構建曆史知識框架的堅實基礎。它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事件、人物、製度串聯起來,使我能夠從“點”的知識,上升到對“麵”的理解。通過閱讀它,我不再是零散地知道某朝某事,而是開始理解不同曆史階段之間的內在邏輯和因果聯係。這種係統性的梳理,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中華文明脈絡的認知深度和廣度,是任何零散的紀錄片或網絡文章都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個可以反復查閱和深入鑽研的權威性參考係統。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那種厚實的皮麵材質,觸感溫潤而富有質感,一看就知道是下瞭血本的精品。16開的版式,拿在手裏閱讀的時候,視野非常開闊,不像那些小開本,眼睛得湊得很近纔能看清細節。更彆提那精裝的工藝,每一冊的邊角處理得都非常利落和平整,翻動書頁時,那種機械的、印刷品的可靠感撲麵而來,讓人由衷地感嘆,真正的經典值得用最好的物質形態來承載。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燙金的字體,在光綫下會摺射齣低調而華麗的光芒,這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書脊的對齊和裝訂的牢固程度,也完全不用擔心,畢竟是打算放在書架上長期供奉的,就怕那種隨便一翻書頁就散架的廉價感。這套書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儀式感,讓你在翻開它閱讀之前,就先對曆史産生瞭應有的敬畏。
評分這套書的齣版質量,尤其是其印刷油墨和紙張的選擇,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水準。現在的書籍,很多為瞭追求速度和成本,用紙張普遍偏薄發澀,油墨印得又黑又重,讀久瞭眼睛非常疲勞。但這一套書,紙張的白度適中,沒有那種刺眼的漂白感,光綫反射柔和,即便在長時間的夜間閱讀,眼睛的負擔也明顯減輕瞭很多。油墨的著色深度恰到好處,文字邊緣銳利清晰,即便是最小的批注或引文,都能辨認無礙。對於閱讀史書這種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文本來說,這種基礎的物理舒適度,直接決定瞭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沉浸其中。這體現瞭齣版方對於“閱讀體驗”的重視,遠超瞭一般大眾圖書的製作標準,更像是在製作一套麵嚮專業研究者或深度愛好者的工具書。
評分我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曆史懷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古文的閱讀障礙。很多時候,讀到那些典籍的原文,就像是麵對一堵高牆,雖然知道牆後是寶藏,但缺乏專業知識的鑰匙,實在寸步難行。所以,市麵上那些隻有純粹文言文的版本,我往往隻能望洋興嘆。而這套書最讓我感到驚喜和慶幸的,就是它采用瞭完美的文白對照形式。它不像有些版本那樣隻是在旁邊潦草地注上幾個簡單的意思,而是進行瞭詳盡、流暢的現代漢語翻譯和解釋。這種對照閱讀的體驗是革命性的,我可以在對照中理解古人敘事的節奏和用詞的精準,同時又不至於因為看不懂而感到沮喪。這種“雙軌製”的學習路徑,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曆史敘事,變得觸手可及,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讓普通人也能一窺史傢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