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规格:
全套9本书,分别为:
1.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一《学庸论语(书) 18元
2.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二《老子庄子选》(书) 16元
3.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三《唐诗三百首》(书) 23元
4.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四《孟子》(书) 27元
5.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五《诗经》(书) 30元
6.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六《易经》(书) 21元
7.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七《尚书》(书) 24元
8.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十《中医养生启蒙》(书) 25元
9.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十一《孝弟三百千》(书) 15元
主编:王财贵
图书开本:长26厘米,宽18.5厘米(大16开,和4纸差不多大小)
图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发行单位:绍南文化编订
全套9本书总定价:199元
绍南文化秉承南怀瑾先生的文化教化精神,以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之教育理念,传播中国优良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以改善社会风气为宗旨。
图书介绍:
此套书“大字”“大拼音”、“白文”--无插图、无注解。“大字”是为了节省目力,以保护儿童的视力,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一般读诵。“白文”而无解释,是因“读经”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其重点在于多接触、熟习,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薰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教材之特点:
●读经教育首倡人王财贵教授自选定
●全国套“儿童读经教育”标准教材
●读经教育基金会用书
●大字排版、注音读本
绍南文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简介
教材之特点:
●读经教育首倡人王财贵教授自选定
●全国套“儿童读经教育”标准教材
●读经教育基金会用书
●大字排版、注音读本
这一系列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经典诵读本”,是秉承“儿童读经”发起人——王财贵教授的教育理念而编订的,其特色是“大字”、“白文”。“大字”是为了节省目力,以保护儿童的视力,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一般大人读诵。“白文”而无解释,是因“读经”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其重点在于多接触、熟习,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薰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依王财贵教授建议给儿童读诵的优先顺序是:《学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易经》、《孝弟三百千》、《中医养生启蒙》。
教材之理念: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
“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一生的智慧财富。只要懂拼音,有热诚,就可以当老师。
“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导孩子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我们和小孩一起读,一样的方法,读多了自然会懂。
1998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儿童读诵经典之理念,介绍给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开展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且得到了众多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肯定和支持。目前,已有近百万儿童在读诵经典中受益。
这一系列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经典诵读本”,是秉承“儿童读经”发起人——王财贵教授的教育理念而编订的,其特色是“大字”、“白文”。“大字” 是为了节省目力,以保护儿童的视力,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一般成 人读诵。“白文”而无解释,是因“读经”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其重点在于多接触、熟习,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薰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现阶段发行的经典读诵本有十二种,依王财贵教授建议给儿童读诵的优先顺序是:(一)《学庸论语》(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并参酌程树德集释本);(二)《老子庄子选》(《老子》依《四部备要》明华亭张氏本,《庄子》采用郭庆藩集释本);(三)《唐诗三百首》(王财贵编订之读诵本);(四)《孟子》(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五)《诗经》(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六)《易经》(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七)《书礼春秋选》(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八)《古文选》(王财贵选编);(九)《诗歌词曲选》(王财贵选编);(十)《佛经选》(王财贵选编);(十一)《孝弟三百千》(王财贵选编)。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选编一册《中医养生启蒙》,总计十二册。各书并皆参酌诸家版本而编订。经书流传至今,年代久远,诸家所据版本难免有所差异,因此本系列读本偶在篇末加以注明。
读本中的注音,除特殊情况采用底本所注古音外,尽量采用现行的拼音。某些特殊的字,仍用繁体字。另请注意下列各种状况:(一) 一字多音,是汉语的普遍现象;读音的不同,往往反映了字义的不同。在古书中,许多文字的读音和现在习惯的读音不同,这表明该字在文中的意思也与现在通常的字义不同。(二)假借字是古书中常见的同音替代字,其读音按照该词原来的读音来标注,并在其旁附上一般的通行字,如“不亦说yuè悦乎”。通用字亦如是示之。(三)群经诸子中,遇孔子之名——丘,避读为“某”,以表敬圣之意。
教育是百年大计,儿童学习任何一种学问,都应该要有师长的指导带动与家长的督促鼓励,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为发扬中国文化传统,我们企盼贤明的家长和老师们,咸发至诚之心,共同来推动这项益国利民的千秋大业——“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成为“人文与科技融汇”的文明一代,让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我作为一个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成年人,对市面上很多“儿童版”的国学读物都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生怕原汁原味的美被过度简化而失真。然而,这套读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证核心文化精髓不被曲解的前提下,进行了极其巧妙的“翻译”和“转译”,让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用孩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情境展现出来。比如,它对《弟子规》某些段落的处理,既保留了古代的伦理规范,又剔除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显得既尊重传统又富有现代关怀。我发现,在陪读的过程中,我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梳理和巩固,很多我年少时囫囵吞枣理解的内容,通过作者的编排和引导,获得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座桥梁,它不仅连接了孩子与古老的智慧,也搭建起了我们父母辈与传统文化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空间,共同探索那些跨越时空的价值。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品质感”——无论是纸张的厚度、油墨的环保性,还是装帧的坚固程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儿童读物的严肃态度。我特别喜欢它在文化载体选择上的考量,它不只是“讲故事”,它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验空间。我曾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时,文字旁边会配有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拓展”,用极为精炼的语言概括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某个重要的概念,这种微小的设计,体现了编者希望孩子能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而不是孤立地记忆信息。我的孩子现在已经能主动拿着这本书向我提问,比如他会问:“妈妈,为什么古人那么看重‘孝’呢?”这说明书的内容已经成功地在他心中播下了探索的种子。这套书不是快餐式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个长期的、可以反复回味的文化陪伴者,陪伴孩子在成长的每一步中,都能找到来自古老文明的滋养。
评分说实话,最初选择这套书是冲着“大字注音”去的,因为我女儿正在从拼音向汉字过渡的尴尬期,市面上很多字太小或者没有拼音辅助的书,她看得非常吃力,阅读积极性因此受挫。这套书的字体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每一个汉字都端端正正,结构清晰,拼音标注在旁,标注的位置和大小都经过了精密计算,既不干扰主体文字的阅读,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及时帮助。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单纯的“注音读物”,它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程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似乎非常懂得儿童的注意力周期,每篇文章的长度都控制得非常适中,张弛有度,读完一个小段落,总会有一个小小的总结或启发点,让孩子能停下来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往下冲。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文化学习,变成了一次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她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任务,而更像是在玩一个有趣的文字解谜游戏。
评分这套书的插图真是太棒了,色彩鲜明又不失古朴典雅,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中国风水墨画,即便是初次接触传统文化的宝宝也能被深深吸引。我儿子对那些神话故事里的角色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我指着图给他讲上半天。更让我欣慰的是,它对传统文化的介绍非常贴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比如讲到“仁义礼智信”时,不是直接抛出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展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我们大人苦口婆心地说教有效多了。我注意到很多同类书籍为了追求内容丰富,常常会把版面搞得密密麻麻,阅读起来压力很大,但这套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留白恰到好处,大字注音的设置对刚开始识字的孩子来说简直是福音,他们可以尝试自己朗读,自信心也因此建立起来了。我们家现在有个小小的“阅读角”,这套书几乎占据了最高的C位,看得出来,它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美好扑面而来。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编辑功力给予最高的赞誉。它明显不是简单地把经典原文堆砌起来,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课程设计”。从易到难,从具象到抽象,它的脉络非常清晰。初期的篇目可能更多侧重于生活习惯、自然认知,用非常温柔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对世界的初步秩序感;而越往后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逐渐提升,开始触及到历史的演变和思想的精髓。这种循序渐进的导入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儿童接触传统文化门槛,避免了“水土不服”。我们家是那种对教育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家庭,对教材的选择非常挑剔,我们希望孩子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审美鉴赏的能力。这套书在文化深度和适龄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尊重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维护了中华文化的本真面貌,很少有读物能做到如此细致和负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