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篇贞观群英谱
一、一代明主李世民()
二、大度仁厚的长孙皇后()
三、唐太宗的宠妃徐惠()
四、传奇人物秦叔宝()
五、“王佐之才”李靖()
六、猛将军尉迟恭()
七、战功卓越的苏烈()
八、戎马一生的李勣()
九、东征西讨的薛仁贵()
十、忧国忧民的房玄龄()
十一、千古诤臣魏征()
十二、栋梁之才杜如晦()
十三、两朝元老长孙无忌()
下篇《群书治要》原典详解
《群书治要》原序()
校正《群书治要》序()
刊《群书治要》考例()
《周易》治要()
《尚书》治要()
《毛诗》治要()
《春秋左传》治要()
《礼记》治要()
《周礼》治要()
《周书》治要()
《国语》治要()
《韩诗外传》治要()
《孝经》治要()
《论语》治要()
《孔子家语》治要()
《史记》治要()
《吴越春秋》治要()
《汉书》治要()
《后汉书》治要()
《三国志》治要()
《晋书》治要()
《六韬》治要()
《阴谋》治要()
《鬻子》治要()
《管子》治要()
《晏子》治要()
《司马法》治要()
《孙子兵法》治要()
《老子》治要()
《鹖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吴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尸子》治要()
《申子》治要()
《孟子》治要()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庄子》治要()
《尉缭子》治要()
《孙卿子》治要()
《吕氏春秋》治要()
《韩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语》治要()
《贾谊新书》治要()
《淮南子》治要()
《盐铁论》治要()
《新序》治要()
《说苑》治要()
《桓子新论》治要()
《潜夫论》治要()
《崔寔政论》治要()
《昌言》治要()
《申鉴》治要()
《中论》治要()
《典论》治要()
《刘廙政论》治要()
《蒋子万机论》治要()
《体论》治要()
《时务论》治要()
《典语》治要()
《傅子》治要()
《袁子正书》治要()
《抱朴子》治要()
前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数量举世罕见。这些经典,使得中国古圣先王的圣贤教育能够世世代代培养出圣贤君子,中华民族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后继有人,传统文化的薪火始终不灭;这些经典,不仅使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蒙受福荫,也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给世界人民带来和谐安定。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部书,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盛世”,而且还远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为圭臬,创造了日本历史上的两朝盛世。然而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却在我国历史上因为失传了一千多年,而一直鲜为人知,这部书就是——《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魏征于序文中说此书,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该书曾随唐朝的灭亡而一度在中国失传达千年之久,所幸的是该书被日本的遣唐使带回国后被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宝典,从而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90年代该书被重新引入国内得以整理出版。习仲勋同志曾为该书自题词,温家宝同志经常阅读和引用该书,马英九把该书作为礼品赠送给台湾地区的民意代表,净空法师也撰文倾力推荐该书。
《群书治要》选录经典六十五种,基本依照经、史、子的次第排列。经的部分,共节录了《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氏传》、《礼记》、《周礼》、《周书》、《国语》、《韩诗外传》、《孝经》、《论语》和《孔子家语》等十二部经典的内容,选录内容均为与修身理政有关的嘉言懿行,从中也可以看出,魏征等辑录者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治国主张。史的部分,则节录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等,主要节录的是体现朝代兴乱衰亡的历史史实和君臣言论,尤其是《晋书》,其节录的原本是房玄龄修《晋书》以前的十八家《晋书》史料,很有史料价值和版本价值。子的部分则从《六韬》、《阴谋》、《鬻子》、《管子》、《晏子》、《司马法》、《孙子兵法》、《老子》、《鶡冠子》、《列子》、《墨子》和《文子》等四十八种典籍中摘录而成,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杂家等思想流派,核心内容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萃。难能可贵的是,《群书治要》摘录的内容有少数原著在五代之后便已失传,唯有《群书治要》保留了其精华内容,实为珍宝,如《尸子》、《崔寔政论》、《昌言》、《典论》、《刘廙政论》、《蒋子万机论》、《政要论》、《体论》、《典语》、《傅子》和《袁子正书》等,这堪称《群书治要》又一无比重要的文化价值。
《群书治要》诞生至今已近一千四百年,书中蕴含的智慧具有永恒的价值,实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古镜今鉴,在迎接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群书治要》既是国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也是领导干部开明施政和企业家经营事业的教科书。,我们以直观的文白对照形式,足本精译精校,重新出版《群书治要》,为全世界的中文读者奉上一部宜读宜藏的国学精品好书。
从内容的价值来看,《群书治要》本身就是一部治国安邦的宝典,汇集了历代君王治理国家的智慧精华。想象一下,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都如此重视此书,并下令编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直好奇,究竟是怎样一番古老智慧,能让一代雄主如此推崇?这套书的问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直接窥探唐太宗治国方略的窗口。通过研读这些精选的篇章,不仅能学习到古代的为政之道、用人之术,还能从中汲取应对当代社会挑战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本活着的智慧手册,其普适价值是超越时代的,非常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关于线装书局的版本特色,我必须点赞其对传统工艺的保留。虽然是现代印刷,但其对线装形制的模仿和对古籍风貌的还原,让人倍感亲切。在如今这个数字化、快餐式的阅读时代,能够拥有一套如此厚重、充满仪式感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对慢阅读的坚持。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知识和智慧需要时间去沉淀、去琢磨,不能指望几分钟的浏览就能掌握。这种实体书的厚度、油墨的香气、纸张的触感,都是冰冷的屏幕无法替代的阅读质感,它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庄重的仪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入深层思考的状态。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套书的设计细节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文白对照的排版,通常会将原文放在左页,译文放在右页,或者采用上下分栏,这种清晰的布局让对照阅读变得异常流畅,眼睛不用来回费力地寻找对应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对比的读者来说,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专注度。每次翻开书页,都能感受到那种宁静致远的气息,仿佛能与千年前的圣贤对话。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尤其是面对一些复杂的政治哲学思想时,有并行的白话解释,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避免陷入字句的泥潭,实乃读书之幸事。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16开的尺寸非常适合阅读和收藏,放在书架上也很体面。线装书局的出品,质量自然是有保证的,尤其是这种文白对照的版本,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了解古代经典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想当年读一些古文著作,总是苦于没有好的译注,要么是文言晦涩难懂,要么是白话翻译太过直白,失了原文的神韵。这套书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既能感受原汁原味的古文之美,又能借助白话译文理解其中精髓,这种学习体验真是棒极了。而且,能把《群书治要》这样一部重要的历史典籍以如此精美的形式呈现出来,着实让人感动,感觉像是收藏了一件艺术品。希望这样的用心之作能有更多人看到和珍藏。
评分这套书的选本定位——“文白对照”,清晰地表明了它面向的读者群体:既有专业研究者,也有广大的文化爱好者。它无疑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我尤其欣赏这种兼顾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努力。很多经典之所以难以普及,就在于门槛太高。有了这套详尽的对照本,即便是初涉国学的读者,也能鼓起勇气去啃下这块硬骨头。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实际的推动作用。它让那些深藏在历史角落里的智慧,得以更鲜活、更直接地面向现代大众,让“治要”的光芒不再蒙尘,而是照亮我们当下的每一步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