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部分心理學
齣版日期 2017年11月
書號 9787218121451
CIP分類 B84
定 價 49.90元
開本/尺寸 32開 / 150×210
印張/頁數 7.5/240
建議上架 心理學
同類參考 《社會心理學》[美]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著,侯玉波,樂國安,張智勇 等譯 /2016-01-01 /人民郵電齣版社
《心理學與生活》(美)理查德.格裏格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齣版時間:2003年10月
目標讀者 大眾讀者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幫助人們把各種負麵情緒和消級想法轉化為生命動力的心理學論著。
我們所有想法和情緒都是內在性格的呈現,它們由於我們的經曆而被迫扮演一些極端的角色,以緻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或衝動。針對這個問題,作者創立的“情緒決定命運——內在傢庭係統(IFS)”模型提齣瞭一套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即幫助人們愛上自己(理解睏擾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並與之共處),從而更好地控製衝動或自動化反應,提升價值感,讓人們由內而外變得更強大,更有信心,富有創造力。此外,它也能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擁有更多的內心的寜靜與愉悅。
目錄
簡介:理查德·施沃茨博士(婚姻與傢庭認證治療師)
序言:我推薦所有遭受人生睏擾的人讀這本書
前言:你現在擁有的,比你以為擁有的要多得多
—、情緒決定命運—內在傢庭係統(IFS)模型
1.如何控製“衝動”(“自動化反應”)
為什麼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憤怒感到憤怒,
我們就同時經曆瞭雙重憤怒”
我們都是部分完美的人
越怕什麼,越來什麼
2.情緒纔是命運的保護神—“部分心理學”的奇跡
學會愛你的“敵人”— 壞脾氣
關懷自己的極端情緒和想法
3.練習:到底是什麼在拖纍你的人生
你覺得焦慮、妒忌心、無價值感等這些情緒影響你的人生嗎
你的每部分壞情緒都不是真正的你
二、我們生來具有的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多得多
1.成為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沒有原罪和自私的基因
“人之初,性本惡”的觀念並不正確
一個醜陋的事實會扼殺美好的假設
2.“我撞見瞭神的秘密”
神隱藏的秘密:快樂和寜靜為什麼隻藏在人的心裏
心流:不要被自己的任何一種情緒和想法帶走
3.隻有“真我”纔能領導我們
“真我”就像“燈開著,有人在傢”一樣
“一旦成為真正的自己,你就不再醜陋”
4.“真我”具有哪些品質
平靜:不受任何情緒的傷害
清晰:不受極端想法的影響
好奇心:對內心的壞情緒保持好奇
關懷:一切感同身受
自信:我們不是一個孤立的波浪,而是大海的一部分
勇氣:我們可以強而有力,卻不帶任何評判
創造力:理性思維滋養不瞭你
連接:幫你強化人際關係
5.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進入“真我狀態”的步:試著與情緒分離一下
讓“好情緒”齣現的練習
三、沒有一個人不是多重人格者
1.人正因為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誰而痛苦
如何擺平我們內心的各種想法
和內心的想法換位思考
如何與彆人的內心溝通
2.每個正常人都具有多重人格
有多種內在人格並不等於有多重人格障礙
如果你能夠帶著好奇心來關注自己的憤怒
誰沒有“我一麵想上班,但另一方麵想睡覺”的時候
你的多重人格彼此之間就像傢人一樣
人性的不同部分都是傾嚮於對立的
如何讓我們內心對立不同部分握手言歡
3.我們本質上都是好的
學會看到自己脆弱部分的重要價值
既能體驗痛苦和掙紮,同時又能淡定
接受自己內心的“黑暗”部分,你就能蛻變
你會活在當下嗎
我們拙劣的部分,實際上都是未被開發的鑽石
選一個你不愛爆發的情緒開始練習
四、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之中
1.每個人的內心都住有“保護者”和“被保護者”
2.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放逐者”
我們是不是常常把痛苦死死壓在心底
“把痛苦放下,忘瞭它”的方法隻能管用一會兒
為什麼男人總是對自己的絕望保持沉默
自尊其實是一種安全感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不成功
我們為什麼會對傷害過我們的人上癮
3.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管理者”
“管理者”想要把控一切
“管理者”類型一:“批評者”
“管理者”類型二:“悲觀主義者”
“管理者”類型三:“照顧者”(利他主義者)
“管理者”類型四:“受害者”(斤斤計較者)
“管理者”類型五:“僞真我”
隻能與“管理者”共存,而不是對抗
4.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消防員”
“消防員”對我們是一把雙刃劍—控製或放縱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中沒有足夠的痛苦和磨難
5.不能讓內心的任何一部分成為生活的主宰
全然享受你當下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讓內心的每一個想法友好相處
五、一切都由自己來決定:人生完美之旅
1.你的強大部分比你以為的要多得多
為什麼要關注自己的內在
探索內心世界,從哪個部分開始
2.邀請你內在的某個“極端部分”後退
不要偏心於內在的“任何一個孩子”
人的內心沒有天生不好的部分
3.你的大部分情緒和想法其實都是你的“負擔”
請自己的不良情緒退後
絕不要強迫自己內心的某一部分去改變
4.*好的心理療愈師是自己
你的痛苦你*懂
所有的情緒都是無辜的,都被迫扮演過壞角色
放下:讓自己內心的任何部分脫離“原生角色設定”
“脆弱”的自我療愈需要堅持
六、情緒決定命運—內在傢庭係統(IFS)重點提示
1.“部分”
子人格,或者人格的不同方麵
每一種情緒都是有價值的,都希望發揮積極的作用
2.“真正的自己”(“真我”)
意識之所在 —相對“部分”而言處於另一層級的實體 201
“真正的自己”(“真我”)具有以下品質:關懷、信心、好奇、洞見
3.內在傢庭係統(IFS)的基本目標
脫離人的各種刻闆“角色”設定
找迴“真正的自己”
4.我們的內心是由既對立又聯盟的各個部分組成的係統
係統重組時,各個部分可以迅速改變
內外係統是相互影響的
5.關於各部分角色的“三分組模型”
“放逐者”:內心裏經曆瞭創傷的、年輕又脆弱的部分
“管理者”:管理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部分
“消防員”:當“放逐者”部分被激活時采取應對行動的部分
6.如何使用“內在傢庭係統(IFS)”
評估外在係統,確保所進行的療愈是安全有效的
介紹療愈的步
首先開始處理“管理者”的部分
詢問並化解危險的“消防員”部分
獲得“管理者”的允許,開始處理“放逐者”的部分
每找迴一個部分,都詢問一下其他部分的狀況如何
療愈過程雙方要注意什麼
7.內在係統思維導圖
8.內在傢庭係統(IFS)的詞匯錶
精彩內文
和精神狀態,不以病態和帶偏見的視角去解讀和看待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人。它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精神病人或壞人,隻有被不同內在部分主導和遮蔽的狀態——如果你抑鬱、焦慮,是因為抑鬱、焦慮的部分主導瞭你的生活。就像烏雲暫時遮住瞭太陽,但是沒有任何一片烏雲能地遮住陽光。
“部分心理學”的創造性不僅在於它提齣瞭現代心理學革命性的觀點並發展壯大,還有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幫助我們從各種帶有偏見、歧視、禁錮的觀念中得到解放,看到生命的充實豐盈和希望,而不是讓抑鬱、焦慮、憤怒、恐懼、悲傷、羞愧影響自己的生活。
對於所有遭受各種情緒睏擾的人,甚至被打上抑鬱癥和焦慮癥標簽的夥伴們,我推薦你們讀這本書。你會真正開始理解、接納和愛上自己,並釋放齣你現在無法想象的力量,發掘你無法想象的資源。
對於所有想助人的夥伴,我也推薦你讀這本書。從瞭解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到瞭解彆人、幫助彆人找到真正的自己。作為助人者,我們能做的和要做的,就是從自身“真正的自己”的狀態,激發對方迴到“真正的自己”的狀態。我們從來解決不瞭彆人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也不需要我們解決,因為每個人內在其實都有足夠的智慧、力量和愛,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
總之,這本書會對自助助人者産生極大的啓發。
願所有人都能透過迷霧和烏雲,看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
願所有人都能麵對各種人生境遇,迴歸內心的寜靜、與人的和諧。
海藍
017年9月15日
北京,海藍幸福傢園
作者簡介
[美]理查德·施瓦茨(作者)
許多國傢心理治療組織的特約(特邀)演講嘉賓和美國婚姻和傢庭治療協會的會員,普渡大學婚姻與傢庭治療博士,先後與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少年研究所、西北大學的傢庭研究所長期閤作,並成為兩個機構的副教授。他與Michael Nichols一起閤著的《傢庭治療:概念和方法》,是美國*廣泛使用的傢庭治療文本。理查德博士創立瞭部分心理學(IFS),為心理治療提供瞭非病理化的框架,對如何理解心理功能和療愈提齣瞭新的看法,對如何緩解人的痛苦提供瞭創新的方法。
吳伊蘭(譯者)
海藍幸福傢青少年抗挫力訓練營義工,汶川特大地震後駐川3年,曆災後重建心靈援助計劃過程,幫助過許多孩子應對焦慮。
黃小玉(譯者)
外交學院英語係畢業,曾任信息産業部翻譯、沃達豐中國業務拓展總監。現任海藍幸福傢運營總監,靜觀自我關懷認證老師。
我最近在思考“習慣養成”這個話題,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的很多目標因為缺乏持續性而未能實現。這本書中關於“習慣的力量”這一部分,給瞭我很多啓發。作者不僅闡述瞭習慣的形成機製,比如“提示、慣常行為、奬賞”這個循環,還提供瞭許多具體的策略來幫助我們擺脫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微習慣”的理念,它強調從小處著手,逐步積纍,而不是一開始就設定過高的目標。這讓我覺得養成習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我開始嘗試每天隻讀一頁書,或者隻做十分鍾的運動,然後發現,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的生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習慣的巨大潛力,也讓我對自己能夠改變和進步充滿信心。它不僅僅是關於心理學,更是關於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去實現個人成長和目標達成。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但裏麵的內容卻深深地吸引瞭我。尤其是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寫得太貼近我的生活瞭。我一直是一個比較容易焦慮和情緒波動的人,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煩躁不安,甚至影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這本書詳細地分析瞭各種負麵情緒的産生原因,以及如何通過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來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如,作者介紹瞭“正念練習”和“認知重構”等技巧,我試著在生活中運用,發現自己真的能夠更平靜地麵對壓力,也能更快地從負麵情緒中走齣來。這種能力的提升,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本書讓我覺得,情緒不是不可控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管理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從而擁有更積極、更健康的生活狀態。
評分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的,當時我正在尋找一些關於“認知偏差”方麵的資料,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行為。這本書的“認知偏差”章節寫得非常詳實,它沒有簡單地羅列那些名詞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各種認知偏差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作的。比如,“確認偏誤”是如何讓我們隻關注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而忽略反駁的信息;“錨定效應”又是如何在購物決策中影響我們的判斷。讀完這一部分,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被點醒瞭一樣,開始能夠識彆齣自己在很多時候是如何被這些認知偏差所誤導的。這種自我覺察能力真的非常重要,它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問題,做齣更明智的決定。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樸實,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強烈推薦那些希望提升自我認知和理性思維能力的朋友閱讀這本書。
評分我一直對“非暴力溝通”這個概念很感興趣,總覺得在人際交往中,很多衝突的發生,都源自於溝通方式的不當。這本書中關於“非暴力溝通”的部分,可以說是讓我茅塞頓開。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瞭一種新的溝通模式,更是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法。他強調瞭“傾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四個要素,來錶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又不傷害對方。我嘗試著在和傢人的交流中運用這些技巧,發現效果真的齣奇的好。以前我們之間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産生爭執,現在,我能夠更平靜地錶達我的感受,也能更好地理解傢人的感受,我們之間的關係似乎變得更加和諧瞭。這本書讓我明白,溝通不僅僅是說話,更是一種連接,一種理解。它教會我如何用一種更溫柔、更有效的方式去與他人建立連接,解決問題。
評分這本書我從圖書館藉來的,本來隻是想打發一下下午的時間,隨便翻翻。沒想到,裏麵的內容真的給我帶來瞭不少驚喜。尤其是關於“群體動力學”那一部分,作者用瞭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學校裏的社團活動、公司裏的團隊閤作,甚至是我們日常的朋友聚會,都分析得頭頭是道。讀著讀著,我突然就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團隊閤作會很順暢,有時候又會陷入僵局,原來裏麵有這麼多我之前從未注意到的微妙因素。作者還探討瞭領導者在群體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來化解衝突,提升整體效率。我甚至覺得,如果學校的社團指導老師或者公司的項目經理能讀讀這本書,一定會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群體中是如何錶現的,以及如何纔能做得更好。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的實用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