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名字,既象徵著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又包孕著亟待發掘的豐富內涵。他憂患多思的情懷,使之在實踐層麵上居為疾呼改革的活動傢;他超邁磅礴的纔氣,又使之在精神嚮度上成為富於創意的思想傢。上述雙重因素構成瞭有機的張力,激勵他既在儒傢價值範式之導引下渴望與時俱進的製度創新,以期當今世界能走嚮變法圖強的中國,更在外緣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傢思想的自我遞進,以期其命維新的中國能走嚮未來的世界。然而,無論在國內學術界,還是在國際漢學界,對於康有為的研究成果,似都難與其顯要的地位相稱。正因此,蕭公權先生晚年的這部平心之作,纔更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蕭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瞭解和細密的筆觸,既凸顯瞭這位“南海聖人”特重人際關係的問題意識,也還原瞭他縱筆代聖賢立言的暢想過程。由是,《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通過對一位“儒傢修正主義者”的追述,提示瞭一種激發古代思想生機的哲學式態度,和一條活潑的傳承文化資源的創造性思路。
##隻讀瞭前三分之一,和渠老師上課講的差不太多,然後我就不求甚解懶得去看康有為自己寫的啥瞭。
評分##聖固是聖,賢止是賢。
評分##可惜王世貞不能這樣寫……
評分##頗有些失望~
評分##不僅要改良以保國,更要維新以新民。
評分##感動。
評分##對康有為思想根源頗多揭示,一開頭就把他吹噓傢族曆史的事都齣來瞭
評分##公允,有考據有梳理有辯證有翻案。就是對康有為的體諒沒能分給魯迅一些
評分##比國人寫的傳記更能深入理解康有為以及當時的中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