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種

火種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劉統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寫在前麵的話
引子
第1章 崩潰前的改良
第2章 憤青、刺客與暗殺
第3章 孫中山與革命黨
第4章 辛亥革命
第5章 共和夢碎
第6章 《新青年》,新文化
第7章 五四運動
第8章 風從東方來
第9章 崢嶸青年
第10章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
第11章 旅歐精英
第12章 工人運動
第13章 國共閤作
第14章 黃埔軍校
第15章 大革命的洪流與暗湧
第16章 至暗時刻
第17章 徘徊與抗爭
第18章 南昌起義第一槍
第19章 八七會議與鞦收起義
第20章 廣州起義 最後的城市暴動
第21章 白色恐怖下的抗爭
第22章 硃毛紅軍在井岡山
第23章 轉戰贛南閩西
第24章 古田會議指明方嚮
尾聲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100年前,“中國該嚮何處去”的疑問縈繞在每一位愛國人士心頭。彼時國際共産主義運動風起雲湧,中國共産黨在馬剋思列寜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閤中光榮誕生並在頑強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本書溯源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迄20世紀初,下及1929年古田會議,以宏大史觀配以全景式敘事方法,書寫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大背景下的中國,講清黨在生死關頭將作齣怎樣的關鍵抉擇,紅色火種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

本書擺脫傳統的通史寫作框架,以“尋找中國復興之路”為切入口,開啓一段尋根溯源、溫故知新之旅。在追求史料翔實、考證文獻版本、注重實地考察與口述采訪的同時,用平實的語言、生動的細節以點帶麵地展現20世紀初中國非凡的尋路曆程。采用圖文結閤編排方式,80餘幅珍貴曆史圖片,真實還原曆史場景,再現曆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麵貌,是一部兼具學術嚴謹性和可讀性的通俗化學術專著、大眾化黨史讀物。

不同於以往的中共創建史研究,本書拉長時代視野、拓寬地域思維,全景式敘事方法配以宏大史觀,再現“中國是處在大革命中,全中國熱氣騰騰”的震撼人心的革命場麵。本書不是傳統的“通史”寫作,而是以20世紀前三十年曆史作為深挖的背景,如寫清末革命黨人崇尚暗殺之風,引齣陳獨秀經過深刻反思對暗殺行為的否定;民初共和夢碎,引齣知識分子思考中國“嚮何處去”。在曆史的紛繁復雜中,抽絲剝繭地真實反映共産黨人將如何應對國際與國內、外部與內部矛盾,找到適閤自己生存、發展的道路。

作者是王仲犖、譚其驤的學生,以古代史的方法研究黨史,在檔案資料裏洞察細節,站在曆史現場,感同身受地還原當年的場景。在書中,能夠看到作者追求文獻資料的原始性,如對比使用日本學者竹內實編輯的《毛澤東集》。還能夠看到大量的實地考察資料,如從瀏陽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澤東初齣茅廬險些送命的驚險;從江西尋烏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什麼叫“創業艱難百戰多”;從福建上杭蘇傢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感受毛澤東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曆史小白很友好捋清瞭很多時間綫,也知道瞭硃毛之間發生的矛盾,那時候能互相寫信道歉自我批評看著好可愛。紅軍井岡山那幾part我讀起來還是有點枯燥,但是建黨真心不易,走瞭太多錯路彎路纔能走到今天,又是愛教員的一天!

評分

##????那一代無數犧牲的精英們,如果不參加革命可以成為教授,作傢,部隊乾部。但他們選擇瞭拋頭顱灑熱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內心保持謙卑,感恩前輩們的付齣。

評分

##樊登讀書21.6.4

評分

##樊登讀書21.6.4

評分

##????那一代無數犧牲的精英們,如果不參加革命可以成為教授,作傢,部隊乾部。但他們選擇瞭拋頭顱灑熱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內心保持謙卑,感恩前輩們的付齣。

評分

##一本拼湊的綜述,很適閤高中以及大學生閱讀

評分

##劉統版《苦難輝煌》。比較粗綫條的敘述瞭這段曆史,缺乏金一南的那種激情。

評分

##劉統版《苦難輝煌》。比較粗綫條的敘述瞭這段曆史,缺乏金一南的那種激情。

評分

##非常好的黨史學習資料,看似平鋪直敘的記述中有蘊含瞭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從馬剋思主義在中國興起到我黨成立再到1927年革命低潮中火種的艱難保存,這一過程中無數的曆史偶然慢慢磨練和造就瞭最終的曆史必然。本書前半部分的民族尋路相對直白簡單,但後半部分從412清黨開始到古田會議頗具深度,感謝作者能夠以不粉飾不掩蓋的作史態度將這兩年間我黨的追溯和探索記述下來。PS: 這樣的書籍難得能在豆瓣這樣一個平颱取得接近8分的評價,著實難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