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間的宣傳戰

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間的宣傳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翟意安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緒論/1
第一章中日雙方的宣傳組織/19
第一節日本的對華宣傳組織/20
第二節中共開展宣傳戰的組織係統/77
第三節抗戰期間國民黨的對日宣傳機構/115
第二章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對華宣傳戰/122
第一節甲午戰爭前後日本知識階層對華觀的變遷/122
第二節麵嚮日本國內民眾的“思想戰”/130
第三節抗戰時期日本對華政策的變遷/137
第四節日本對華宣傳戰的階段性發展/162
第五節日本對華宣傳效果/181
第三章抗戰時期中共的對日宣傳戰/190
第一節組織和宣傳:中共群眾工作的發展/193
第二節毛澤東與抗戰時期中共的宣傳工作/206
第三節全麵抗戰初期中共的敵僞工作/229
第四節戰略相持階段中共對敵軍工作不利局麵的反思/252
第五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共的敵僞工作/280
第六節戰略反攻後中共對日僞的宣傳攻勢/298
第七節中共對日宣傳的效果/310
第四章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的對日宣傳/315
第一節國民政府在對日宣傳上的睏擾與對策/315
第二節抗戰時期國民黨宣傳政策的變化/321
第三節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宣傳工作/327
第四節國際宣傳處與國民政府的國際宣傳/345
第五節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的宣傳效果/361
結語/364
參考文獻/381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和日本之間,除瞭戰場上武力的較量,還開展瞭大量的宣傳戰。本書即對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和日本之間宣傳戰的進行情況加以探討,論述瞭中日兩國宣傳係統的建立和完善過程,分彆闡述瞭中國共産黨、中國國民黨和日本三者在抗日戰爭期間對於“敵、我、第三方”的宣傳政策、宣傳效果及其原因,進而探討宣傳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和影響。

用戶評價

評分

##威廉道爾寫的《無情之戰》中有涉及太平洋戰爭雙方宣傳戰的論述,比本書精彩精煉不少,本質上是本書羅列多於論述,好似給公子喂餅,原本救命的玩意兒(確實是資料豐富),卻吃得撐死,自然也不美味。

評分

##算是一本資料整理書籍,內容龐大,大篇幅的敘述,基本沒有分析研究,隻是政策上的分析,具體如何實施和實施效果缺乏,下雨天看的睡著三次,建議看一下魏舒歌的《戰場之外》,講的是國民政府的對外國際宣傳,有血有肉的一本著作

評分

##供職於南京大學曆史學院的青年學者翟意安老師推齣的一部聚焦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産黨、國民黨和日僞這三方之間圍繞宣傳展開的激烈鬥爭。從政治文化史的視角,探究宣傳這一軟性戰綫鬥爭本身,就是研究選題與視角的一次重要突破。而在相關史料梳理與解讀、分析框架與分析嚴謹性等方麵,本書也完成得可圈可點。遺憾在於“宣傳”分析有餘,而“戰”之分析不足;靜態化的宣傳思想與宣傳政策分析有餘,動態化的圍繞重大事件各方展開的宣傳博弈與鬥爭分析不足;內生化的宣傳研究有餘,外生化的宣傳對於軍事、政治戰綫鬥爭的推進效果分析不足。盡管有這些缺憾,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仍然值得推薦和參考。

評分

##亮點:宣撫班這部分寫的最好;用瞭一些日本檔案,這是特色。不足:多為中日宣傳政策的曆史梳理,而且很多是政治工作,宣傳的特色沒有突齣,而非中日間如何互相進行宣傳戰的分析。曆史梳理太多瞭,導緻車軲轆話太多,很多地方繞來繞去,都是一樣的話。這也是博士論文形成專著的通病,內容太龐雜。精簡到25萬字,應該會好很多。 總之,學界缺一本中日宣傳戰的書,非常樂見其成。另外:74頁的朝日新聞社的方竹虎,應是:緒方竹虎。這個人在日本新聞史上非常知名,不應齣錯。 新聞史學界有一些論及日本對華宣傳的文章或著作,要充分利用。如:1930年任白濤的《日本對華的宣傳政策》,就沒有被充分利用。

評分

##威廉道爾寫的《無情之戰》中有涉及太平洋戰爭雙方宣傳戰的論述,比本書精彩精煉不少,本質上是本書羅列多於論述,好似給公子喂餅,原本救命的玩意兒(確實是資料豐富),卻吃得撐死,自然也不美味。

評分

##成為瞭第一個吃葡萄的人!這大概是國內第一本展現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雙方思想戰全貌的書瞭,題目這麼大確實不好寫。第一章宣傳機構的梳理和第三章中共的宣傳戰論述的最詳細,讓我大開眼界瞭。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日、中共、國民黨三方的互動不足,沒有互動不可稱之為戰;其次是思想戰是否能等同於宣傳戰有待考證,我看到的史料似乎將其區彆開來;再次對日方的敘述缺少對思想理論的分析,對華戰略階段劃分本人更傾嚮於唐立國老師匯編前言的劃分方法,日本對內思想戰選擇的報刊不能看齣言論趨勢的變動,日日新聞讀賣新聞這種大眾新聞更適閤作為論述對象。對外主要介紹瞭僞軍和宣傳班,在組織結構著墨多而內容少。再次,國民黨方麵材料不夠論述薄弱;最後結論提升也得加把勁啊,理論高度不夠。其實描寫三方對僞軍的爭奪更能體現齣一種互動感。

評分

##勉強及格。 該書博士論文的“述”味太重,感覺就像是把博士論文排排版畫畫封麵就齣版瞭,幾乎沒有任何作者自身的觀點,具體內容上缺少對僞政權宣傳戰以及國共之間宣傳戰的單獨論述,總體較失望。

評分

##供職於南京大學曆史學院的青年學者翟意安老師推齣的一部聚焦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産黨、國民黨和日僞這三方之間圍繞宣傳展開的激烈鬥爭。從政治文化史的視角,探究宣傳這一軟性戰綫鬥爭本身,就是研究選題與視角的一次重要突破。而在相關史料梳理與解讀、分析框架與分析嚴謹性等方麵,本書也完成得可圈可點。遺憾在於“宣傳”分析有餘,而“戰”之分析不足;靜態化的宣傳思想與宣傳政策分析有餘,動態化的圍繞重大事件各方展開的宣傳博弈與鬥爭分析不足;內生化的宣傳研究有餘,外生化的宣傳對於軍事、政治戰綫鬥爭的推進效果分析不足。盡管有這些缺憾,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仍然值得推薦和參考。

評分

本書講的實際是“抗日戰爭期間中日各自的宣傳政策”。政策史料收集羅列得豐富且有價值,彼此邏輯勾聯論述得匱乏,以博士論文為基底的著作很多都免不瞭述多論少。成文容易成書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