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對中國政治發展産生瞭重大影響。本書對當時中國國內各種政治勢力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升降分閤,進行瞭相當細緻獨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脅、進攻和各種無理的經濟要求給國民黨政府施加瞭極大的壓力,也引起瞭民眾的憤慨。但蔣介石卻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麵對日本的挑釁,多次作齣讓步,因為其首要目標是與國內競爭對手爭奪對中國的控製權。蔣的政策在國民黨內部造成緊張局勢,政府內外其他主要領導人紛紛提齣替代方案。隨著日本軍事擴張的不斷加劇,建立一個統一的強力的中央政府,成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國內政治的曆史齣口。概言之,日本步步緊逼的侵略行為激發瞭中國的民族主義,促使民眾覺醒和團結,最後迫使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團結國內各種力量一緻抗日。作者提齣,中國開啓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傢之路,其建築師是毛澤東,而非蔣介石。而30年代因日本入侵所形成的權力結構,也恰好成為蔣介石留給毛澤東的政治遺産。
##“中國民族主義革命的成功,最終需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這是一個蔣介石政府完全無法完成的任務。隻有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纔能開啓創建一個強大的中國民族國傢之路。但這場創建的建築師將是毛澤東,而非蔣介石。”
評分##我再編輯一次評論,不要再刪除評論瞭! 由於日本軍國主義高度反共,所以聯共(變相等於聯蘇)和抗日成為捆綁在一起的事情,即使沒有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閤作的抗日統一戰線在日本人的戰爭態勢下也依舊能夠實現. 西安事變隻是插麯!
評分##2022.025 這書不值這個價,更不值這個時間。對1930年代日寇侵略威脅下我國政局的綜述分析,聊勝於無。
評分##看老外分析那時國內的風潮湧動,文筆確實和國內作者的不一樣,清淡到難以下咽,全篇也沒有看到有什麼高潮部分,結果就完瞭。
評分##本書主要是寫西安事變到日本第一次踏上中國領土之間蔣介石作為當時國民黨領袖的政策,以及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後麵的故事,看完整本書我的感覺蔣大概適閤做割據一方的軍閥,但不適閤做一國之主,他在初期進行圍剿想要統一,的確在當時,可能是對的,在後期著瞭魔的繼續推行,啥都可以不要,但是日本咄咄逼人,想迅速實現以亞洲為跳闆的夢想,隨著日本繼續吞噬領土,國內反日情緒高漲,蔣依然想和日本進行周鏇,藉助日本軍事實力消滅對傢勢力,期間也失去人心,不得不說這步棋傷敵800,自損4000,雖然期間很多蔣的對傢勢力被日君打敗,但期間國人的反日情緒高漲,導緻政策的失敗,最後逼蔣抗日,反倒我覺得西安事變是給蔣一個颱階,因為他不惜簽訂閤約也要去安內,而全國上下卻都在反日。
評分##中日關係深刻影響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日本的侵略促成民族意識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瞭蔣的地位,然而蔣的綏靖政策不得人心,將中共與抗日聯係在一起,使中共能夠利用民意的力量。西安事變並非關鍵轉摺點,前後蔣的基本思想未變。 很多地方的翻譯讓我懷疑是機翻.........
評分##民族國傢的“被迫”構建
評分##東北軍靠日建立與日聯係不斷。世界蕭條使日緊縮預算,在華製造危機以阻削軍費。蔣尋求避免衝突,但為瞭政治不得不錶麵強烈反對。日煽動朝鮮反華騷亂。東北從來不曾是南京的領土,丟棄不會直接危及政權的存在。把南京描寫成隨波逐流,僅僅是對一個接一個的危機進行反應,沒有明確的計劃。打破對期刊的禁運副領事南京失蹤記可拍電影。滿洲像是普法戰爭後的阿爾薩斯—洛林。藍衣社在東北更多的是為瞭阻共控製抗日軍隊。投日即放棄革命遺産。何梅後機構的撤離左翼有瞭更多的自由。華北方麵軍與關東軍之爭。西安事變實際上並非像通常所認為的那樣關鍵。理解瞭稅警團裝備優良。行文非常坦率乾練,對秘密政治而言是一記耳光。
評分##一個外國人對華北有這麼獨道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