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晚清州縣官杜鳳治宦粵十幾年,留下一部數百萬字的日記,主要內容是杜鳳治眼裏和心中的官場。日記如同一麵鏡子,照齣晚清官場的百態,為州縣衙署的具體運作、州縣如何藉助士紳的基層權力機構管治鄉村社會等方麵提供瞭很多細節。南海知縣任上的日記反映瞭晚清官府對大城市的管治。有關聽訟 的記載透露瞭州縣官在審案時的種種考量,使今人得以瞭解官員為何經常偏離王法做齣判決。有關州縣催徵的記述,有不少清代賦稅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的事實。對官員交往、饋送、收支的記述,構成瞭一個個關於晚清官場“無官不貪”的生動而可信的故事。
【編輯推薦】
本書信息豐富,眾多鮮活材料刷新瞭人們以往對晚清“基層治理”的認知。由於日記的私密史料性質,對其耙梳可見晚清地方政治的實在肌理,而非寫在典章製度裏的“紙上政治”。書中對官場各色人物均有描摹;亦寫齣地方官的種種公務——如在“刑偵”技術極為落後的情況下審命案,在不知納皇糧為天經地義之事的地方收皇糧,協同地方士紳士完成有限的“城市公共服務”等;對廣東的民生禮俗、歲時節令也有勾勒。對研究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的學者,對於對近現代曆史感興趣的知識大眾,本書都有閱讀價值。
【一句話推薦】
日記如同一麵鏡子,照齣晚清州縣官杜鳳治筆下的官場百態。
##杜鳳治年過半百纔踏入仕途,不過十餘年便告老還鄉。他是個州縣官吏,在晚清的官僚體係中處於基層,仕途既無赫赫聲譽,也無大過大非。然而他的日記,卻為後世研究者留下瞭一個地方基層社會運作的活體樣本。本書作者邱捷,通過對這部一個半世紀前官場中人的私人日記的解讀,展現瞭晚清官場與地方社會治理的眾生相。在近代變革的潮流中,像杜鳳治這樣的老於官場世故的庸吏,反而成瞭這架巨大官僚機器不閤時卻閤適的螺絲釘。
評分##此地可稱鬼國,官員貪腐不是違法,而是權利,更是義務。百姓不是公民,而是降虜。南海爛一點,粵省爛一片,粵省爛一片,天下全爛瞭,官老爺一拍腦袋發現該沙未沙之人滿坑滿榖,清鄉剿匪圖你和你是良民有何關係。杜大人好想當大清皇帝的狗啊,可惜一輩子隻能給瑞麟總督當狗。2021年瞭也莫得自己的照片,隻好用總督的玉照充充封麵這個樣子。
評分##證明一個真理:私人性質的材料永遠比公開對外材料更為真實。打破一個幻想:不要可憐州縣官們,相信他們濫徵隻是因為定額財政下留給州縣的開支不足這種鬼話。材料是寶藏,但結構、論證、推進上不盡如人意,未來的地方政府研究該走嚮何處呢……
評分##現今已年近八旬的曆史學者邱捷老師根據在中山大學資料室裏塵封已久的杜鳳治日記撰寫的一部分析研究專著。本書研究對象是晚清時期在廣東擔任中下層州縣官十多年的杜鳳治留下的一份極其詳盡的數百萬字日記。作者多年來仔細辨讀和梳理研究杜鳳治日記的耐心與恒心、在書中對於這部日記事無巨細與勤勤懇懇分析的廣度與細緻程度、以及其研究分析時展現齣的對於晚清政治史和社會文化史積纍的深度與厚度,都讓人敬佩和稱羨不已。盡管本書也有過於麵麵俱到、問題意識不夠突齣、新史學理論與方法的運用不足等遺憾之處,但這部長期深耕而成的匠人式研究著作,足以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與讀者提供典範、讓他們獲益多多。值得推薦。
評分##精彩啊,希望早日看到日記點校本齣版。讀的時候總是想到另一位常常被引用、同時代的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全書從頭到尾都透露著一個想法:我的官太小瞭,我沒升上去,我很痛苦。然而對於占據清代地方官主流的杜鳳治們來說,張集馨這種一輩子腳不沾地、翰林起傢、做到署理巡撫、整個仕宦履曆都在二三品上來迴橫跳的人,簡直是可望不可及、隻能馬屁拍穿的壓頂泰山。
評分##傳主五十三以乙榜捐納得小縣,十數年宦粵經曆,半生浮沉,堪為能吏,對官場知之甚多、感慨極深,其中險惡、無定、鄙陋、如戲、如搶、如奪等種種,正如官場眾生相一章所道,場中無人不把編織、維護、擴大、鞏固和利用自己的官場關係網視作要務而不敢絲毫疏忽。然而官場關係網又存在很大變數,上司和靠山的升降沉浮、調動退亡,場中人都會覺得自己的命運不可捉摸。不過官場雖苦,卻前赴後繼,看不破、跳不齣、逃不掉。#經世叢抄
評分##杜鳳治年過半百纔踏入仕途,不過十餘年便告老還鄉。他是個州縣官吏,在晚清的官僚體係中處於基層,仕途既無赫赫聲譽,也無大過大非。然而他的日記,卻為後世研究者留下瞭一個地方基層社會運作的活體樣本。本書作者邱捷,通過對這部一個半世紀前官場中人的私人日記的解讀,展現瞭晚清官場與地方社會治理的眾生相。在近代變革的潮流中,像杜鳳治這樣的老於官場世故的庸吏,反而成瞭這架巨大官僚機器不閤時卻閤適的螺絲釘。
評分##小縣官的私人日記,比帝王將相的傳記更好看
評分##在讀《晚清官場鏡像》之前,看過另外一本同樣以杜鳳治日記為基礎寫的《清代縣級政權控製鄉村的具體考察》,相比之下,張著是拿日記內容去套製度史研究需要的條條框框,而邱著盡可能地把日記中有意思、不常見的材料呈現齣來,這就使得邱著比張著生動許多。從邱著可以看到晚清官場鮮明的“中國特色”:一切法律、製度都可有可無,官員行政、判案、升遷全在平衡人情和利益。從明麵上的法規條文,乃至檔案文書,完全無法瞭解真實的社會生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