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4册,总定价167.0元,分别如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30.00元
《管理的实践》,49.00元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49.00元
《旁观者》,39.00元
目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张瑞敏)
推荐序三(赵曙明)
推荐序四(包政)
推荐序五(陈春花)
推荐序六(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前言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对有效性的认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第2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3章 我能贡献什么
管理者的承诺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正确的人际关系
有效的会议
第4章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要用人所长
如何管理上司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5章 要事优先
摆脱昨天
先后次序的考虑
第6章 决策的要素
有关决策的案例研究
决策的五个要素
第7章 有效的决策
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反面意见的运用
决策与电脑
第8章 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管理的实践》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那国毅)
推荐序四(詹文明)
彼得·德鲁克自序
概论 管理的本质
第1章 管理层的角色
第2章 管理层的职责
第3章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部分 管理企业
第4章 西尔斯公司的故事
第5章 企业是什么
第6章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第7章 企业的目标
第8章 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第9章 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 管理管理者
第10章 福特的故事
第11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第12章 管理者必须管理
第13章 组织的精神
第14章 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
第15章 培养管理者
第三部分 管理的结构
第16章 企业需要哪一种结构
第17章 建立管理结构
第18章 大企业、小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
第四部分 管理员工和工作
第19章 的故事
第20章 雇佣整个人
第21章 人事管理是否已告彻底失败
第22章 创造绩效的组织
第23章 激励员工创造绩效
第24章 经济层面
第25章 主管
第26章 专业人员
第五部分 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第27章 管理者及其工作
第28章 做决策
第29章 未来的管理者
结语 管理层的责任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序言 引言企业家经济
部分 创新实践
第1章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第2章 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第3章 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第4章 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第5章 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第6章 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第7章 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第8章 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第9章 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第10章 聪明的创意
第11章 创新的原则
第二部分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第12章 企业家管理
第13章 企业家企业
第14章 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第15章 新企业
第三部分 企业家战略
第16章 “孤注一掷”
第17章 “攻其软肋”
第18章 生态利基
第19章 改变价值和特征
结论 企业家社会
《旁观者》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杨斌)
新版序
旁观者的诞生
部分 来自亚特兰提斯的报告
第1章 老奶奶与20世纪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
第3章 怀恩师
第4章 真假弗洛伊德
第5章 伯爵与女伶
第二部分 旧世界里的年轻人
第6章 波拉尼这一家
第7章 基辛格的再造恩人
第8章 怪兽与绵羊
第9章 英国一个异议分子
第10章 弗里德伯格的世界
第11章 银行家的女人
第三部分 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
第12章 美国报阀鲁斯
第13章 荒野上的先知
第14章 斯隆的专业风采
第15章 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
内容介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重要的事情。(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的实践》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低到限度。
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
·管理企业;
·管理管理者;
·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的三个经典提问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
·外在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本书是有关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之作,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解析,探讨了有关创新的观点、行动、规则和警示,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首先通过有关创新实践的讨论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寻找创新机遇。探讨了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需注意的原则和禁忌。之后把机构—创新的载体作为重点,从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三个方向来讨论企业家管理。
《旁观者》如果你问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
各路人等,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命运,各种性格,只有这些“社会图像”中的人物才能反映出社会的面貌,而社会终究是有许许多多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组合而成的。本书足以证明德鲁克是有实力的随笔写手。
德鲁克自称,从写本书开始,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他要对抗的,是一个集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正是基于此意义,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读到本书。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小传(1909-2005),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我最近开始沉浸在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海洋中,这四本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以及《旁观者》——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受益匪浅,也对管理这个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我必须说,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管理”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管理就是发号施令、监督执行,但德鲁克告诉我们,真正的管理是关于“如何让一个人做出最好的表现”。他强调了“成果”的重要性,这让我反思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是不是更多地关注了过程,而忽略了最终的产出。他提出的“时间管理”、“贡献管理”等概念,更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自身效率和价值创造的新认知。我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时间花费,分析哪些活动真正产生了价值,哪些只是在“忙碌”。这种微观的调整,竟然带来了宏观的改变,让我感觉每天都更有方向感,也更有效率。尤其当他谈到“管理者必须了解自己的长处,并以此为基础来做决策”时,我深受启发。过去我常常因为想做到面面俱到而分散精力,现在我更愿意聚焦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有意识地去发挥和提升。这本书让我明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关键在于自我管理,在于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持续的学习改进。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别人”的书,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书,而这份价值,最终会体现在你所领导的团队和组织中。
评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剂激发内在潜能的催化剂。在我的认知里,“创新”似乎是少数天才的专属,而“企业家精神”更是与风险、冒险紧密相连。然而,德鲁克在这本书中,却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剥离了神秘的面纱,将其定义为一种“可学习、可培养”的能力。他强调,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对现有事物的不满,是对机会的敏锐捕捉。他列举了创新的七种来源,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到技术进步,再到意料之外的成功与失败,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创新无处不在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和执行新的想法,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这让我意识到,我并非没有创新能力,而是缺乏那种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行动。这本书让我开始更积极地审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不合理”之处,并思考是否有改进的空间,是否能从中找到新的“机会”。它鼓励我去尝试,去改变,去成为一个更有创造力、更有活力的人。
评分《管理的实践》则为我构建了一个更系统、更宏观的管理框架。如果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从个体出发,那《管理的实践》就是从组织整体去审视管理。德鲁克在这本书中,将管理定义为“一种专门的活动,一种必须由专业人士承担的、以绩效为基础的、并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的活动”。这个定义本身就极具冲击力,让我意识到管理绝非易事,它需要深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书中关于“组织”的章节,让我理解了不同类型组织(如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特点以及管理上的侧重点,这对于我理解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运作非常有帮助。他关于“决策”的论述,更是让我对做出艰难选择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从问题的定义、信息的搜集到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决策,避免被海量信息淹没,是每一个管理者都面临的挑战。德鲁克提供的思考路径,帮助我跳出了“凭感觉”或“凭经验”的局限,走向更理性、更有条理的决策过程。这本书让我感觉,管理不再是模糊的艺术,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科学。
评分这四本书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德鲁克管理思想体系,让我从微观的个人成长,到宏观的组织运作,再到深层的哲学思考,都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卓有成效”,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实践”管理,如何培养“创新”的精神去抓住机遇,又如何在“旁观”中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德鲁克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循循善诱,用他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引导我走向一条更清晰、更宽广的管理之路。我发现,真正的管理,不仅仅是关于效率和成果,更是关于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四本书,为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让我对“管理”这个词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这不仅仅是管理书籍,更像是人生的指南,让我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评分《旁观者》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更具哲学性和深邃性的视角来审视管理和人生。与其他管理书籍的侧重点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观察”和“理解”的探索。德鲁克以一种冷静、超然的姿态,审视着社会、组织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他不仅仅在探讨“如何做”,更在探讨“为何如此”。这种“旁观者”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自身的局限,更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性的本质。他关于“社会”的论述,让我对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认识到管理者肩负的不仅仅是经济责任,更是社会责任。书中对“知识工作者”的洞察,更是让我对现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和人才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没有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而是引导我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个复杂的世界相处?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管理技巧,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人生、对职业、对社会有了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一份清醒和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