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汪森编的《词综(精)》是清初的一部大型词选集,共收唐、五代、宋、金、元作者六百余家,词作二千二百余首,一些不知名的作者、作品也借此得以汇集留存。其编选宗旨,一出于清醇雅正,既不收淫亵浮艳的“俚”词,也排斥粗俗直露的“伉”音,一扫明季纤艳浮靡的词风,形成浙西词派百余年间**词坛。
朱彝尊、汪森编的《词综(精)》共收唐、五代、 宋、金、元作者六百余家,词作二千二百余首,一些 不知名的作者、作品也借此得以汇集留存。《词综( 精)》规模之宏大,搜罗之繁富,考订之精审,超过 先前任何一种选本。其编选宗旨,一出于清醇雅正, 一扫明季纤艳浮靡的词风。
前言
序
词综后序
补遗后序
词综发凡
卷一 唐词
卷二 五代十国词
卷三 五代十国词
卷四 宋词
卷五 宋词
卷六 宋词
卷七 宋词
卷八 宋词
卷九 宋词
卷十 宋词
卷十一 宋词
卷十二 宋词
卷十三 宋词
卷十四 宋词
卷十五 宋词
卷十六 宋词
卷十七 宋词
卷十八 宋词
卷十九 宋词
卷二十 宋词
卷二十一 宋词
卷二十二 宋词
卷二十三 宋词
卷二十四 宋词
卷二十五 宋词
卷二十六 金词
卷二十七 元词
卷二十八 元词
卷二十九 元词
卷三十 元词
卷三十一补人 宋词
卷三十二补人 宋词
卷三十三补人 金元词
卷三十四补词 宋词
卷三十五补词 宋词
卷三十六补词 宋金元词
我对这套书的期待,更多是建立在它“精选”这个标签上。市面上词选本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却不多。我希望这本《词综》能在选篇上有所侧重,或许是聚焦于某一特定时期,比如北宋中后期的词坛盛景,又或许是力图呈现词体如何从宫廷走向民间,展现其生命力的演变过程。我特别关注那些“非主流”的词人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展现空间。往往,那些被光芒掩盖的遗珠,才更具有探索的价值。如果这本书能像一面棱镜,将中国词史的光谱细致地分解开来,呈现出不同色彩的璀璨,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是一部微型的词史研究导览。我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过去被忽略的、但极具个人风格的词作,然后去追溯作者的身世,体会他们文字背后的酸甜苦辣,这才是阅读古典文学最迷人的部分。
评分说实话,现在很多所谓的“国学典藏”系列,往往只是把旧的文本换个更漂亮的皮囊,内容上并无革新,读起来索然无味,缺乏与现代读者的对话感。我对《词综(精)》的期待是,它能在保持传统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用一种更现代、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这些经典。比如,在版式设计上,是否采用了更清晰的对页排版,是否对难懂的古义做了恰当的提示,而不是将所有解释都堆砌在书的末尾,让读者频繁翻阅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雅俗共赏”,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挑剔眼光,也能让一个刚接触宋词的年轻人不至于望而生畏。如果能有一些对比性的文本分析,比如将同一主题不同词人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赏析,那就更具启发性了。真正的典藏,是能够跨越时代的鸿沟,与不同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
评分这本《词综》的“精”字,让我联想到一个词——提炼。词学博大精深,若要编纂成册,取舍之道尤为考验编者的功力与视野。我渴望看到的是一种精到的筛选,剔除那些流传甚广但艺术成就相对平庸的作品,转而收录那些能够代表某一风格巅峰,或者在格律、意境上达到极致的作品。我特别期待它能清晰地梳理出不同词派的脉络,让读者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婉约与豪放的界限在哪里,以及这种风格的演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长调,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结构梳理或段落划分,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和情绪的推进。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词选,而是一本“高屋建瓴”的精品集,能真正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词体艺术的整体认知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评分拿到这本精装典藏版的《词综》,第一感觉就是“大气”。装帧设计上想必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厚实的纸张,考究的印刷,每一个细节都在彰显着它“国学典藏”的定位。我非常好奇,编辑团队是如何平衡“精选”与“全面”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要求的。毕竟,词的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从豪放的苏轼到婉约的李清照,再到后来的各种流派,如何取舍才能既能展现词体的全貌,又不至于让初学者感到过于庞杂?我特别关注的是注释和赏析部分。一本好的词集,绝不能只是文字的堆砌,它必须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读者走进词人的世界。我期望看到的是详尽而又不过分冗余的字词解释,以及能够触及词作精髓、引发读者深思的点评。如果能配上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或者作者的小传,那就更完美了。这样的书,才配得上“典藏”二字,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温都能有新的领悟。
评分这本《词综(精)/国学典藏》的书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古典韵味,封面的设计想必也是古香古色,让人一拿在手,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宋词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从中窥见古人的情怀与智慧。我尤其期待这本书在选篇上的独到之处,是汇集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还是挖掘出了一些被世人遗忘的瑰宝?若是后者,那可真是给了我们这些爱好者一份意外的惊喜。精装版的质感想必也是极佳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倍感珍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欣赏到词作的音律之美,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心境。毕竟,词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个体情感的浓缩。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书架上一本常读常新的“枕边书”,闲暇时翻阅几页,就能让心绪沉静下来,与古人的灵魂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精神上的滋养,远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来得更加深刻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