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8月被加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在**政策中的急速奔跑。有人曾言“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会低于互联网”。那么到底何为人工智能?它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它与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紧密关联?对人类社会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革?本书内容清晰,结构合理,叙说深入浅出,是中文领域难得“人工智能”佳作,作者试图用尽可能少的专业术语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揭秘机器学习的终ji逻辑,全景勾勒人工智能的商业未来,一本给普通人看的、全面解读人工智能历史、当下与未来的人生指导书。
王天一,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学博士,现任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量子通信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长期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
**章用智慧再造智慧——人类的**梦想 
图灵模型——铺平理论道路 / 006 
冯诺伊曼结构——踏平技术坎坷 / 012 
达特茅斯之野望——人工智能横空出世 / 018 
你方唱罢我登场——三大流派竞风流 / 022 
技术的十字路口——人工智能谁领风骚 / 030 
第二章安能辨我人或机——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机器能思考吗?——智能的本质在哪里 / 037 
熟悉的麻木——人类智能有多强大 / 043 
学习、归纳与推理——这才是人工智能 / 049 
不完备性定理——哥德尔的“诅咒”/ 055 
第三章从深蓝到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技术演进 
取胜之匙——深蓝的“算”与阿尔法狗的“想” / 066 
*初的一步——模式识别 / 075 
大脑的人工模拟——神经网络 / 080 
计算机的无师自通——深度学习 / 086 
第四章得数据者得天下——智能思维方式的革命 
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世界观的重构 / 095 
知其然,而非所以然——信息到数据的认知变革 / 10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被量化的世界 / 109 
有数据,才有一切——人工智能驱动力 / 116 
第五章我,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载体 
思考能力的进化——语音助手与无人驾驶 / 125 
乌合之众还是有血有肉——集群智能 / 133 
人类,你out了——机器人终将淘汰人类?/ 141 
脆弱的三定律——奴隶、伙伴还是主人 / 145 
第六章拒*美丽新世界——为什么我们还是人类 
电车的困境——道德代码如何编写 / 154 
我也会哭会笑——电脑的喜怒哀乐 / 160 
创造性与想象力——人类*后的阵地 / 166 
不确定性的终结——反乌托邦的**奥义 / 171 
第七章黑镜照进现实——警惕技术的反噬 
比你*像你自己——当隐私成为奢求 / 182 
不要相信眼睛——虚拟现实的幻境 / 188 
云端的永生——思维克隆人的背后 / 195 
无为有处有还无——数据的黑洞 / 201 
第八章畅享技术红利——人工智能的应用 
通向巴别塔之路——机器翻译 / 210 
我不是脸盲晚期——图像识别 / 217 
穿着白大褂的电脑——辅助诊断 / 225 
知人知面*知心——**系统 / 231 
第九章进化,永不止步——人工智能新趋势 
别怂,就是GAN——生成式对抗性网络 / 239 
人工智能中的负反馈——强化学习 / 245 
翻不过的那座山——语义理解 / 251 
定义意念的力量——脑机接口 / 257 
第十章这里群星璀璨——人工智能英雄谱 
游刃有余的跨界大牛——司马贺/西蒙 / 265 
得饶人处且饶人——明斯基的一点过往 / 271 
基因的力量——人工智能的救世主辛顿 / 278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阿尔法狗之父哈撒比斯 / 285
这次偶然间翻阅到一本名为《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封面和目录结构就感受到了它非凡的潜力。它似乎不是那种贩卖焦虑或夸夸其谈的读物,而是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人工智能知识框架。从“历史”的篇章开始,我预想会看到人类对智能探索的漫长旅程,那些早期抽象的哲学思考,到图灵机的诞生,再到早期人工智能的尝试与挫折,也许还会涉及那些伟大的先驱者们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这种追根溯源的叙述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工智能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人类智慧长期积累和演进的必然结果。接着,“当下”的部分,我期待着它能够剖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比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等,并分析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例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等等。我特别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算法原理,并且能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窥见技术的魅力。
评分收到这本《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时,我最先留意到的是它的命名。这种直接而有力的命名方式,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不会回避那些敏感或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梳理人工智能的历史脉络,从早期逻辑学派的严谨推演,到符号主义的符号处理,再到连接主义的神经网络兴起,这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关键转折点?在“当下”的部分,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进展,比如Transformer模型如何颠覆了自然语言处理,或者生成式AI如何开启了全新的创意模式。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非评判性的眼光,去分析这些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我拿到这本《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它像一本面向未来的“百科全书”,却又并非冰冷的知识堆砌。它似乎将人工智能的发展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项技术。我猜测,“历史”部分可能会追溯到人类早期对于智能本质的哲学思辨,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再到莱布尼茨的计算思想,然后会聚焦于计算机科学的曙光,如图灵机和冯·诺依曼的体系结构。接着,“当下”部分,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当前最热门的AI技术,例如机器学习的各种算法,深度学习的强大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大放异彩,而且,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技术概念,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有所体会。
评分这次收到《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这本新书,我被它的题目深深吸引。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构建起人工智能从历史到未来的宏大叙事。从“历史”的维度,我期望看到一个完整的梳理,或许会从早期的人工智能探索,比如“逻辑棋手”和“通用问题求解器”的诞生,再到后来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的争论,直至机器学习的兴起。我猜想,作者会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时刻,以及背后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到了“当下”的部分,我期待着它能展现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面貌,比如GPT系列模型如何改变了我们与机器交流的方式,又或者AlphaFold如何颠覆了蛋白质结构预测。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笔触,解析这些技术的原理,并结合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如何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评分我一直对科技的脉搏充满好奇,而“人工智能革命”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颠覆性的力量。这本《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恰好击中了我的兴趣点。从标题来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个时间轴的视角,从宏观的历史维度去审视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这比单纯的技术介绍更能引发我的思考。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人工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是那些在实验室里闪耀的智慧火花,还是那些被媒体放大渲染的“奇点”论?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一个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图景,避免过度简化或妖魔化。而且,“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提法,暗示了它不仅关注过去的沉淀,也着眼于此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我们去畅想未来的可能性。我猜想,作者会探讨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就业市场,甚至人类生存本身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