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编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1章 发展心理学 焦点人物:维克特——阿韦龙的野男孩 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早期方法 发展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毕生发展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发展心理学:基本概念 发展的过程:变化和稳定性 发展的范畴 生命全程的各个时期 影响发展的因素 遗传和环境 成熟的作用 发展的背景 常态影响和非常态影响 影响的时机:关键期或敏感期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 专栏1-1 :知识拓展 研究生命过程: 在艰难岁月中成长 专栏1-2 :实战演说 是否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第2章 理论与研究 焦点人物:玛格丽特?米德——跨文化研究的先驱 基本理论问题 问题1: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问题2: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新近的共识 主要理论取向 观点1:精神分析取向 观点2:学习取向 观点3:认知取向 观点4:进化的/社会生物学的取向 观点5:情境取向 如何将理论和研究相结合 研究方法 取 样 数据收集 基本的研究设计 发展性研究设计 研究伦理 专栏 2-1 :知识拓展 不成熟的适应值 专栏 2-2 :世界之窗 跨文化研究的目的 第二编 生命的开始 第3章 孕育新生命 焦点人物:亚伯?多里斯——胎儿酒精综合症 孕育新生命 受精是怎样发生的? 什么因素导致了多胞胎? 遗传机制 遗传密码 性别由什么决定? 遗传传递的模式 基因和染色体异常 遗传咨询和遗传检测 天性和教养: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对遗传和环境的研究 遗传和环境如何共同发挥作用 受遗传和环境影响的性状 胎儿发育 胎儿发育的各个阶段 环境的影响:母亲的因素 环境的影响:父亲的因素 监测胎儿的发育 专栏 3-1 :实战演说 遗传检测和基因工程 专栏3-2 :知识拓展 胎儿的福利与母亲的权力 第4章 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焦点人物:海伦?凯勒和感官世界 分娩和文化:分娩方式的变化 分娩过程 分娩阶段 分娩方法 新生儿 新生儿的体征和外貌 身体系统 医学和行为评估 觉醒状态 存活和健康 分娩并发症及其后果 支持性环境能够克服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吗? 降低婴儿的死亡率 增强免疫,促进健康 早期的生理发展 发展的基本规律 身体发育 营 养 脑与反射活动 早期的感知能力 动作发展 专栏 4-1 :世界之窗 睡眠习惯 专栏4-2 :实战演说 摇晃婴儿综合症 第5章 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焦点人物:多迪?达尔文——博物学家的儿子 认知发展研究:传统的方法 行为主义的方法:学习的基本机制 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发展性测验与智力测验 皮亚杰理论的方法: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发展研究:新近的方法 信息加工的方法:知觉与表征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大脑的认知结构 社会情境的方法:在与照看者的互动中学习 语言发展 早期语言发展的顺序 早期语言的特征 语言习得的经典理论:先天与后天之争 早期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读写能力的准备:大声朗读 专栏5-1 :世界之窗 藏猫猫游戏 专栏5-2 :实战演说 婴幼儿看电视是否太多了? 第6章 婴幼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焦点人物:玛丽?凯瑟琳?贝特森——人类学家 心理社会发展的基础 情 绪 气 质 早的社会经验:家庭中的婴儿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问题 获得信任 依恋的发展 和照看者的情感交流:互相调节 社会参照 学步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 自我意识的出现 自主性的发展 道德发展:社会化和内化 和其他儿童的交往 和兄弟姐妹的交往 和非兄弟姐妹的交往 双职工家庭的儿童 父母就业对儿童的影响 托儿所对儿童的影响 虐待:虐待和忽视 虐待:事实和数据 影响因素:生态学的观点 帮助处入危险或麻烦中的家庭 虐待的长期影响 专栏6-1 :知识拓展 母亲抑郁如何影响亲子间 的相互调节 专栏6-2 :世界之窗 和学步期儿童作斗争有必 要吗? 第三编 童年早期 第7章 童年早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焦点人物:王娅妮——自学成才的艺术家 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的特征 身体发育和变化 营养:预防肥胖/超重 营养不良 口腔健康 睡眠模式和问题 动作技能 健康和安全 意外伤害和死亡 健康的背景因素:环境影响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前运算思维的优点 前运算思维的局限性 幼儿有心理理论吗? 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的发展 基本加工过程和容量 再认和回忆 童年期记忆的形成 社会互动、文化和记忆 智力:心理测量学的观点和维果斯基的观点 传统心理测量学的测量 影响智力测量的因素 基于维果斯基理论的测量和教学 语言发展 词 汇 语法和句法 语用学和社会语言 自言自语 语言发展滞后 社会互动和识字准备 儿童早期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类型和目标:跨文化的视角 补偿性学前教育项目 向幼儿园过渡 专栏7-1 :知识拓展 无家可归者 专栏7-2 :实战演说 儿童目击证人的证词有多 可靠? 第8章 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焦点人物:伊莎贝尔?阿连德——激进的作家 自我发展 自我概念和认知的发展 自 尊 理解和调控情绪 埃里克森:主动对内疚 性 别 性别差异 性别发展的观点 游戏:童年早期的活动 游戏的认知水平 游戏的社会性维度 假想的同伴 性别如何影响游戏 文化如何影响游戏 家庭教育 训练方式 教养风格 促进利他主义及应对攻击行为和恐惧 与其他儿童的关系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玩伴和朋友 专栏8-1 :实战演说 反对体罚的案例 专栏8-2 :世界之窗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 第四编 童年中期 第9章 童年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焦点人物:安?班克罗夫特——极地探险家 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的特征 身体发育 营养与睡眠 动作发展 健康、身体状况和安全 肥胖/超重 其他健康问题 意外伤害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 认知发展 神经发育的影响和加工技能 道德推理 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和其他加工技能 元记忆:理解记忆 记忆术:记忆的策略 选择性注意 心理测量学的观点:智力评估 关于智商的争论 智力不止一种 智力测验的新方向 语言和读写能力 词汇、语法和句法 语用学:关于交流的知识 读写能力 在校儿童 升入一年级 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 第二语言的教育 有学习障碍的儿童 天才儿童 专栏9-1 :知识拓展 儿童对疾病的理解 专栏9-2 :实战演说 关于家庭作业的争论 第10章 童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焦点人物:玛丽安?安德森——歌剧先锋 自我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表征系统 自 尊 情绪发展和亲社会行为 家庭中的儿童 家庭氛围 家庭结构 同胞关系 动物伙伴 同伴团体中的儿童 同伴关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受欢迎度 友 谊 攻击和欺负 心理健康 常见的情绪障碍 治疗技术 压力和韧性:保护因素 专栏10-1 :世界之窗 受欢迎度:跨文化的观点 专栏10-2 :实战演说 给孩子讲讲恐怖主义和战争 第五编 青少年期 第11章 青少年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焦点人物:安妮?弗兰克——《大屠杀日记》的作者 青少年期:发展的过渡期 生理发展 青春期:童年期的结束 青春期如何开始:荷尔蒙的变化 青春期和性成熟的时间、顺序以及标志 青少年期的脑发育 生理和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 睡眠需求 营养和饮食障碍 药物使用和滥用 抑郁症 青少年期的死亡 认知发展 认知成熟 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 艾尔金德:青少年思维的不成熟性 青少年期信息加工的变化 语言发展 道德推理:科尔伯格的理论 教育和职业准备 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高中辍学 教育和职业抱负 专栏11-1 :实战演说 青少年是否应该被豁免死刑? 专栏11-2 :世界之窗 “ 青春期方言”:青少年期 的惯用语 第12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焦点人物:杰基?罗宾逊——棒球传奇 探索同一性 埃里克森: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玛西亚:同一性状态——危机与承诺 同一性形成中的性别差异 同一性形成中的种族因素 性 性取向与性别认同 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STDs) 青少年怀孕和分娩 与家人、同伴和成人社会的关系 青春期叛逆普遍存在吗? 时间安排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青少年与父母 青少年与兄弟姐妹 青少年与同伴 青少年问题: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 专栏12-1 :世界之窗 预防少女怀孕 专栏12-2 :知识拓展 青少年暴力盛行 专业术语表
内容介绍 黛安娜·帕帕拉等三人合著的《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第10版·上册)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畅销书,自第1版面世至今,已再版十余次,在美国市场上一直是同类书中的,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它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生动详尽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重要研究,着重介绍了生命初期、婴幼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的发展历程。以独特的学习法促进读者的主动参与性,和读者一起探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 精炼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编排、清晰新颖的结构,集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于一身的优势,使其既适合作为普通高校和各类师范院校的师生的教科书,也适合于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和教育的人员使用,还适合关注孩子成长的广大家长朋友阅读。 作者简介 戴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类毕生的认知发展,同时在智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方面也颇有建树。在众多知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与萨莉·奥尔茨、露丝·费尔德曼合作编写了《发展心理学》《孩子的世界》以及《成人发展和老化》等多本畅销教科书。 萨莉·奥尔茨,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英国文学,辅修心理学。她是一流的职业作家,已在一些杂志上发表200多篇文章,同时也有7本面向普通读者的著述问世。她所写的书主题宽泛,其中《多动症儿童的养育》一书荣获美国国家医学协会家庭服务奖。 露丝·费尔德曼,毕业于西北大学,成绩优异,并被选为美国大学优等生之荣誉学会学员。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她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并通过媒体向全国各地作关于教育和天才儿童的演讲。她是一流的职业作家和教育家,她参与了《发展心理学》《孩子的世界》和《成人发展、老龄化和儿童发展》编写。
我一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育儿过程中,总想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及时雨”!它用一种非常易懂、生动的方式,阐述了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这段时间内,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书中大量的案例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书中的影子。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很多实用的育儿启示。比如,它在讲到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中心”现象时,就给出了很多家长可以尝试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还有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独立需求,这本书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导师,一直在旁边循循善诱,让我受益匪浅。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成为所有家长必备的育儿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心不错,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起来厚实且光滑,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封面设计也挺有艺术感的,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那种沉稳大气的感觉,摆在书架上很显眼。我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里面的排版也很规整,章节划分清晰,插图和图表都运用得很到位,能够很好地辅助理解文字内容。尤其是那些案例分析,写得非常生动,让我觉得这些理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之前对发展心理学一直有个模糊的概念,总觉得是比较枯燥的学术理论,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很亲切,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容易让人理解,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进入状态。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会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比喻,这样记忆起来就更容易了,而且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感觉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入门佳作,后续的内容也让我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超出我的预期了,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其他发展心理学书籍那样,上来就堆砌各种术语和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逻辑性非常强。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儿童成长过程中那些微妙的变化和关键节点,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比如婴幼儿期的探索行为,学龄期儿童的社会交往,以及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等等,都写得非常深入。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书中有大量的研究数据和实证研究支撑,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科学性非常强,不是那种凭空想象的理论。而且,作者还引用了很多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对一些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有更深的了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叹,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儿童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作者的叙述风格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失亲切感,让我觉得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长者交流。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概念。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经常被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不仅让我记住了知识点,更让我对儿童心理有了更深的共情。它不仅关注孩子“怎么了”,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帮助我从更深层次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本书的篇幅也很适中,内容详实但不冗杂,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让我感到物超所值。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儿童心理发展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和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从生命早期的一些基本生理和心理发展,一直延伸到青春期复杂的社会和情感挑战,几乎覆盖了儿童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者在梳理这些知识点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和过渡。而且,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分析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等,并且探讨了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孩子的成长轨迹。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话题的探讨,作者能够呈现不同的观点,并且引用相关的研究来支持,让读者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理解成长的“行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