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水桶有多满? [HOW FULL IS YOUR BUCKET?]

你的水桶有多满? [HOW FULL IS YOUR BUCKE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汤姆·拉思,[美] 唐纳德·克利夫顿 著,方晓光 译,王怀征 校
图书标签:
  • 积极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沟通技巧
  • 激励
  • 幸福感
  • 领导力
  • 团队合作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175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8912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HOW FULL IS YOUR BUCKET?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畅销书榜一名,连续15个月蝉联各地书店畅销书一名,并翻译成13国语言。
  ·全球优秀管理咨询机构盖洛普公司50年潜心研究。
  ·惠及全世界60%人口的工作和生活积极策略。
  ·“优势心理学之父”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经典之作。
  ·自200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美国畅销的管理类经典畅销书,并长期占据管理类畅销榜单。
  ·积极的力量,塑造罕见的自己,打造所向披靡的团队。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水桶和一把看不见的勺子,水桶满溢使人乐观积极,水桶见底令人丧气消极;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一个选择:可以为各自水桶加水,也可以从各自水桶舀水,但这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健康和幸福。
  积极情绪不仅仅象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更可真正提高一个人的韧性。它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不只是表现在当下愉快的时刻。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奢华品,而是发挥大潜能的必要条件。
  《你的水桶有多满?》以独到的发现、高效的策略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来阐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策略,是一本风靡国内外的经典管理类畅销书。本书将帮助你运用积极心理学,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大增加积极情感,同时减少消极情感。本书简单而强大的积极策略将有利于你塑造罕见的自己并打造所向披靡的团队。

作者简介

  汤姆·拉思,盖洛普公司全球职场研究与咨询业务负责人。汤姆是超级畅销书《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现在,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你的幸福可以测量》、《你的水桶有多满?》(少儿版)的作者,其作品销量已突破300万册,在《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上出现超过250次。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1924-2003),被美国心理学会誉为“优势心理学之父”。他曾任盖洛普公司董事长,并发明了称为“克利夫顿优势识别器”的评估工具,帮助全球数百万人发现他们的才干。在他倡导下,盖洛普与北京大学成立“盖洛普—北京大学成功心理学中心”;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他与别人合作了好几本书,包括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精彩书评

  

  (汤姆·拉思和唐·克利夫顿)基于盖洛普的研究以及数百万访谈来说明,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巩固夫妻关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 《奥普拉杂志》


  透过漫不经心的调侃,我们可以领略书中的深意。
  ——《今日美国》


  在这本篇幅短却份量重的书中,祖孙两人组合的写作团队告诉我们,通过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就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 《出版商周刊》


  如果有培养个人素质的诺贝尔奖,就应颁给此书。
  ——麦克·约翰斯,内布拉斯加州州长


  这本小册子虽貌不惊人,却蕴含了无尽的睿智和灵感。任何人想改进职场生涯和加深友谊,就应读此书。
  ——狄巴克·乔布拉


  论据充分,观点鲜明,令人信服地探讨了如何增进自尊,改善人际关系与个人健康…… 一本短小精悍的“指南”。
  —— 《人力管理》期刊


  书中的实用案例特别值得经理人关注。
  —— 《旧金山纪事报》


  如果每个人都读它,世界就会变好。
  ——詹姆士·C﹒怀特,美国众议院前议长


  我非常喜欢并热情推荐此书。我为我热爱和关心的人买了好多本。
  ——保罗·海厄姆,沃尔玛百货公司前营销总监


  读此书一气呵成,却令人难忘。任何力图建立积极文化的企业都应把它作为核心教材。
  ——瓦尔·J﹒哈兰芒达利斯,全国家庭护理协会会长

目录

周年版前言
前言
译者序

勺子和水桶的理论
第一章 消极心态是杀手
第二章 积极心态、消极心态和工作效率
第三章 分分秒秒都重要
第四章 汤姆的故事:一只加满的水桶
第五章 认可和表扬要因人而异
第六章 增进积极情感的五个策略
后记






在团队和组织中应用《你的水桶有多满》的指南

精彩书摘

  勺子和水桶的理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水桶。取决于别人对我们说什么和做什么,我们的水桶每时每刻都在放水和注水。当我们的水桶注满时,我们兴高采烈。当我们的水桶放空时,我们垂头丧气。
  我们每个人还有一把看不见的勺子。当我们用它为别人的水桶加水时——用我们的言行增加他们的积极情感——我们也在为自己的水桶注水。但是,当我们用这把勺子从别人的水桶里往外舀水时——用我们的言行减少他们的积极情感——我们也在给自己的水桶放水。 就像一只满得外溢的水杯,一只盛满水的水桶使我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水桶中的每一滴水都使我们更强壮,更乐观。
  但是一只空水桶却使我们萎靡不振、精疲力尽、裹足不前。正因为如此,每次有人从我们的水桶往外舀水时,我们都会受到伤害。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一个选择:我们可以为各自的水桶加水,也可以从各自的水桶舀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健康和幸福。
  神奇的比例
  当然,人生中很少有影响如此深远的瞬间,但是不少人际交往即使没有这么深刻,也是有意义的。积极心理学专家们发现,短暂而积极的行为的频率是至关重要的。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对婚姻的开创性研究发现,积极交往与消极交往之间有一个神奇的5∶1比例。戈特曼发现,如果一对夫妻之间的交往接近5∶1的积极与消极的比例,他们的婚姻成功率就大大提高。而当比例接近1∶1时,就“离离婚不远了”。
  在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中,戈特曼还与两名数学家合作,测试上述模型的信度。他们招募了700对刚领结婚证书的夫妇。研究人员录制了每对夫妇之间15分钟的对话,并计算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片断。然后,他们根据5∶1的比例,预测每对夫妇的关系能否持久。十年后,戈特曼和他的同事们重访各对夫妇,以验证他们当年预测的精确度。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对离婚预测的准确度高达94%,而预测的基础就是对夫妇15分钟交谈的打分。这一比例在职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与消极交往的比例高于3∶1的团队的效率明显高于低于这一比例的团队。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和洛萨达(Losada)发明的数学模型,积极与消极交往的比例还有一个上限:如果比例超过13∶1,情况反而会恶化。所以,虽然本书主要关注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积极情感,但有必要提醒读者,我们并不提倡漠视弱点;积极情感必须植根于现实。完全无视事物负面的“傻乐”会导致一种没有根据的乐观主义,不仅于事无补,有时还令人厌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时刻,要求我们务必纠正错误,设法控制弱点。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无需担心突破上限。大部分组织中,积极交往与消极交往的比例十分低下,大有改进的余地。
  消极的员工会吓跑客户
  毫不奇怪的是,一个拼命从各自的水桶舀水的团队不仅效率和利润低,而且有更多的员工流失,事故更频繁,顾客满意度、创新和质量等指标都会下降。消极的员工还会吓跑顾客。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给一家公司的顾客服务热线打电话而受到慢待的经历。事后,你很可能对自己发誓“我再也不会买这家公司的东西”。你如果真生气了,就会到处跟别人说,劝他们也抵制得罪你的公司。任何一个员工没把事做好,就会对公司产生这样的损害。我们曾经对一家大型电信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的4583名代表进行了研究,以求了解一名员工能对顾客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发现有三名代表每天只要跟任何一个顾客对话,就会把顾客吓跑,而且再也不会回来。可见,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从顾客的水桶舀水,问题是多么严重。说真的,对公司来说,还不如让这些代表拿全薪在家待着。所幸的是,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七名优秀代表,他们每接待一名顾客,就赢得一份忠诚。也许你曾有幸与这样的代表交谈。他会悉心倾听你的问题,迅速提出和实施解决方案,使你觉得受到尊重和关心。事后,难道你不会对别人夸赞这样的一流服务吗?时至今日,难道你不是一名忠实顾客吗?
  认可的缺位
  经理们注意:在大部分工作单位,表扬是很少见的。一项调查发现,高达65%的美国人声称,过去一年中他们没有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而且我们迄今从未遇到一个因被表扬过度而遭罪的人。尽管我们需要和渴望认可和表扬,但事实上,我们所受到的表扬远远不够,继而使组织也受到损害。大部分组织建立正式的表扬制度,是因为某个高层领导认定,每月或每季度举行一次奖励仪式有助于提高员工士气。这听起来不坏,对吗?结果,不少组织都开始评选“月度明星员工”。开始几个月,这样做可能不无效果。通常情况下,总有几个明星员工一直在出一流的业绩,却很少得到表扬。现在,对他们当众表扬,是恰如其分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无法躲避的问题开始困扰管理层:下一个月度明星该谁了?一旦主管们达成妥协,就会有一位幸运的经理站到众人面前,对获奖者说一通往往言不由衷的好话。如此忙乎了半天,“获奖人”和授奖人都在逢场作戏,毫无真实感。最终,无论实际业绩如何,每个人都被提名为“月度明星员工”。他们笑容可掬的照片挂在大堂里。但是这一切都是大锅饭,而且每个人对此都心知肚明。毋庸讳言,最后被奖励的员工是最丧气的。这还用说吗?管理层等了好多月,也可能等了一年多,才开始夸奖他的“出色表现”,这种感觉跟体育课上最后一个被选为球队队员差不多。当然,有些组织的确进行有意义的、论功行赏的和个性化的奖励。(在第六章,我们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这样做。)诚恳地为各自的水桶加水有助于增强任何一个组织的士气。只要经理和员工都能主动地散播积极情感,即使一点一滴,也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这不需要你花大钱,甚至可以不花钱。唯一需要的是一点主动性。
  夸赞优点
  我们每次与人交往,都是一次夸赞优点和加满水桶的机会。我们的一个朋友最近发现了关注优点的威力。她对婚姻生活不满,没完没了地逼丈夫改变行为。但他见她就躲,而且在她抱怨时,拼命进行自我辩护。于是,她更对心烦的事情横加指责,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但事与愿违,她发现情况更糟了。她意识到,一味告诉丈夫他多么让她失望毫无效果。于是,她尝试另一种做法:开始关注他做好的事以及他的可爱之处。她虽对此并无信心,但觉得试试无妨。你猜后来怎么着?几天后,她丈夫回家后心情变好了,也更愿意与她交往。结果,她对他的积极态度为他的水桶加满了水,同样,他对她的关爱也开始为她的水桶加水了。但是她最没想到的是,通过关注优点,而不是揪住缺点不放,她自己的心情也好多了。而这使她在与别人交往时态度更加积极。几周后,他们夫妇俩开始把他们新获得的活力传递给朋友和同事。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为别人加水的长期效应。一位专家说,积极情感会创造“连锁的人际关系”,产生你未必能亲眼看到,但千真万确的持久效果。
  每次你加满一个水桶,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每天加满两个水桶,这两个水桶的主人接着为两个新水桶加水。如此发展,到了十天后,就会有一千多个水桶被加满。所以,让我们延续这个链条:如果有人为你加水,你就应表示欢迎——千万不要视而不见,贬低对方的好意。通过说声“谢谢”,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珍视他的认可和表扬。同时,你会更愿意与别人分享你更加充沛的积极情感。你想知道,与别人相比,你在加水上做得怎样吗?在我们的网站上,有一个为此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测试,由15个问题组成,叫作“积极影响测试”(Positive Impact Test )。测试旨在帮助你判断,你是否经常为别人加水;其中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你的进步进行评测。我们鼓励你立即进行这一测试来获得一个初次得分,说明你对周边有较低的影响,有一些影响,还是有较高的影响。测试结束后,你将得到一份“积极影响测试报告”,上面有你的得分, 以及你与一次盖洛普调查中别人得分的比较。你如果初次得分较低,不必担心。测试的目的在于向你提供一个测量工具,来帮助你持续改进。为了更自觉地增进你的加水效果,我们建议你把网站上的问题打印出来,用来指导你持续改进。如果你希望将你的得分与朋友比较,就鼓励他们也进行“积极影响测试”。在你的团队、朋友和家人中评选加水的明星,一定很有趣。现在就试试,几个月后再测一回。看看你的得分是不是提高了。
  积极影响测试题
  1. 我在过去的24小时里帮助过一个人。
  2. 我是一个非常礼貌的人。
  3. 我喜欢与心态积极的人相处。
  4. 我在过去的24小时里夸奖过一个人。
  5. 我有一种本领,能让别人心情愉快。
  6. 我与心态积极的人在一起时效率更高。
  7. 在过去的24 小时里,我告诉一个人,我对他/她很关心。
  8. 我每到一地,都刻意结识别人。
  9. 我每次受到表扬,都想表扬别人。
  10. 上星期,我听别人诉说他/她的目标和理想。
  11. 我能让心情不好的人笑。
  12. 我刻意以我的同事喜欢的方式称呼他们。
  13. 我关注同事们的优秀表现。
  14. 我见到别人时总是笑容满面。
  15. 见到优秀表现,及时给予表扬,使我心情舒畅
  给一个惊喜
  在第三章里,我们提到一次电视访谈:一个一度绝望的学生向卡蒂?库里克讲述了一个小学老师的鼓励如何改变了他的一生。其实,那天上午的节目还有一些其他的花絮。那个名叫布赖恩?贝内特的年轻人刚讲完自己的故事,库里克就给了他一个惊喜:她把他的老师请到了现场。当她和她的丈夫——另一位他喜欢的中学教师——从幕后走出来时,他的脸上充满了喜悦。观众们后来得知,这两位老师的名字叫巴巴拉和迈克?布莱索,他们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儿子,叫德鲁?布莱索,是全美足球联盟(NFL)的全明星四分位。他们相互致意后,库里克宣布,她还有一个惊喜给布赖恩。这时,德鲁?布莱索从幕后走出,送给布赖恩一件他的球衣和一只足球。这一从天而降的礼物使布赖恩喜不自胜,完全沉浸在积极情感中。根据一次盖洛普调查,大部分人更喜欢出乎意料的礼物。意料之中的礼物固然也为我们的水桶加水,但由于某种原因,出乎意料的礼物能给我们的水桶多加一点水。礼物无需多么贵重,关键在于惊喜。奢侈品零售商Saks Fifth Avenue曾做过一次试验,由营业员给不常前来购物的顾客一个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虽然东西不大,但代表了Saks的谢意,顾客和营业员都喜欢。此举使不少偶尔为之的顾客变成了常客,继而增加了商店的营业额。意想不到的礼物并非一定是件物品。它可以是对受方的信任或授权。向一个朋友谈及个人的事,或告诉他/她一个秘密,都能为他/她的水桶加水。当你与别人交往时,我们建议你寻找机会给别人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小礼物,例如一个滑稽的小饰物,一次拥抱,或主动为他们倒一杯咖啡。甚至笑一笑都能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珍贵礼物。分享也是一个好方法。想一想你可以为别人送些什么书、文章或故事来积极地影响他/她的一天呢?
  ……















前言/序言

  周年版前言
  《你的水桶有多满?》自出版以来,我听到了数千名读者的反馈。有的告诉我他们提高自身幸福感的最佳策略,还有的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水桶”的比喻铭记在心,继而对自身生活、工作和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产生持久的影响。
  遗憾的是,也有数百名读者告诉我,他们处境不佳,使他们的水桶经常被舀干。其中有的人长年受到此种恶劣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困扰。鉴于这样的问题不是发自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大量负面事件积压而成,他们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然而,正是数千个负面的日常交往积压成疾,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这种持续的消极情绪,或我们的盖洛普研究团队称作的“怠工”现象(active disengagement)在遍及全球的职场泛滥成灾。“怠工”已不是局限于少数人的孤立现象,而在迅速蔓延。一个人的消极情绪会很快瓦解同事、顾客、朋友和家人的幸福感。(正如一项2008年的研究项目所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一个人的积极心态能通过“三度分割”,对周边的人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可以说,一个消极的工作环境不仅会对你个人及工作效率造成损害,而且会瓦解你的朋友和家人的幸福感。
  在过去的日子中,许多读者问到,他们应当如何帮助一名长期“怠工”的同事。我对此的最好建议始终是,设法改进环境,如果此举无效,则尽可能躲开问题同事。我一度认定,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怠工的。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几年前,盖洛普进行了一项研究,结论正相反。
  此项研究后来我们重复了多次,每次都随机抽取一千多名员工进行民意测验。我们问他们,经理们最关注的是什么:
  A) 员工的优势
  B) 员工的弱点
  C) 既不关注优势,也不关注弱点,而是不理不睬
  我们发现,只要关注员工的优势,一个人,特别是此种场景中的经理,就能几乎完全消除一个职场中的怠工现象。如果员工声称,经理对他们麻木不仁,既不关注优势,也不关注弱点,他们就有40%的可能怠工。如果经理关注他们的弱点,情况反而会好一点(可能是因为经理毕竟在意),他们有20%的可能怠工。但如果一名经理关注员工的优势,后者仅有1%的可能陷入消极和怠工。
  一如此项研究所示,怠工是一个可以医治的问题,一个我们能够掌控的挑战。如果我们花时间每天关注我们身边每个人的优势,就能改变整个环境。
  你将在书中了解到,一切都应当从积极的人际交往开始。分分秒秒都重要。
  汤姆·拉思
  前 言
  20世纪50年代初,我的外祖父唐·克利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教授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心理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有什么毛病。
  由此,他想到,要是研究人们有什么优点,岂不是更有意义?
  于是,在过去的50多年里,唐和他的同事们访谈了数百万人,不是了解他们的欠缺,而是了解他们的优点。
  唐在研究的初期就发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取决于我们与其他人的交往。无论是与好友促膝长谈,还是在餐馆里点菜,每一次交往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我们每次交往的结果几乎不是积极就是消极,而很少是中性的。虽然我们对这些交往熟视无睹,但它们日积月累,继而深刻影响我们的一生。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个全新的学科出现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所关注的就是人们的优点。如今,许多全球一流的科学家都在研究积极情感(positive emotions)的效应。
  2002年,美国心理学会充分认可了唐的创新研究,将他誉为“优势心理学之父”和“积极心理学之爷”。同年,唐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全身扩散。不出亲朋好友的预料,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便抓紧一生最后的几个月时光,做他最拿手的事情:帮助别人识别和发挥自身优势。
  尽管唐已经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包括畅销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但他仍邀请我和他同写一本最后的书,一本以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理论为核心的书。几十年来,由于这一理论家喻户晓,很多人都建议唐写这本书。过去40多年中,有5000多个组织和100多万人运用了这一理论。不仅如此,人们还将它推荐给朋友、同事和家人。
  唐的理论使用了一个“勺子”和“水桶”的简单比喻,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他一生的研究成果。在唐一生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和我夜以继日地整理他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发现。虽然唐在接受化疗和放疗,但只要他能撑得住,我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写作。
  我们在他的书房里,一忙就是半天,悉心整理有冲击力的研究、数据和故事。随着唐的病情逐步恶化,我不得不给他读资料,然后记下他的反馈。他逐字逐句审阅书稿,以确保每个故事和内涵都引起你的共鸣。
  就我而言,能与唐合作此书使我倍感荣幸。他是我的导师、榜样和朋友。我们的关系异常密切,一起度过了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他的远见卓识给我鼓舞,催我奋进。唐深知,我一生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正如第四章所述,运用唐的“勺子和水桶”理论帮助我自己战胜了癌症。
  回想起来,我觉得写作此书为唐注入了活力,帮助他与癌症作最后的斗争。他毕生致力于一个一个地帮助人,为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深知,写这本书会大有益处。我们完成此书数周后,他便于2003年9月去世。
  唐的79年生涯中,通过著书、讲学和他创立的跨国公司,影响了成百上千万的人。唐把帮助个人和组织识别和发挥优势视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成为一代宗师。
  我们希望你在阅读此书时,能发现,注满水桶对于你自己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汤姆·拉思



《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 一场关于内在充盈与情绪健康的深度探索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中,《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并没有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呈现,而是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关于自我感知、情绪流动和内心状态的全新维度。它不是一本讲述故事情节的书,也不是一本提供具体操作指南的实用手册,更非一本陈述科学理论的学术专著。相反,它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我们内心深处真实状态的镜子,邀请我们去审视,去理解,去感受那个无形却又至关重要的“水桶”——我们的情绪与能量之源。 本书的核心洞察在于,每个人内心都拥有一个看不见的水桶,它持续地被我们的经历、互动、想法和感受所填满或掏空。这个水桶的满溢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活力、创造力,甚至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作者以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语言,引导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去认识这个水桶的存在,去理解它运作的规律,去学会如何有意识地管理它的水位。 第一部分:觉察水桶的存在——看不见的真实 在《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的开篇,作者便以一种极为生活化和共鸣的方式,描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情感细微之处。我们常常忙于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却鲜少停下来倾听内心发出的声音。本书的第一部分,便是致力于唤醒读者对这个“水桶”的觉察。它不是通过列举具体的“内容”,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反思性提问、生动的隐喻和对常见生活情境的细腻描摹,来触及读者内心深处的体验。 例如,你是否曾感到一股莫名的疲惫,即使身体并没有过度劳累?你是否曾体会过在某些时刻,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喜悦,却又不知其源头?你是否曾在与人交往后,感到精神焕发,又或是在某些互动后,感到精疲力尽?这些看似寻常的体验,在作者的笔下,都与我们内心那个“水桶”的水位息息相关。本书并不提供“内容”上的故事,而是通过对这些普遍感受的深入挖掘,让我们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表面之下,存在着一个深刻而动态的情感运作机制。 作者运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一次愉快的交谈如何为水桶“加满一勺水”,一次挫折如何让水桶“漏掉一些水”。这些描述不是为了填充页码,而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切身的体验。它鼓励我们去关注那些“看不见”的积极互动,那些微妙的自我关怀,那些能够滋养我们内在能量的瞬间。通过对这些“无形内容”的描绘,本书试图让读者理解,我们的情绪并非随机发生,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第二部分:水桶的流动——填满与掏空的力量 一旦我们觉察到“水桶”的存在,接下来的探索便是理解它的“流动”——是什么在填满它,又是什么在掏空它。本书的第二部分,深入剖析了那些影响水桶水位的核心因素。这并非是提供一种“内容”的清单,而是邀请读者去识别那些在自己生命中扮演着“加水”或“漏水”角色的活动、思想和关系。 “填满”的过程,被描绘成一种主动滋养和积极互动的状态。它可能来自于深度的连接,比如与爱人的一次坦诚对话;可能来自于创造性的表达,比如沉浸在一项热爱的事物中;可能来自于对他人的关爱,比如一次无私的帮助;也可能来自于对自我的肯定,比如一次成功的自我挑战。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在列举“内容”,而是通过对这些“填充”行为背后的能量特质进行阐述,让我们理解,它们是如何为我们的内在注入活力和希望。 相反,“掏空”则源于那些消耗我们能量、剥夺我们内在资源的活动。这包括内耗性的思维模式,比如过度的自我批评和担忧;消极的人际关系,比如那些持续带来负面情绪的互动;以及那些令我们感到无力或被剥夺感的经历。本书不会去具体列举“内容”上的负面事件,而是聚焦于这些“掏空”行为本身对我们内在能量的侵蚀力。它帮助读者识别那些“漏水”的模式,无论是思维上的还是行为上的,从而为“修补”水桶奠定基础。 通过对“流动”的深入洞察,《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引导读者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模式。它鼓励我们去反思,哪些活动真正为我们“加水”,哪些又在“漏水”。这种反思不是基于对外部“内容”的评价,而是基于我们内在能量的感受。本书所提供的“洞见”,是关于如何识别和区分那些真正滋养我们,与那些消耗我们的力量。 第三部分:管理你的水桶——智慧与平衡的艺术 《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的高潮在于,它从理解和觉察走向了实践与智慧。本书的第三部分,并非提供一套固定的“内容”序列,而是在前两部分的铺垫之上,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智慧地管理和平衡我们“水桶”的视角和方法。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关于如何主动地“加水”,以及如何有效地“堵漏”的艺术。 “主动加水”并非指机械地执行一系列任务,而是关于培养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这可能意味着有意识地去寻求那些能带来愉悦和满足感的活动,即使它们看起来微不足道;可能意味着练习感恩,去关注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可能意味着设定健康的界限,保护自己的能量不被过度消耗;可能意味着花时间去培养那些能够滋养我们内在成长的兴趣和爱好。作者在这里强调的“行动”,是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为水桶“注水”的行为,它们源于内心的选择和对自我需求的关注。 “堵漏”则需要我们去识别那些持续消耗我们能量的“漏点”,并找到解决之道。这可能意味着挑战那些负面的思维模式,用更积极和现实的视角去取代它们;可能意味着重新评估那些对我们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人际关系,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可能意味着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避免让它成为“漏水”的源头。本书提供的“方法”,不是外部的解决方案,而是内在的调整和策略,它们指向如何减少那些无形中的损耗。 《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的精髓在于,它鼓励读者成为自己内在世界的“水桶管理者”。它提供的“信息”,是关于一种持续性的自我关怀和内在平衡的实践。它不是一本要求读者完成特定“内容”的书,而是一本邀请读者去体验、去感受、去实践、去创造更充盈内在的书。 超越“内容”的价值:一种生活哲学 《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所提供的,远不止于文字本身。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关于如何更深刻地理解自我,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内在能量,从而实现更健康、更充实、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的哲学。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非来自于外部物质的堆积,而是源于我们内在“水桶”的盈满。 本书没有提供具体的“内容”清单,因为它所探讨的,是超越具体内容之上的普遍体验和深层原理。它鼓励读者将每一次阅读都视为一次自我对话,一次对内心状态的审视,一次对生活方式的重新规划。它希望引导读者,将书中的洞察融入日常,在每一个微小的选择中,去感受自己“水桶”的律动,去主动地为它“加满水”,并学会优雅地“堵漏”。 最终,《你的水桶有多满?》[HOW FULL IS YOUR BUCKET?] 旨在成为读者手中一份持久的提醒,一份关于内在丰盈的重要指南。它邀请我们,不再被动地等待“满溢”,而是主动地去耕耘,去滋养,去创造那个属于自己的,永远充盈的内在世界。这是一种无形却无比珍贵的“内容”,一种能够深刻改变我们感知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它是一种柔和但引人注目的色调,让人在书架上第一时间就能注意到。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的时候有一种舒适的感觉。我一直对自我认知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看到这个书名时,立刻就被勾起了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装满”的概念,我感觉它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衡量自己的价值,以及生活中哪些方面才是真正“值得”被填满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状态,也可能是给那些感觉生活空虚或者不满足的人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机械地追求外在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的丰盈,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提醒,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到底什么才能真正地充实我们的“水桶”。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与我自身经历产生共鸣的地方。

评分

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快乐,并非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空虚。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漏勺,无论你怎么努力去装,最终都留不住多少。这本书的名字《你的水桶有多满?》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部分。我很好奇,作者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是会像一个导师一样,循循善诱,还是会像一个朋友一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我猜测它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自我价值感、情绪管理,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内容,因为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内心“水桶”是否饱满的重要因素。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一次真诚的对话,一次对自然的欣赏,或者一次帮助他人的善举,都可能成为 filling our bucket 的重要元素。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明白,真正的丰盈,并非来自外界的馈赠,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感恩。

评分

最近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了,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忙碌得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自己仿佛就是一个拼命想把一个大桶装满水,但水龙头却开得不大的状态。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是在探讨我们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以及如何识别那些真正能够滋养我们灵魂的东西。我不确定它是否会讲授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冥想或者正念,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会提供一种思维上的转变。也许它会挑战我们对“成功”和“满足”的传统定义,引导我们去发掘那些不那么显而易见,却能带来持久幸福感的源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从一种“焦虑性忙碌”的状态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我所追求的东西。我想知道,我的“水桶”里,究竟应该装些什么,又该如何去装?这本书可能会是那个帮助我找到答案的向导,它或许会告诉我,与其追求数量,不如关注质量;与其盲目地追逐,不如有意识地选择。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对“人生意义”和“内在幸福”有所探索的人,这本书的书名《你的水桶有多满?》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如此简洁,却又蕴含着极大的哲学意味。我很难不联想到,这很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实现个人成长,以及如何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之物的书籍。我猜测它可能不会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会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去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许,它会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去辨别那些真正能够带来持久快乐的“水源”,以及识别那些让我们“漏水”的“裂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深刻的启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装满”的。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智者,温和地引导我,让我明白,人生的丰盈,并非取决于外在的物质堆积,而是源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直观,仿佛是直接向读者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因为这个“水桶”的比喻,在我看来,可以有很多层面的解读。它可能代表着我们的精力、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就感,甚至是我们的爱。我猜测这本书会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当前的状态,去评估自己的“水桶”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以及这些东西的“质量”如何。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去“倾倒”那些不必要的“杂质”,同时学会如何更有效地“注入”那些能够真正滋养我们的“甘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它能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让我的“水桶”变得更加饱满、更加有价值。也许,它会教会我如何更聪明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如何更专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摆脱那种“原地踏步”或者“入不敷出”的感觉。

评分

不错,搞活动时买的,性价比很高

评分

以后购书就上京东商城。

评分

内容不多实用的小册,继承了盖洛普的优势理论的日常实用篇。还有作者的故事很感人。

评分

公司买的书籍,自己没读过,应该不错

评分

挺有启发性的,自我提升的一本书

评分

《你的水桶有多满?》以独到的发现、高效的策略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来阐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策略,是一本风靡国内外的经典管理类畅销书。本书将帮助你运用积极心理学,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大增加积极情感,同时减少消极情感。本书简单而强大的积极策略将有利于你塑造独一无二的自己并打造所向披靡的团队。汤姆·拉思,盖洛普公司全球职场研究与咨询业务负责人。汤姆是超级畅销书《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现在,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你的幸福可以测量》、《你的水桶有多满?》(少儿版)的作者,其作品销量已突破300万册,在《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上出现超过250次。

评分

听说可以拉高大家的积极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评分

是公司推荐看的书,买来看看,质量不错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