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进化

启蒙的进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晓芒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知识分子丛书总序/001
启蒙的进化/001
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016
中国当代启蒙的任务和对象/035
忠孝立国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052
在大学中成长/067
婚姻、女权与人权/075
萌萌的“精神”/094
我与小凯/103
人性的地狱/120
张梦阳与邓晓芒的通信/125
答《经济观察报》马国川问/150
答《新闻周刊》(Newsweek)中文月刊问/160
“潜规则”是什么?/165
谁能代表中国?/169
从霍元甲到李小龙/173
周洋和潜规则/177
大人的幼儿园/181
民主是要训练的/185
富士康的“中国模式”/189
摩罗:从五四到“文革”/193
浑沌的学界/197
山寨中国/201
学界与江湖/205
对儒家“亲亲互隐”的判决性实验/209
再谈山寨中国/213
对强制拆迁的法律分析/217
后记/22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启蒙的进化》收入邓晓芒教授近年来有关启蒙话题的一系列文章,其主旨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在目前形势下酝酿新的一轮启蒙思潮,内容涉及对20世纪启蒙的理论反思,以及教育和女性、传统与现实、追思与回忆、书与人,以及作者为《南风窗》杂志所开专栏的全部专栏文章。每篇一千多字,讲一个当下发生的现实问题。相对集中的议题,深刻而平易文风,读来尤如醍醐灌顶,代表了一位真正知识分子的拳拳历史责任之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太懂,感觉还是把自己置身于知识分子名列之外在批判。这些劣根性,诸位作者有避免吗?前面很不错,对启蒙不太了解,之前也清楚康德的启蒙核心之意了,但是邓晓芒对话那儿,emmmm之后再看看吧。

评分

##我竟然没有标记!读完很喜欢来着!

评分

##启蒙的本质是批判,而真正的批判是自我批判。不对中国文化进行彻底的自我批判,即使这个文化中尚存精华之处,也难以存继。

评分

##对于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批评部分同意,但对这些现象的归因基本都不同意。1将中国人的普遍人性缺点夸张和独断地归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2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用事实判断的普遍性(如1+1=2)举例论证价值判断的“普遍性”(启蒙主义,价值观念),忽略了价值的特殊性。3从世俗和政治中的具体弊病不加论证地上升到“天道”“忠孝”“士的精神”等传统观念的批评。 对学界和社会现状的批评很多都同意,但我的归因更多不是让传统背锅,而是要叫醒我们眼下的知识分子。不是去骂传统,反而是真正忧心自己的文明传统和人类命运,并把推进这项事业作为自己的生命。邓对现状批评的意识是好的,但归因的错误导致他沉溺所谓普世性的西方真理,放弃了自己真正起跳的基点。我想他这些年几乎沉寂也是因为缺乏对自己传统的内在生命冲动导致的。

评分

##畸形的启蒙

评分

##总体来说比较浅,前半部是关于启蒙的一些文章,邓老不愧是最有战斗力的学者,敢于撕破脸皮讲道理;后半部是专栏文章,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展开,短小精悍,嬉笑怒骂,直指社会问题的逻辑痛点。文章质量有高有低,但每篇畅快淋漓,不拐弯抹角,颇有鲁迅杂文的味道。

评分

##三四年前读的,关于新文化运动、启蒙精神的论述非常启发我。虽然不喜欢他捧他妹妹这事儿吧……不过在康德研究上,邓老师还是当之无愧的专门家的!

评分

##对于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批评部分同意,但对这些现象的归因基本都不同意。1将中国人的普遍人性缺点夸张和独断地归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2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用事实判断的普遍性(如1+1=2)举例论证价值判断的“普遍性”(启蒙主义,价值观念),忽略了价值的特殊性。3从世俗和政治中的具体弊病不加论证地上升到“天道”“忠孝”“士的精神”等传统观念的批评。 对学界和社会现状的批评很多都同意,但我的归因更多不是让传统背锅,而是要叫醒我们眼下的知识分子。不是去骂传统,反而是真正忧心自己的文明传统和人类命运,并把推进这项事业作为自己的生命。邓对现状批评的意识是好的,但归因的错误导致他沉溺所谓普世性的西方真理,放弃了自己真正起跳的基点。我想他这些年几乎沉寂也是因为缺乏对自己传统的内在生命冲动导致的。

评分

##总体来说比较浅,前半部是关于启蒙的一些文章,邓老不愧是最有战斗力的学者,敢于撕破脸皮讲道理;后半部是专栏文章,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展开,短小精悍,嬉笑怒骂,直指社会问题的逻辑痛点。文章质量有高有低,但每篇畅快淋漓,不拐弯抹角,颇有鲁迅杂文的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