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感冒中翻完了。书翻旧翻破了,但今天预示的雪并没有下下来。掩卷长思,自我领会到这学期匆匆而过,就存在意义上而言,我所经历的事情不过一件而已。 是断裂与缺席,忧伤像是燕园林中的积不开又化不掉的残雪……
评分##1927年出版。 第三篇参《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第二部参《形而上学导论》 经典是没读过,却要不断被迫读(不断看别人引用、复述或批判),产生读过的幻觉的书。
评分##给翻译献花
评分##高二借阅,我问他:“你买这个干啥。”他说就知道我会这么问。
评分十五年后三刷《存在与时间》,十五年间从懵懵懂懂充满求知欲地仰慕哲学,到经历生活的摸爬滚打时时需要灵魂安慰再也离不开哲学,才终于超越了生吞活剥真正走进了这本被视为艰涩至极的伟大经典。在时时切盼死却又恐惧死的精神况味中,第一次如此透彻明晰地懂得了海德格尔把传统上颠倒了的存在之问颠倒过来的真意,原来死绝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懂得这点,从“沉沦”走向“本真”才有了可能。海德格尔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概念网络,并将之编织进严密的论证体系,但从根本上说,整个《存在与时间》仍然是体悟式的,海德格尔以一种现象学式的决绝把人生的真相展示得透彻淋漓,在上帝已死的现代性境况下,寻找存在的勇气,追问此在自身超越的可能。读大学时,我的老师经常把孔夫子那句“未知生焉知死”颠倒过来指点给我们,想不到竟人近中年才彻底领略其中深意。
评分##P143,此在作为共在在本质上是为他人之故而“存在”。P151,常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论的东西,本真的自己存在是常人的一种生存变式。P179,认识理想本身只是领会的一种变体,这种变体误以为它的正当任务就是在现成事物的本质上的不可领会性中把握现成事物。P192,话语的另一种本质可能性即沉默也有其生存论基础。P222,在世上本质就是操心。P244,人的实质是生存。P261,真理本质上就具有此在式的存在方式,由于这种存在方式,一切真理都同此在的存在相关联。P289,死,就其存在论的可能性着眼,奠基于操心。P297,死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
评分十五年后三刷《存在与时间》,十五年间从懵懵懂懂充满求知欲地仰慕哲学,到经历生活的摸爬滚打时时需要灵魂安慰再也离不开哲学,才终于超越了生吞活剥真正走进了这本被视为艰涩至极的伟大经典。在时时切盼死却又恐惧死的精神况味中,第一次如此透彻明晰地懂得了海德格尔把传统上颠倒了的存在之问颠倒过来的真意,原来死绝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懂得这点,从“沉沦”走向“本真”才有了可能。海德格尔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概念网络,并将之编织进严密的论证体系,但从根本上说,整个《存在与时间》仍然是体悟式的,海德格尔以一种现象学式的决绝把人生的真相展示得透彻淋漓,在上帝已死的现代性境况下,寻找存在的勇气,追问此在自身超越的可能。读大学时,我的老师经常把孔夫子那句“未知生焉知死”颠倒过来指点给我们,想不到竟人近中年才彻底领略其中深意。
评分##现在的心智还无法精读的书。不能评价。
评分##大二选的原典课。老师抛开书本肆意演讲...空了几节课再去听...内容竟没听出区别。阅读过程半知半解 许多句子读起来就像是对自己深嵌于其中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超越性鼓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