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1804)是谢林的“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其从发表伊始就引发大量争议,被认为在他的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在这部著作里,谢林提出了哲学与宗教“同源分流”,并最终回归“永恒同盟”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谢林一方面反驳了宗教信仰对于哲学的僭越主张,坚决捍卫哲学和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以一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勾勒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议题。
本卷收录的另外几部(篇)著作,《伊曼努尔•康德》(1804)和《论德国科学的本质》(1807)表达了谢林对于同时代德国哲学的形势和走向的看法,《哲学导论》(1804)以阐释哲学史的方式引导初学者去接触“真正的哲学”,而《自然哲学导论箴言录》(1806)和《自然哲学箴言录》(1806)则是以独特的箴言写作方式阐释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础部分(即“自然哲学”)。这些著作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展示了谢林“同一性哲学”的丰富面貌。
##学弟问我,谢林和黑格尔选哪一个。黑格尔啃不下去,我要投入谢林大佬的怀抱。
评分##学弟问我,谢林和黑格尔选哪一个。黑格尔啃不下去,我要投入谢林大佬的怀抱。
评分##信仰中之表象性的多神论的,乃是一种信念;依赖性的“民众信仰”乃是对自我之贬低、奴役;只有建立在理性、真理基础上的信仰、自由的信仰、哲学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评分##给柏拉图主义重新注入了生命
评分##学弟问我,谢林和黑格尔选哪一个。黑格尔啃不下去,我要投入谢林大佬的怀抱。
评分##我的奇迹
评分##我的奇迹
评分##关于时间的片段还是那么迷人
评分##“如果一个国家是通过非形而上学的、单纯机械的方式而形成的,那么它的方向恰恰就是要消灭个体性。因此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各种事务的统治者和领导人都是一些最没有个性的人,是一些天资极为平庸、完全以机械的方式培养起来的人。”——谢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