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

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编按]
写在前面的话
[序言]
哲学作为武器 许 煜
[导论]
克服技术-书写的毒性
——斯蒂格勒论数码性与当代艺术 陆兴华
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
感性的无产阶级化
审美判断引向个体化过程
业余爱好者的争论
自动化社会里的超控制艺术
人类纪里的艺术、差异与重复
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 (上)
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 (下)
书写的屏幕
快感、欲望和默契
[附录]
为一个负熵的未来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 编辑推荐 -

•斯蒂格勒教授两访中国,带来系列精彩讲座

•在人类纪里,艺术为何?艺术何为?

•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身处其中的人类纪?

•一次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邀约亟待您的参与

- 内容简介 -

本书囊括了斯蒂格勒教授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请,于2015年2月26日至3月4日和2016年3月17日至20日,两次访问中国美术学院所作的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的系列讲座;以及2015年3月6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如何克服我们身处其中的“人类纪”的讲座发言。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头放在了一个普遍的但又不可争论与证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错失中个人生成的领会。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绝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语:爱;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号中掺杂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了审判,却依然滋长在尸体之中。但欲望与爱毕竟无法等同,过分的无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从而无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纯净无瑕,神不会应自身的不存在而无法成为普遍之爱的对象,至少我们很难做到在神秘中无对象地投射欲望。爱同时包含着方向与距离,但欲望不是。(误)(我莽撞了) 欲望是不可能的,它是变成了绝对的分离本身的不可能性。不渴望与它所渴望的东西相融合的欲望。

评分

基本可以看做新尼采主义的延展吧,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德勒兹、巴塔耶理论的同义替换。全球资本主义的最新情境是: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第三持存”(即通过数码技术储存、复制并传播的记忆技术)操控着消费社会的“力比多经济”,人类社会因此更加“熵化"了。依斯蒂格勒所言,记忆技术本身又可视为一种新的一般器官学来对人类社会进行"负熵化”,通过建立对“第三持存”新的综合来创造新的注意力投注形式从而摆脱数码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规约。当代艺术其实也就是编织“第三持存”的器官学,平行关联不相关元素以实现新的感知范式(平面)的创立。

评分

##你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

评分

##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头放在了一个普遍的但又不可争论与证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错失中个人生成的领会。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绝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语:爱;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号中掺杂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了审判,却依然滋长在尸体之中。但欲望与爱毕竟无法等同,过分的无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从而无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纯净无瑕,神不会应自身的不存在而无法成为普遍之爱的对象,至少我们很难做到在神秘中无对象地投射欲望。爱同时包含着方向与距离,但欲望不是。(误)(我莽撞了) 欲望是不可能的,它是变成了绝对的分离本身的不可能性。不渴望与它所渴望的东西相融合的欲望。

评分

##太有趣了!一开始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再读发现还是很有自己思路的。就是行话说得太多,其实很多观点可以翻成大白话的。

评分

##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头放在了一个普遍的但又不可争论与证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错失中个人生成的领会。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绝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语:爱;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号中掺杂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了审判,却依然滋长在尸体之中。但欲望与爱毕竟无法等同,过分的无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从而无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纯净无瑕,神不会应自身的不存在而无法成为普遍之爱的对象,至少我们很难做到在神秘中无对象地投射欲望。爱同时包含着方向与距离,但欲望不是。(误)(我莽撞了) 欲望是不可能的,它是变成了绝对的分离本身的不可能性。不渴望与它所渴望的东西相融合的欲望。

评分

##“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评分

##只读了第一部分,发现这部分就是《南京课程》(可以用张一兵的《心灵无产阶级化及其解放途径》当导读)。忘了在哪看到有人说,斯蒂格勒创造这么多新概念就是在增熵,笑死。| 当将在体经验编码为语言的隐喻思维以算法的高速拼贴作为代笔而从写作行为中退场时,人的感知器官被“工业地重新模化的器官集合的元素” 所取代,我们迎来了斯蒂格勒所说的心灵的无产阶级化:“人的感性生活成为虚假的景观产品机械投放地” 。

评分

##新年第一记重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