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綱鑒易知錄(全六冊)精--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 |
| 作者 | (清)吳乘權 等撰;劉韶軍 |
| 定價 | 300.00元 |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ISBN | 9787101082951 |
| 齣版日期 | 2012-02-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商品重量 | 5.471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清代吳乘權編,是在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基礎上加以簡化,並且補充瞭《通鑒》所未載的戰國以前和宋至明史事的編年體史書。 |
| 作者簡介 | |
| 揚州新華書店正版書籍現貨 |
| 目錄 | |
| 冊 第二冊 第三冊 |
| 編輯推薦 | |
| 揚州新華書店正版書籍現貨 |
| 文摘 | |
| 揚州新華書店正版書籍現貨 |
| 序言 | |
| 揚州新華書店正版書籍現貨 |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有一種麵對老朋友的親切感。紙張的質地摸起來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插圖和圖錶,也得到瞭很好的還原,細節之處彰顯瞭齣版社的誠意。尤其是那種微微泛黃的紙張色調,仿佛真的帶著曆史的厚重感,讓人在翻閱時就能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書脊的裝訂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用擔心散頁的問題,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典籍來說至關重要。每一次打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先賢的對話,視覺上的愉悅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體驗,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智慧。
評分我個人對知識的獲取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總是希望自己手中的資料是經過權威機構打磨和校驗的。這次選擇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齣版方在古籍整理上的金字招牌去的。事實證明,這種信任是值得的。從校勘的嚴謹性到引文的準確性,都能看齣背後團隊付齣的巨大心血。它不像某些盜版或未經考證的版本,讀起來總讓人提心吊膽,生怕被誤導。擁有這樣一套經過現代學術標準嚴格把關的版本,讓人在吸收知識時更加踏實,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於文本本身,這對於學術研究或者深度閱讀來說,是無法替代的基石。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古籍的“可讀性”有較高要求的人,很多傳統典籍因為文白差異巨大,初讀起來就像在啃硬骨頭。但這次的閱讀體驗卻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排版上的精心設計,特彆是那種穿插得體、不突兀的注釋和對照,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它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即將迷失在文言的海洋時,及時伸齣援手,用現代的語言為你點亮前方的路標,但又絕不喧賓奪主,保留瞭原著的韻味和氣勢。這種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讓一個對傳統文化心嚮往之卻又苦於無門的讀者,也能自信滿滿地進行深入探索。
評分我通常偏愛那些能夠提供多重解讀視角的書籍,而這部作品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它不僅僅是簡單地陳述曆史事件或理論,更像是一個多棱鏡,從不同的角度摺射齣那個時代錯綜復雜的人文、政治和社會風貌。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他總能在宏大的曆史脈絡和微觀的個體命運之間自如切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變得鮮活立體起來。有時候,我會停下來,對著某一個章節反復琢磨,試圖去捕捉文字背後隱藏的深層含義和作者的深思熟慮,這種智力上的挑戰和樂趣,是其他一些流水賬式的史書所不具備的,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和反思。
評分從內容構成的角度來看,這部書展現齣瞭一種令人欽佩的廣博性。它並非僅僅聚焦於朝堂之上的權力更迭,而是將觸角伸嚮瞭更廣闊的社會肌理之中。例如,書中對某一時期士人的生活狀態、民間風俗的描摹,以及對某些區域性經濟發展的觀察,都異常細緻入微。這使得讀者得以構建一個更為立體、更具煙火氣的曆史圖景,而非僅僅是帝王將相的刻闆印象。每一次翻到那些關於民間疾苦或地方風土的段落,我都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深切體會到曆史溫度,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史學著作應有的麵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