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纲鉴易知录(全六册)精--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
| 作者 | (清)吴乘权 等撰;刘韶军 |
| 定价 | 300.00元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82951 |
| 出版日期 | 2012-0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5.471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清代吴乘权编,是在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并且补充了《通鉴》所未载的战国以前和宋至明史事的编年体史书。 |
| 作者简介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目录 | |
| 册 第二册 第三册 |
| 编辑推荐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文摘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 序言 |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我通常偏爱那些能够提供多重解读视角的书籍,而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历史事件或理论,更像是一个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人文、政治和社会风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总能在宏大的历史脉络和微观的个体命运之间自如切换,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立体起来。有时候,我会停下来,对着某一个章节反复琢磨,试图去捕捉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深思熟虑,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是其他一些流水账式的史书所不具备的,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和反思。
评分从内容构成的角度来看,这部书展现出了一种令人钦佩的广博性。它并非仅仅聚焦于朝堂之上的权力更迭,而是将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肌理之中。例如,书中对某一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民间风俗的描摹,以及对某些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观察,都异常细致入微。这使得读者得以构建一个更为立体、更具烟火气的历史图景,而非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刻板印象。每一次翻到那些关于民间疾苦或地方风土的段落,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深切体会到历史温度,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史学著作应有的面貌。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古籍的“可读性”有较高要求的人,很多传统典籍因为文白差异巨大,初读起来就像在啃硬骨头。但这次的阅读体验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排版上的精心设计,特别是那种穿插得体、不突兀的注释和对照,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它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即将迷失在文言的海洋时,及时伸出援手,用现代的语言为你点亮前方的路标,但又绝不喧宾夺主,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和气势。这种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一个对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却又苦于无门的读者,也能自信满满地进行深入探索。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有一种面对老朋友的亲切感。纸张的质地摸起来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插图和图表,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细节之处彰显了出版社的诚意。尤其是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色调,仿佛真的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书脊的装订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散页的问题,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典籍来说至关重要。每一次打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先贤的对话,视觉上的愉悦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
评分我个人对知识的获取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总是希望自己手中的资料是经过权威机构打磨和校验的。这次选择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出版方在古籍整理上的金字招牌去的。事实证明,这种信任是值得的。从校勘的严谨性到引文的准确性,都能看出背后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它不像某些盗版或未经考证的版本,读起来总让人提心吊胆,生怕被误导。拥有这样一套经过现代学术标准严格把关的版本,让人在吸收知识时更加踏实,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文本本身,这对于学术研究或者深度阅读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