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王南畢業於梁思成先生手創辦的清華大學建築係,目前在清華大學建築係任教,曾為讀庫齣版的撰寫過前言。
他於2013年起在《讀庫》連載“建築史詩”係列,計劃撰寫四捲二十四篇(七篇已在《讀庫》發錶),內容涉及漢、唐、宋、元、明、清、東西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等古今中外的建築,旨在用幾萬字的篇幅寫透座建築或組典型建築,以及它的沿革、淵源及其血脈傳承,進而嚮讀者勾勒幅恢弘的建築史畫捲。此係列目前已齣版單行本《萬神殿堂》和《營造天書》。同時,他也是姚仁喜建築作品係列(已齣版《農禪寺:水月》和《烏鎮劇院:並蒂》)作者之。
此次我們將以上這三本已齣版的建築係列圖書組成套裝,方便喜歡的讀者並購入。如果您對其中某本感興趣,也可以單擊每本書的書名分彆下單,每種書的專屬頁麵有更詳細的介紹。
用本書的體量,把“中國zui美劇院”寫透
本書介紹的是坐落在江南古鎮的國際水準大型現代劇院——烏鎮劇院。
這座劇院因烏鎮戲劇節而生,藉用並蒂蓮的意象,曆時三年,2013年5月落成,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三屆烏鎮戲劇節,以及兩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被人們譽為“中國zui美劇院”。
烏鎮劇院是作者王南和袁牧實地考察的個姚仁喜作品,由建築師本人親自擔任嚮導。本書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師在空間的經營、造型的推敲和工藝的追求,並輔以作者與其本人的采訪,揭開這朵盛開在水鄉深處的並蒂蓮是如何由個想法到設計建造的過程,以及如何做到與江南水鄉古鎮完美融閤。建築師的工藝追求亦體現在對烏鎮劇院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建築zui終的呈現還仰仗施工單位與設計師的共同努力,書中多幅建築圖紙和照片進步展現瞭劇院外部的老船木冰裂紋花格窗,斜砌京磚牆所體現齣的材料之美、工藝之美和工程之美。
烏鎮劇院西側外觀圖。
每章章末均有王南、袁牧與建築師姚仁喜的對談,深入挖掘建築中的設計構思,記錄工程中的智力活動。
農禪寺:水月
解讀農禪寺六字任務書“水中月,空中花”
《農禪寺:水月》是姚仁喜“堂奧”建築係列叢書本(二本是《》),介紹的是颱北法鼓山農禪寺,亦名“水月道場”。農禪寺由世界知名華裔建築師姚仁喜依聖嚴法師所囑於2006年-2012年設計建造,他用簡約且精煉的手法迴應瞭聖嚴法師的“水中月,空中花”六字任務書,完成瞭“水月道場”。農禪寺自建成後屢獲大奬,並吸引瞭大量遊客前往。
2014年夏天,青年學者王南和袁牧親赴颱灣做瞭次“姚仁喜建築之旅”,在建築師的陪伴下參觀瞭他各個時期的建築,並對諸多颱灣知名建築師和學者進行專訪。
本書除瞭以大量圖紙和精美照片對農禪寺本身的設計意境、建築材料和形態進行展示外,還探討瞭建築師本人對現代佛寺建築的探索曆程,對清水混凝土建築的多年實踐,以及用光呈現佛之語進而鏤刻經文的靈感齣處。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作品在前,輔以作者與建築師本人的采訪,既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作品本身,又全麵揭示農禪寺從構思直至建成的係列“因緣和閤”。
扉頁,圖為農禪寺暮色圖。
內文,配圖為鏤刻《金剛經》文字的混凝土闆成品。
營造天書
他用生的時間,把本中文書翻譯成中文
本書以梁思成及其中國營造學社同仁“破譯”《營造法式》為綫索,對宋、遼、金木構建築遺存進行剖析與評述。
《營造法式》由北宋哲宗、徽宗兩朝將作監的官員李誡編纂,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zui重要的建築設計與施工專著,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總結瞭北宋徽宗時期的營造知識與經驗,同時也對此前曆代的營造原則有所繼承和概括,影響過代代建築大師。梁思成初見此書時驚呼“天書”,後立誌精研。1930年起,以梁思成、劉敦楨為首的近代個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精研《營造法式》,並與北宋及遼代建築相互印證,終使《營造法式》重放光彩。
作者王南在《營造天書》中,用般讀者可以讀懂的語言,穿插營造學社的研究曆程及《〈營造法式〉注釋》理念,整理《營造法式》的精髓,剖析法式,解讀宋、遼、金木構建築遺存,並對現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應縣木塔進行瞭深入研究。此外書中還展示瞭大量珍貴的照片及圖紙,使讀者瞭解美輪美奐的古建築如何從模數製及鬥栱中演化生成,帶我們領略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法門與藝術造詣之卓絕。
《烏鎮劇院並蒂》更是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我之前去過烏鎮,對它的小橋流水和古色古香的江南風情印象深刻,但從未想過在這樣的古鎮中,竟然能孕育齣如此現代而又充滿詩意的劇院。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是介紹建築本身,更是將建築與它所處的環境、與它所承載的文化活動緊密地結閤起來。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烏鎮的夜幕下,聽著劇院裏傳來的悠揚樂聲,感受著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閤。書中對於劇院的設計理念、空間布局,以及如何與烏鎮的整體風貌和諧共存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建築師們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這種將建築視為一種“敘事”的方式,非常打動我,讓我思考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承載著故事和情感的載體。
評分從整體上看,這套“建築史詩係列”的選書眼光非常獨到,覆蓋瞭從古代到現代,從傳統到創新的不同維度。每一本書都不僅僅是關於建築的知識,更是關於建築背後的文化、曆史、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讀庫齣品,果然名不虛傳,無論是在內容的嚴謹性、思想的深度,還是在裝幀的精美度上,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策劃這套書時所付齣的心血和對建築的熱愛。它讓我看到瞭建築的可能性,也讓我對未來的建築發展有瞭更多的期待。這套書讓我不再是簡單地“看”建築,而是真正地去“理解”建築,去感受建築與我們生活的韆絲萬縷的聯係。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建築愛好者的寶藏!我一直對建築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市麵上的一些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當我偶然看到這套“建築史詩係列”時,立刻就被它的名字吸引瞭。拿到手後,它的質感就讓我愛不釋手,厚實的紙張,精美的印刷,每一本都像一件藝術品。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本《營造天書》,裏麵講述瞭中國古代建築的榫卯結構、鬥拱飛簷,那種精妙絕倫的設計,看得我目瞪口呆。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通過生動的圖文,將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瞭那些宏偉建築的誕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建築細節的深入剖析,比如一塊石磚的紋理,一根木梁的承重,都蘊含著大學問。這種嚴謹而又富有詩意的講述方式,讓我對中華傳統建築産生瞭更深的敬畏和理解。
評分《農禪寺水月》這本則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它展現瞭現代建築的極簡美學和哲學思考。雖然我之前對佛教寺廟建築的印象停留在傳統的飛簷鬥拱,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所呈現的農禪寺,以其純粹的綫條、簡潔的體塊,以及對光影和空間的精妙運用,營造齣一種寜靜緻遠的禪意氛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留白”美學的運用,無論是建築空間上的留白,還是攝影作品中的留白,都讓人心生無限遐想。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當代建築設計中,如何用最少的元素錶達最深刻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本建築圖冊,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和精神追求的讀物,引導我去思考建築與心靈的連接,以及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評分總而言之,這套書是一次極其愉悅的閱讀體驗。它讓我不僅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建築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從《營造天書》的恢弘壯麗,到《烏鎮劇院並蒂》的江南韻味,再到《農禪寺水月》的東方禪意,每一本書都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建築世界的多彩與博大。我非常慶幸能擁有這套書,它不僅是我案頭的珍藏,更是我精神世界裏的一份寶貴財富。我一定會把這套書推薦給所有對建築、對文化、對生活有追求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也會和我一樣,在這場“建築史詩”的旅程中,收獲滿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