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

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孔子 著,张大千 绘,周梦烨 注
图书标签:
  • 诗经
  • 张大千
  • 插图
  • 珍藏版
  • 中国古典诗歌
  • 艺术
  • 文学
  • 古籍
  • 书法
  • 绘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常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9434
商品编码:29185497513
包装:精装
开本:12开
用纸:纯质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诗画系列”第三本 
  延续《》《》 
  文以入画,形以神出,诗画共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诗经》|诚挚自然细腻悠扬 
  张大千|泼彩神韵清丽雅逸 
  ————————————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20世纪传奇国画大师” 
  收录八十余幅张大千画作 
  精心编选七十余篇脍炙人口的《诗经》选文 
  特别邀请人气独立音乐人程璧倾情朗读 
  随书附赠二维码,扫码可听 

内容简介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中国首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文段流传至今,成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俗语,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 
  本书所选的《诗经》篇目极具代表性,涵盖了大众读者耳熟能详的篇目,非常适宜作为诗词启蒙传播。 
  【“20世纪传奇国画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徐悲鸿称其为“20世纪传奇国画大师”。画作中山水清逸、浓墨重彩,与诗经这*传千年的璀璨华章交相辉映,更可全面感受诗经中的诚挚之情与悠扬之音。 

作者简介

  张大千(1899-1983),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徐悲鸿称其为“20世纪传奇国画大师”。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 

  周梦烨,浙江舟山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出版作品有《《世说新语》译注》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国风 
周南 
关雎 
卷耳 
桃夭 
芣苢 
汉广 
召南 
草虫 
殷其雷 
摽有梅 
江有汜 
野有死麕 
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击鼓 
雄雉 
式微 
简兮 
静女 
二子乘舟 
鄘风 
柏舟 
桑中 
卫风 
考槃 
芄兰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 
叔于田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狡童 
褰裳 
 
风雨 
子衿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齐风 
东方之日 
甫田 
魏风 
汾沮洳 
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绸缪 
葛生 
秦风 
车邻 
蒹葭 
终南 
晨风 
陈风 
宛丘 
东门之枌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月出 
泽陂 
桧风 
匪风 
曹风 
蜉蝣 
鸤鸠 
 
小雅 
鹿鸣 
南有嘉鱼 
湛露 
菁菁者莪 
鸿雁 
庭燎 
鹤鸣 
谷风 
裳裳者华 
采绿 
隰桑 
瓠叶 
 
周颂 
清庙 
鲁颂 
 

精彩书摘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君子思慕淑女并设法追求的诗。诗中的君子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并以琴瑟、钟鼓来取悦她、亲近她。而《毛传》评价此诗为“后妃之德”,认为诗中君子、淑女当为贵族,此诗是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鸟名。常栖于水边,善于捕鱼,通称鱼鹰。◎洲:水中的小块陆地。◎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淑,善。◎好(hǎo)逑:好配偶。◎荇(xìng)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圆,浮于水面。◎流:同“求”,这里指摘取。◎寤寐:寤,醒来;寐,入睡。“寤寐”通常用来指代日夜。◎服:思念。思、服同义。◎悠:思。◎琴瑟:弹奏琴瑟。琴有五弦或七弦,瑟有二十五弦。后以琴瑟喻夫妇和谐。◎友:动词,指亲近、友爱。◎芼(mào):择取、采摘。◎钟鼓:敲击钟鼓,泛指音乐。钟、鼓是古代的礼乐器。◎乐:动词,取悦、打动。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女子出嫁的诗。诗人以桃花起兴,盛开如火的桃花正如女子青春貌美,正当其时;累累的果实和繁茂的枝叶象征她的家庭和谐、美满、兴盛。 
  ◎夭夭:美盛貌。◎灼灼:鲜明貌,形容桃花盛开如火。◎华:同“花”。◎之子:之,指示代词,这;子,泛指人,此处指代出嫁的姑娘。◎于归:出嫁。于,动词词头,无实义;归,出嫁。◎宜:和顺,这里用为动词,指使家庭关系和谐、美满。◎室家:配偶、夫妇。《左传·桓公十八年》:“男有室,女有家。”此处指代家庭。与下章“家室”、“家人”同义,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蕡(fén):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实:果实。◎蓁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 
《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并非是一部直接收录了张大千先生画作的图书。它是一部精选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并在其基础上,以一种更为宏观和文化的视角进行阐释和呈现的读物。张大千先生,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其艺术成就斐然,风格独树一帜,涉猎广泛,尤以山水、人物、花鸟著称。然而,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张大千先生的绘画作品本身并未被直接收录或用作插图。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其对《诗经》文本的深入挖掘与现代解读上。它试图打破传统对《诗经》的僵化认知,从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等多个维度,揭示这部古老诗篇的生命力与现代价值。编辑团队精心挑选了《诗经》中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情感世界和思想观念的篇章,并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评析。 在内容上,本书的构成并非简单的诗文堆砌。每一首选录的诗篇,都会伴随一段深入的导读。这导读并非枯燥的学术考据,而是力求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语言,将读者带入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会详细介绍诗歌的创作年代、作者(若有)、当时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以及诗歌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状况。例如,在解读《国风》中的篇章时,我们会细致描绘古代不同地域的民情风俗,那些淳朴的爱情故事、辛勤的劳作场景、祭祀的仪式,都力图通过文字生动地再现。 除了历史背景的介绍,《诗经》的文学价值也是本书着重呈现的部分。我们将从诗歌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对于“赋、比、兴”等《诗经》特有的表现手法,我们会通过具体的诗句进行示范和解释,让读者清晰地理解这些手法是如何营造出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张力。同时,我们也会关注诗歌的音乐性,探讨其声律之美,以及在古代如何与歌唱、舞蹈相结合,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的解读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我们深知,《诗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普遍、最深刻的情感。无论是对爱情的歌颂与思念,对亲情的眷恋与哀伤,对友情的珍视与期盼,还是对劳役的痛苦与无奈,对战争的厌恶与担忧,这些情感在《诗经》中都得到了真实而细腻的表达。本书将引导读者去体会诗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共鸣,从而理解《诗经》何以能够触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此外,本书还将《诗经》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进行审视。我们会探讨《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它如何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先河,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我们也会关注《诗经》的思想内涵,它所蕴含的朴素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社会理想,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融入古代社会,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产生深远影响的。 本书的编排也力求精巧。除了诗歌原文、详细的导读和解读,我们还可能在适当的位置插入一些与《诗经》时代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物照片、古代绘画(非张大千作品),以期在视觉上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加深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理解。这些图片的选择,会以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代表性为主要考量。 总而言之,《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旨在通过对《诗经》原文的精选与深入解读,带领读者走进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活水。它不以直接呈现张大千先生的画作为核心,而是借由“张大千”这一文化符号的联想,暗喻本书所蕴含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推崇,以及对艺术性与文化深度的追求。它是一次对《诗经》的现代回溯,一次对古老文明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人类共通情感的 timeless 探索。它希望通过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文字,让《诗经》的智慧与光辉,在当代读者心中重新焕发生机。本书是一次邀约,邀请读者与古老的诗歌同行,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体味生命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拿到手着实令人惊喜,虽然书名里写着“诗经选”,但我更被其精美的插图所吸引。张大千先生的画作,那种泼墨写意的风格,与《诗经》中质朴的情感,竟是如此契合。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而又灵动的气息。我并非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对《诗经》的理解也仅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篇章,但通过张大千先生的笔触,那些遥远的古代生活,那些诗人们的情感,似乎瞬间鲜活起来。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寻常的理解中,是诗人对心上人的追寻,是“在水一方”的遥不可及。但当我看到张大千先生笔下的芦苇,那种朦胧而又真实的质感,配合着淡淡的墨色渲染,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能感受到清晨露珠的微凉,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之情的悠长与深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苍茫的水边。又比如一些描绘农事、婚嫁的诗篇,张大千先生的画作,没有过于写实的刻画,却抓住了人物的神态与场景的氛围,那种粗粝的土地,辛勤耕作的人们,喜庆热闹的婚典,都跃然纸上,让我对《诗经》中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画面。这本书,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张大千先生的画,是导游,带领我走进了《诗经》的世界,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去体味那些古老歌谣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其文字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要完全领略其精髓,有时需要一些辅助,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张大千先生的插图,就如同为《诗经》量身打造的视觉化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诗篇的理解。我曾对某些篇章的意境感到模糊,但每当看到张大千先生的画作,那种感觉便豁然开朗。他能够捕捉到诗歌中最细微的情感波动,并将其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例如,描绘《关雎》的诗句,张大千先生的插图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男女相望,而是通过对场景的渲染,对人物动作的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纠结与渴望。而对于描写战争、劳作的诗篇,他的笔触则显得更为雄浑有力,充满了力量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诗经》的选本,更是一部融合了文学与绘画艺术的杰作。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诗经》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拿到《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从书籍的重量,到封面设计,再到内页的纸张触感,都透露着“珍藏”二字的分量。我一直对《诗经》怀有敬意,但有时觉得过于古老,不易亲近。张大千先生的插图,恰好弥补了这一点。他的画作,以其奔放的笔墨和独特的意境,将《诗经》中的人物和场景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并非艺术评论家,但我能感受到张大千先生画中的情感张力。比如,在描绘那些描绘爱情的诗篇时,他的笔触既有年轻男女的羞涩与憧憬,又有饱经沧桑的无奈与深情,这种多层次的情感表达,让我对《诗经》中的人物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而对于那些反映社会民生、讽喻时弊的篇章,张大千先生的画作也丝毫没有回避,反而用一种写意的方式,将那种时代的印记和人们的命运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诗经》的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也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堪称艺术品,无论是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还是整体的排版布局,都透露出一种低调而又不失奢华的品味。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张大千插图”这几个字去的,毕竟张大千先生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拿到实体书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每一幅插图都与所配的《诗经》篇章相得益彰,张大千先生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将诗歌中的意境视觉化,让文字的想象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我尤其喜欢其中描绘女性形象的几幅画,她们或温婉,或泼辣,或思念,或喜悦,都被张大千先生赋予了生命力,眼神中仿佛蕴藏着千言万语。这些插图,不像是简单的配图,更像是独立的艺术品,可以单独欣赏。有时我甚至会忽略掉文字,仅仅沉浸在画面的世界里,去揣摩张大千先生创作时的心境,去感受他如何用画笔解读《诗经》的情感。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视觉盛宴,它让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接触和理解《诗经》,它让古老的诗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张大千先生的艺术才华在另一种维度上得到了展现。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能拥有这样一本集结了《诗经》精华与张大千先生绝美插图的书籍,实属难得。初次翻阅,就被其厚重而典雅的纸张所吸引,那种温润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书中的插图,更是令人惊艳。张大千先生的画风,我一直非常欣赏,他的笔墨挥洒自如,线条生动,色彩浓郁而又富有层次。将他的画作与《诗经》相结合,实在是太妙了!我常常会细细品味每一幅插图,试着去理解画中人物的神态、场景的细节,以及张大千先生是如何捕捉到诗歌中最动人的瞬间的。比如,描绘《氓》中女子思念负心人的章节,张大千先生的笔触就显得格外细腻,那种哀怨、无奈的神情,通过几笔简单的勾勒便跃然纸上,让人不禁心生怜悯。而描绘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时,画面的色彩又变得明快起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诗经》,更是一次与艺术大师的对话,一次对古代情感的深度体验。它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看到了色彩;在画面的世界里,听到了歌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