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晓明工笔花鸟作品精选
:49.00元
作者:李晓明 绘
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547000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说过:“人的饮食口味,其实在12岁左右就基本确定了,童年时期喜爱的口味往往会陪伴我们一生。”对于我的绘画风格来说,也是如此。早在1985年,我次接触工笔画的时候,引导自己入门的就是俞致贞前辈所著的《工笔花卉技法》一书。因为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所限,身边也没有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可以拜师,因此,自己在工笔画方面的学习都是以自学为主。而书籍,则是我好的老师。所幸的是,我那时居住在一个地级城市,新华书店里的美术类图书种类还算丰富。陆陆续续地,像于非閤、俞致贞等许多前辈的基础教学书籍都成为我反复地临习的范本。尤其是一本名为《中国古代花鸟画百图》的资料类画册,让我大开眼界。通过此书,我喜欢上传统的工笔画,尤其是宋、元院体绘画作品更是让我心摹手追,沉迷其中。古典工笔画中所透露的精微、细腻、静气及书卷味也因此成为了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自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没有老师正确引导的状态下,走弯路、路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属于基础技巧的“花头傅粉”,也就是浅色花头分染前“平涂白粉底色”这个环节,粉平涂厚了会吃色,粉平涂薄了没有效果,粉底上翻问题如何解决,提粉后白粉火气较重如何去除浮色等,这些在今天看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当年在自学的过程中着实让我吃足了苦头。一直到1988年,我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后,在校外开办的美术夜校中,次进入了恩师王道良先生的工笔画培训班,得到了老师细心指点和传授,才算正式跨入了工笔画的大门。那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就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因为自己所学的是纯绘画专业,所以,在艺校的三年中,素描、水粉、速写、图案、油画、山水、书法、写意花鸟等都得到了比较系统地学习。虽然,我*的工笔花鸟因为当时学校没有专门开课,但是校内的绘画基础科目的学习,为我以后绘画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李晓明工笔花鸟作品精选》,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与古人一同在画室中切磋技艺,感悟自然。画中那几幅描绘梅花的景象,尤其令人称道。冰雪初融,寒梅傲然挺立,每一朵、每一瓣都仿佛蕴含着不屈的意志和暗香浮动。李晓明先生的用笔,凝练而富有弹性,勾勒出梅枝的遒劲,点染出花瓣的润泽。在色彩的运用上,他显然深谙传统工笔的精髓,却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情趣。那些淡淡的墨色晕染,与浅浅的胭脂红、鹅黄巧妙地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水墨的韵味,又增添了几分明丽的生机。我注意到,在描绘梅花旁边的枯枝败叶时,画家也并未敷衍,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梅花的孤寂与坚韧。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具张力,也更能触动人心。再看那几只栖息在梅枝上的麻雀,羽毛的蓬松感,眼神的灵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们的存在,为这幅充满清冷气息的画面,注入了一丝人间烟火,让意境更加丰富。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对于《李晓明工笔花鸟作品精选》的初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几幅描绘 autumn scenes 的作品。秋天的色彩,在画家手中被表现得如此绚烂而又内敛。那金黄的银杏叶,层层叠叠,仿佛正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却又带着一丝即将飘零的愁绪。画家对色彩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没有简单地堆砌,而是通过细腻的渲染和叠加,将叶片的质感、光泽以及色彩的渐变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那几只停留在枝头的红腹锦鸡,羽毛的绚丽,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们的神态,或是梳理羽毛,或是眺望远方,都显得那样从容而优雅。李晓明先生在处理鸟类羽毛时,非常注重细节,每一根羽毛的走向,每一处色彩的衔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写实的功底,又不失艺术的夸张。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工笔画的魅力所在。在这些秋景图前,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成熟果实与落叶的混合气息,感受到大自然在一年中最辉煌又最沉寂的时刻。
评分偶然翻到这本《李晓明工笔花鸟作品精选》,着实被画作中的精气神所打动。第一眼看到那几幅描绘初春枝头的玉兰,便觉得心头一暖。花瓣的层次感,那种含苞待放又即将盛开的微妙状态,被画家拿捏得恰到好处。淡雅的设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张扬,却勾勒出花朵内在的娇嫩与生命力。再细看那些水墨的晕染,仿佛能听到露珠滴落的声音,感受到清晨微风拂过花叶的轻柔。画中的鸟儿,也并非程式化的描绘,而是各有姿态,或是悠闲地立于枝头,或是灵动地展翅欲飞。特别是那几只八哥,黑白分明的羽毛,在画家细腻的笔触下,呈现出丝绸般的光泽,眼神里透着一股机灵劲,让人忍不住想与它们对话。我尤其喜欢那些画面中小小的细节,比如叶脉的清晰纹理,比如花蕊的纤细金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一丝不苟,却又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这是一种境界,将自然之美,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呈现在纸上。看这些画,就像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花园,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
评分《李晓明工笔花鸟作品精选》给我带来的惊喜,不仅仅在于画面的精美,更在于画家对生命力的深刻解读。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雨后初霁、万物复苏景象的作品。比如那几幅在沾满露珠的牡丹花前驻足的燕子,色彩浓郁的牡丹,在雨水的洗礼后,显得更加娇艳欲滴,花瓣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如同点缀的宝石。而那几只燕子,羽毛乌黑油亮,眼神炯炯有神,仿佛刚刚从雨中飞出,充满活力。画家在刻画燕子时,捕捉到了它们瞬间的动态,翅膀的扑腾,尾羽的舒展,都表现得生动自然。这种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在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了雨水滋润后的蓬勃生机,也看到了生命在艰难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李晓明先生的画作,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它教会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生命的力量,并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精彩。
评分翻阅《李晓明工笔花鸟作品精选》,我被其中几幅描绘夏日荷塘的作品深深吸引。夏日的荷花,总是带着一种热烈而又清雅的气质,而李晓明先生笔下的荷花,正是这种气质的绝佳体现。那盛开的荷花,花瓣层层舒展,色彩由内而外的粉红渐变为外围的淡雅,娇嫩欲滴,仿佛还能感受到水珠滑落的触感。画家对于水面的描绘也十分了得,墨色的晕染,涟漪的细微,都将夏日荷塘的静谧与生机勾勒出来。几只栖息在荷叶上的蜻蜓,翅膀透明,身体纤细,点缀其间,更增添了几分画面的灵动与诗意。我注意到,在描绘荷叶的脉络时,画家用了非常细致的笔触,每一条叶脉都清晰可见,这种对自然形态的精准捕捉,是功底深厚的表现。同时,他又能在写实的基础上,赋予画面一种写意的韵味,使得整幅作品既有细节的真实感,又不失整体的艺术感染力。看着这些画,仿佛能听到夏日蛙鸣,感受到微风拂过水面的清凉,心灵也随之平静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