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室:中外美术简史(修订版) 皮道坚 邵宏

艺术教室:中外美术简史(修订版) 皮道坚 邵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皮道坚 邵宏 著
图书标签:
  • 美术史
  • 艺术史
  • 绘画
  • 雕塑
  • 建筑
  • 西方美术
  • 中国美术
  • 艺术教育
  • 艺术普及
  • 艺术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6949
商品编码:2946405381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教室:中外美术简史(修订版)

定价:39.80元

作者:皮道坚 邵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5980694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稿对中外美术史做了简要的梳理,对美术史上的名家、名作提点分析,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提要


《中外美术简史(修订版)》从中国、古埃及等人类文明发源地的远古艺术入手,探讨美术的起源,并以时间为经线介绍了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亘古的图景→青铜时代→人神之美→信仰的建立→千载华章),以地域为纬线介绍了玛雅文化、希腊艺术、中国秦汉艺术等内容,还以一百多幅插图直观地呈现典型的美术作品。视角独特、文字通俗生动,一卷在手,如沐春风。

目录


目录



章 亘古的图景

节 艺术的起源 1

第二节 石头的故事 4

第三节 中国的远古艺术 12

第四节 古代埃及艺术 22

第五节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 29

第六节 克里特迈锡尼艺术 33

第七节 玛雅艺术 38



第二章 青铜时代

节 苏美尔人的青铜艺术 43

第二节 中国的青铜艺术 48

第三节 古希腊青铜艺术 56



第三章 人神之美

节 希腊古典艺术 66

第二节 罗马艺术 74

第三节 中国秦汉艺术 84



第四章 信仰的建立

节 佛教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95

第二节 佛教东渐与中国石窟寺艺术 106

第三节 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 116

第四节 伊斯兰教美术 125



第五章 千载华章

节 教化人伦 137

第二节 卧游山水 149

第三节 花鸟画的世界 168

第四节 工艺之美 174



第六章 基督的世界

节 西罗马式艺术 185

第二节 哥特式艺术 191



第七章 人性的光辉

节 佛罗伦萨的繁荣 203

第二节 从罗马到威尼斯 213

第三节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传播 225

第四节 中国的人文情怀 237



第八章 激扬的时代

节 激情与理性 247

第二节 革命与浪漫 266

第三节 摹古与创新 283



第九章 新视觉

节 与传统决裂 296

第二节 寻找“新艺术” 306

第三节 实验的艺术 314

第四节 西方的冲击 329

作者介绍


皮道坚,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广州艺术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著有《当代美术与文化选择》、《楚艺术史》等书。邵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已出版专著有《艺术史的意义》、《美术史的观念》、《衍义的气韵》等。

文摘


序言



跨越时空的对话:从洞穴壁画到数字时代的艺术探索 艺术,如同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最深邃的思想、最炽热的情感和最精妙的创造力。它既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历史的独特视角,也是我们表达自我、连接彼此的重要桥梁。然而,浩瀚的艺术史长河,其内容之丰富、流派之多元,常常令人望而却步。而一本精心编撰的艺术简史,则如同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引领我们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与不同文明、不同时代的伟大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并非一本简单罗列艺术家名字和作品年代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艺术之旅,一次对人类审美意识演变的深刻探寻。我们的目光将首先被拉回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凝视那些刻画在洞穴石壁上的古老图腾。那些充满力量与神秘感的线条,不仅仅是原始先民的记号,更是他们对生存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初步想象。它们是人类最早的叙事,也是艺术的萌芽,诉说着人类如何开始尝试用视觉符号来记录和理解周遭的世界。 从史前艺术的粗犷与纯粹,我们将步入古埃及文明的辉煌。那里,严谨的几何构图、程式化的造型,以及对来世的执着,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而永恒的艺术体系。金字塔的宏伟、神庙的庄严、墓室壁画的生动,无不体现着古埃及人对秩序、神圣与不朽的追求。艺术在这里,与宗教、政治紧密相连,成为维护社会结构、传递永恒信仰的重要载体。 随后,我们将迎来古希腊艺术的理性之光。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对和谐、比例与均衡的推崇,为西方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神庙的精美柱廊,到雕塑家笔下充满生命力的神祇与英雄,无不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哲学的审美观。他们试图通过艺术来探寻人性的潜能,追求完美的理想形态,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艺术表达,为后世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罗马帝国则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的艺术传统,并将其注入了更加现实、实用的精神。宏伟的建筑、精湛的雕塑,以及服务于国家和战争的艺术品,都彰显着罗马民族的强大与荣耀。他们善于借鉴与融合,将艺术作为一种政治宣传和文化统治的工具,留下了无数至今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和艺术杰作。 当古罗马帝国的光辉逐渐消逝,欧洲进入了中世纪。这是一个宗教信仰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艺术也因此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宏伟的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尖塔、斑斓的彩绘玻璃,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天国;拜占庭艺术则以其神秘的金色背景、庄严的圣像画,传递着神圣与超脱。尽管在世俗层面可能显得不那么“写实”,但中世纪艺术在表达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上,却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文艺复兴的曙光,如同春风拂过欧洲大陆,将沉睡的古典精神唤醒。艺术家们重新审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并将其与人文主义思潮相结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时代。透视法的发明、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使得绘画和雕塑更加逼真地模仿自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巨匠,用他们的画笔和刻刀,描绘出人性的光辉,创造出不朽的杰作。艺术从单纯的宗教服务,转向了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和探索,进入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黄金时代。 紧随其后,巴洛克艺术以其奔放的热情、戏剧性的光影对比和奢华的装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感与情感的世界。而新古典主义则在经历过巴洛克的繁华后,回归理性与秩序,强调古典的简洁与庄重。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催生了浪漫主义思潮。艺术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想象力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广袤的风景画、抒情的肖像画,以及对历史与神话的重新诠释,都展现了这一时期艺术的独特魅力。 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现实主义艺术应运而生。艺术家们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现实,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劳动与情感,力求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面貌。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并未阻止艺术家们对新的视觉语言的探索。印象派的出现,以其对光影瞬间变化的捕捉,以及对色彩的自由运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开启了通往现代艺术的大门。 20世纪,艺术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野兽派的色彩解放,到立体派的空间解构,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的纯粹精神探索,艺术家们不断挑战既有的艺术观念和视觉形式。超现实主义将潜意识和梦境引入艺术,达达主义则以其反艺术的姿态,对既有秩序进行颠覆。波普艺术则将大众文化元素融入艺术创作,模糊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界限。 而今,我们正身处一个数字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层出不穷,艺术家们以全新的媒介和观念,探索着人类存在的意义,思考着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这本简史,并非要涵盖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和流派,也无法穷尽艺术史的每一个细节。它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勾勒出艺术发展的主线,梳理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艺术的演变脉络。它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艺术史的基本认知框架,理解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的了解,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美丽的图像,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我们看到,艺术是如何与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紧密交织,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这些领域。我们学会理解,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这趟旅程,是从原始的生存呼唤到深刻的精神表达,是从对自然的模仿到对内心的挖掘,是从对神圣的崇拜到对现实的关照,再到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它让我们明白,艺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是对前代艺术的继承、反思与超越。 这本简史,也鼓励我们去发现艺术的普遍性与独特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艺术呈现出各异的面貌,但它们都共同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真理的探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尽管时代变迁,尽管地域阻隔,但人类最根本的情感与需求,却在艺术中找到了共通的语言。 最终,这本简史的目标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鼓励大家在了解艺术史的概貌后,能够进一步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艺术的世界是如此广阔而迷人,每一次深入的了解,都可能带来全新的发现和深刻的启迪。它是一扇通往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世界的大门,等待着每一个渴望探索的心灵去推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更启发了我对美的独特思考。作者皮道坚与邵宏老师的功力,在这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于中外美术史的梳理,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将纷繁复杂的艺术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探讨西方艺术时,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解读尤其深刻,不仅仅是作品的风格分析,更是对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深入剖析,让我理解了为何艺术会在那个时代迎来如此辉煌的爆发。而谈及中国艺术,作者的笔触则更加细腻,从古代的青铜器、玉器,到后来的书画,都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尤为欣赏书中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探讨,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艺术理念具象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艺术独特的东方哲学韵味。这本书的修订版,在细节之处的打磨更加精细,也加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和权威。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简史”二字常常意味着内容的浅尝辄止。然而,《艺术教室:中外美术简史(修订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皮道坚与邵宏老师以一种极其精炼而又不失深度的笔触,勾勒出了中外美术史的宏大轮廓。书中对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和洛可可艺术的装饰性做了恰如其分的描绘,让我对不同艺术风格的特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而对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作者则深入剖析了文人画的兴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让我看到了艺术与士大夫阶层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书中穿插的对一些艺术家的生平介绍,也为冰冷的史实增添了人情味,让我觉得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源于鲜活的生命体验。即便是一些较少为人提及的艺术分支,作者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美术史的入门读物,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深入探索的启蒙之作。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被其装帧设计所吸引,朴素却不失格调,仿佛预示着内在内容的丰富与深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作者皮道坚与邵宏老师的联袂,为我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艺术史画卷。他们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对于中国古代绘画的讲解,尤其令我受益匪浅。从早期壁画的粗犷质朴,到唐宋山水画的意境悠远,再到明清文人画的写意情趣,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释,并且巧妙地将中国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让我对“天人合一”等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谈及西方艺术,从古希腊雕塑的理想化,到中世纪宗教艺术的神秘庄严,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主义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作者的笔触同样细腻而富有洞察力。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将东西方艺术割裂开来,而是通过对比、借鉴等方式,展现了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与互动,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艺术”这个概念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因为觉得门槛太高而望而却步。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艺术史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教室:中外美术简史(修订版)》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走进艺术的世界。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于零基础的读者来说,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对于一些关键艺术流派的介绍,例如印象派的光影运用,立体派的空间分割,表现主义的情感宣泄,都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更重要的是,作者引导读者去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技巧的赞叹上。当我了解到一幅画作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或是某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思潮时,我感到艺术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有温度、有生命力的表达。这本书让我开始尝试主动去观察和欣赏身边的艺术,也让我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美术史读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将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梳理得清晰而富有逻辑。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东方宫殿,欣赏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感受着那份沉静而内敛的美;又瞬间来到了西方文艺复兴的辉煌殿堂,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大师对话,领略他们作品中蕴含的磅礴生命力。作者在叙述时,并非简单地罗列名家名作,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探讨了社会、文化、哲学等因素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关于中国美术史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传统认知的层面,而是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对大量艺术品的描绘和解读,充满了画面感,即便是不常接触艺术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这本书的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使得内容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具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