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2-01 |
| 作者:伊壁鸠鲁 | 译者:包利民 | 开本: 16开 |
| 定价: 4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2030277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伊壁鸠鲁的哲学正象他那时代所有的哲学(只有怀疑主义是部分的例外)一样,主要的是想要获得恬静。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他以鲜明的一贯性坚持这种观点一直到底。卢克来修以哲理长诗《物性论》(De Rerum Natura)著称于世,此书收录的是《万物本原论》。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萨摩斯,公元前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 卢克莱修,全名是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年~约前55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思想史的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梳理和呈现某些核心思想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勇气和洞察力。它似乎并不满足于对前人思想的简单复述或注解,而是大胆地对其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重构和诠释,使其能够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焕发生机。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关于幸福与痛苦辩证关系的部分时,作者的观点犀利而又充满同情心,既有哲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性的温暖。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高水平的辩论,作者巧妙地引导着我,让我既能理解对立面的合理性,最终又能坚定地走向他所指引的方向。这种引导性极强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感觉自己是思想的共同建构者,而非被动的接收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价值感。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为独特,它似乎在故意打破传统哲学著作的窠臼,摒弃了那种刻板、冰冷的逻辑推演,转而采用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近乎散文诗般的语言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论证链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智慧,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需要反复对照注释才能理解,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精妙的类比,将复杂的概念自然地铺陈开来。读起来,我常常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那不是被强行灌输的结论,而是自己亲手拨开迷雾后触及到的真理之光。这种流畅感使得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即便其中涉及的思辨深度极高,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维轨迹,体验到一种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它所描绘的那个世界里,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找到了一个避世的角落,可以暂时逃离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它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感,反而是像一位年长的智者,循循善诱,用近乎耳语的方式将深刻的洞见缓缓注入读者的意识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所探讨的许多概念,并非是高悬于空中的理论,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台上的那一刻,或者与老友促膝长谈时的那种坦然。这种将宏大哲学融入日常细节的笔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翻过一页,都感觉自己的感知世界被拓宽了一圈,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而是开始追问事物更深层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引人注目了,那种质朴中带着一丝典雅的气质,让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细细品味。封面上的字体排版非常讲究,用色沉稳,与书名所蕴含的哲学深度形成了完美的视觉呼应。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有些粗粝的触感,仿佛在引导读者慢下来,去感受文字背后的重量感。内页的排版也深得我心,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面对那些看似晦涩的哲学论述,也能保持一种心境上的平和。这绝不是那种追求短期轰动效应的快餐式出版物,它明显是倾注了设计者大量心血的结晶,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这种对外部形态的精心打磨,无疑为接下来的精神探索奠定了极佳的基调,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经对作者的思维构建产生了强烈的期待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持续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理论体系,更像是在读者心中埋下了一颗关于“如何度过此生”的种子。在合上书本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困境的角度发生了微妙但重要的转变。过去那些看似天大的烦恼,在经过作者提供的哲学滤镜过滤后,顿时显得没那么急迫和具有决定性了。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欲望清单,区分哪些是真正带来持久满足感的要素,哪些仅仅是转瞬即逝的刺激。这种内在的审视和调整,是任何一本纯粹娱乐性的读物都无法给予的。它给予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一种更强大的内在稳定性和选择的自由度,这才是真正伟大的思想所能赋予读者的宝贵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