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2018年-道教学刊-**辑 总第1期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
| 作者:何建明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79.00 | 页数:301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2011942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这期刊物的视野相当开阔,不囿于传统的教义阐释,还触及了道教思想在近现代社会语境下的转型与适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对道家哲学“现代化诠释”的探讨。研究者巧妙地运用了跨学科的分析工具,将“养生学”与“科学主义思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传统“精气神”理论如何在面对西医和生物化学冲击时,试图重塑自身的话语权。这种将历史的脉络拉伸至现代,审视古老智慧如何挣扎求存、寻求新生的叙事手法,非常引人深思。它让我们看到,传统思想并非僵死的教条,而是在不断的碰撞与对话中寻求新的生命力,这种动态的理解,远比静止的赞美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从编辑的排版和设计上来看,这本刊物也进行了细致的考量。虽然内容严肃,但版式设计兼顾了阅读的舒适度,字体选择得当,留白适中,使得长篇的论述在视觉上不至于造成压迫感。此外,编辑部对于不同学派观点的平衡把握得相当到位,既有主流学派的稳健之作,也有青年学者充满批判性精神的挑战性论文。这种多元且有序的呈现方式,使得整本刊物读起来层次分明,高潮迭起。尤其是几篇关于道教伦理学与现代环境伦理的对话文章,逻辑清晰,富有思辨性,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蓬勃生机和未来潜力,让人期待下一辑的精彩内容能够延续这份探索的热忱。
评分这部汇集了二十余篇学者的深度研究,着实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宋代理学中“天理”概念的溯源考证,作者不仅梳理了朱熹、陆九渊等大家的前后观点演变,还巧妙地引入了佛学中“自性”思想的暗流影响,论证过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扎实的文献功底。其中一篇关于道教宫观建筑中“风水”与“堪舆”结合模式的考察,更是以实地测绘数据为支撑,打破了以往仅从文本推断的窠臼,提出了新的空间结构解读,图文并茂,极具说服力。总的来说,它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道学与其他思潮的交织互动提供了一个非常精微且充满洞察力的切入点,绝非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论集。它对那些试图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内核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智力馈赠。
评分我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一直抱有极高的期待,而这辑刊物在古籍的影印和校勘方面,展现了令人称赞的严谨。其中关于一套早期道藏残卷的整理工作,可以说是抢救性的学术努力。刊物不仅提供了清晰的影印件,还附带了逐页的异文考证,指出了一些流传已久的刻本中存在的文字脱漏和讹误。这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研究道家文本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我花了不少时间比对其中几处关键的术语辨析,发现了一些以往被忽视的语义细微差别。这种“做学问”的踏实态度,使得整本刊物不仅仅停留在观点的交流,更是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打下坚实的文献基石。可以说,它体现了对学术共同体应有责任感的担当。
评分翻开这本刊物,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但这种气息并非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艰涩,而是一种对古老智慧的虔诚探索。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中“三教合一”现象的个案分析颇有感触。作者选取了某地一个特定社团的活动记录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儒、释、道三家符号是如何在日常的祭祀仪式中被灵活挪用和重塑的。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与传统上自上而下的经典解读形成了有趣的互补。它让我们意识到,所谓的“三教”分野,在普通信众的生活实践中,往往是模糊而富有弹性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嘈杂而又充满灵性的庙会现场,深刻体会到信仰在民间生命力之顽强。这种将宏大叙事还原为鲜活历史场景的笔法,高明之处就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