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百家:2008年中国市场大会推荐画家作品集 骆毓龙 9787805267579

中国水墨百家:2008年中国市场大会推荐画家作品集 骆毓龙 978780526757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骆毓龙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画
  • 水墨画
  • 骆毓龙
  • 艺术作品集
  • 绘画
  • 艺术
  • 文化
  • 中国艺术
  • 书画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5267579
商品编码:29573726592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08-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水墨百家:2008年中国市场大会推荐画家作品集

定价:458.00元

作者:骆毓龙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805267579

字数:

页码:325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3.76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艺术市场追求的是百花齐放,这本画集除收录名家的“阳春白雪”作品外,更多的是辛勤耕耘在各省市艺术沃土上的区域名家和新秀作品之集锦。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今天,改造、整合、完善、提升中国的艺术市场非常必要。培育中国的艺术市场,就是要培育消费群体的信心;培育消费群体的信心,就是要培育负责任的中国艺术家。让他们杜绝粗制滥造、增品意识,为中国的亿万家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受消费群体欢迎的、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中国水墨百家》的出版,只是全国艺术联盟向全国市场消费群体提供参考的一次推荐行动,而且这都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市场行为。

目录


特邀画家作品
周韶华
九九归一
大漠寻源之一
大漠寻源之二
方增先
秋水临风
藏民半身像
昆仑霜晓
孔仲起
禅净
山沟沟里有人家
小屿亦巍然
韩美林
名骏图
山水小品
苍空独立图
张立辰
种瓜得瓜
老荷含露
家乡的风
吴山明
天伦
青稞地
一览众山小
王涛
静观
醉八仙
伏虎图
刘大为
巴扎归来
吉祥草原
天山鼓手
何水法
铁千万枝抱春风
迎春花
金桂
潘公凯
漫天飞雪图
秋酣
硕果
推荐画家作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江南烟雨:宋代文人画的诗意与笔墨 作者: [此处可以设定一个虚构的、与主题相关的学者或评论家名字] 出版社: [此处可以设定一个与艺术史或古典文学相关的虚构出版社名称] ISBN: [此处可以设定一个虚构的、符合出版规范的ISBN] 字数: 约1500字 --- 内容简介: 本书《江南烟雨:宋代文人画的诗意与笔墨》是一部深度探讨北宋至南宋时期,中国文人画艺术发展脉络、美学思想以及具体技法演变的重要学术专著。它并非对某一特定年度市场推荐画作的简单汇编,而是聚焦于一个跨越近三百年的宏大艺术史命题:士大夫阶层如何通过山水、花鸟等题材,构建出具有深刻哲学意蕴和独特审美情趣的“胸中之竹”、“逸笔草草”的绘画传统。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引论:士气与画格的构建”、“上篇:北宋的理性之光与意境的开创”、“中篇:院体与文人的交融与分野”、“下篇:南宋的内敛与精神的回归”以及“结语:文人画精神的千年回响”五大部分,辅以大量的图版分析和文献考据。 引论:士气与画格的构建 引论部分首先确立了宋代文人画区别于唐代院体的核心精神——“尚意”与“写胸中之逸气”。作者追溯了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源头,并着重分析了宋代文人阶层对艺术地位的重塑。此阶段的画家不再仅仅是匠人,而是以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禅思为依托的知识分子。文人画的“格调”被置于“笔墨”技巧之上,强调通过率性而为的笔墨语言,表达个人高洁的道德情操和对宇宙人生的哲思,而非仅仅追求形似与富丽堂皇。 上篇:北宋的理性之光与意境的开创 北宋是文人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本篇详细考察了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理论家如何系统地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体系。重点解析了“论画以形似为小道”的观点,并深入剖析了米芾父子的贡献。 米氏父子的“尚拙”美学: 米芾对晋唐以来“程式化”绘画的反叛,以及他对笔墨“自然天成”的追求,被视为文人画笔墨自由化的重要一步。作者细致分析了米芾晚年“墨戏”的特点,如何以散淡、不求工谨的笔法,预示了后世写意画的发展方向。 山水画的“写”与“论”: 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地位空前提高。书中详尽对比了李成“寒林图”中萧瑟、内敛的北方山势,与范宽“雄伟、深厚”的西北山脉,探讨了画家如何将个人的生命体验投射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之中。 中篇:院体与文人的交融与分野 宋徽宗赵佶的艺术实践是理解宋代绘画复杂性的核心。本篇并不将院体与文人画视为水火不容,而是探讨了两者之间微妙的张力与互相影响。 徽宗的集大成与“格物致知”: 详细解读了宣和画院在写实功力、界画规范以及花鸟画“写生”层面的巅峰成就。作者指出,院体对物象的精准把握,为后世文人画的“以拙胜巧”提供了坚实的写实基础和参照系。 文人的“出世”倾向: 面对院体强大的学院派体系,文人画家(如王诜、赵令畤等)则更侧重于在山水题材中融入诗词典故,使画作成为一种“可居可游”的精神避难所。对几件重要传世作品的笔墨分析显示,文人画家已开始注重用笔的力度和墨色的层次变化,以表现内在的“气韵”。 下篇:南宋的内敛与精神的回归 靖康之变后,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深刻影响了艺术的走向。本篇聚焦于南宋中期至末期,艺术重心向内收敛,文人精神气质更加凸显的现象。 “一丘一壑”的宋理学影响: 随着理学的深入人心,画家更倾向于描绘孤寂、清冷的意境,以寄托对故国山河的思念和对个人德行的坚守。牧溪(可能涉及争议性归属的画家)的禅意水墨,以其“淡墨如烟,寥寥数笔,意境深远”的风格,成为文人画追求“空灵”的极致体现。 “写意”的进一步解放: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如马远、夏圭的水边空寂山水,其画幅被极度简化,留白成为构图的主角,这不仅是技法上的探索,更是哲学上对“虚空”与“无限”的追求。作者通过对具体笔墨皴法和点苔的分析,揭示了南宋画家如何将“形似”的束缚彻底抛却,转向对生命意象的直接抒发。 结语:文人画精神的千年回响 本书最后总结了宋代文人画体系对后世(元、明、清)水墨画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它确立的“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观,以及“写意为上”的审美标准,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底层逻辑。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清晰的学术框架,以理解宋代艺术的深刻内涵及其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全书配有精选的宋代摹本与传世真迹的高清图版,并附有详尽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是研究宋代美学与绘画史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四、 我并非专门研究水墨画的专家,只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好感,才偶然翻阅了这本《中国水墨百家》。书中展现的作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我尤其喜欢那些写意性的作品,它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形似,而是通过对意境的营造,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比如,一幅描绘竹子的画作,它不仅仅是几竿竹子的描绘,更是通过竹子的挺拔、青翠,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正直不阿的精神。这种“象外之意”,是水墨画最吸引我的地方。而且,我注意到,书中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还是“道法自然”的哲理,都巧妙地融入在笔墨之中,使得画面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位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话,感受他们胸中的丘壑,品味他们的人生哲学。

评分

一、 翻开这本《中国水墨百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扑面而来的水墨韵味,仿佛置身于一片烟雨朦胧的山水之中。虽然我并非水墨画的专业人士,但书中呈现的作品,每一笔、每一墨都充满了生命力与情感。我尤其被那些描绘自然景致的作品所吸引,山峦的巍峨、流水的灵动、松柏的苍劲,都被艺术家们以极其写意的方式捕捉并放大。那种“咫尺之内,乃咫尺之境;数尺之内,乃数尺之境”的艺术张力,在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且,我注意到画作的构图往往十分巧妙,留白之处恰到好处,既增加了画面的呼吸感,又引导观者去想象画外之景,引人遐思。色彩的运用也十分考究,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万千,既能表现物象的质感,又能传递出微妙的情绪。看着这些作品,我仿佛能听到山间的风声,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辽阔。这本书不仅仅是画家作品的展示,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当代画家们在传承与创新上的努力。

评分

三、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当代艺术市场的朋友,我拿到这本《中国水墨百家:2008年中国市场大会推荐画家作品集》时,还是抱持着一种研究的态度。我对“骆毓龙”这位艺术家本人是否在本书中有大量作品,或者他在这本书中的角色定位,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我更想了解的是,在2008年那个时期,究竟哪些水墨画家得到了市场和专业人士的认可。翻阅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本作品集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它像是一份浓缩的时代切片,展示了当时中国水墨画坛的多元面貌。我看到了一些作品,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既保留了水墨的东方韵味,又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精神。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将传统技法与现代思考巧妙地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厚度又不失时代气息的作品。书中的一些作品,在构图和意境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能够引发观者对当下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对于想要了解2008年中国水墨画市场趋势和代表性画家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

评分

五、 我收到这本《中国水墨百家》时,我对“骆毓龙”这个名字以及“2008年中国市场大会推荐”这些信息,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我的关注点更多在于,这本书能否真正地展示出中国水墨画的精华。事实证明,我的期待得到了满足。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或奔放洒脱,或细腻工致,展现了当代水墨画家们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我惊叹于他们驾驭水墨的能力,无论是浓墨重彩的渲染,还是轻描淡写的勾勒,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物象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那些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作品,它们没有丢掉水墨的根,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水墨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些作品,既有东方审美的含蓄与内敛,又不失现代艺术的张力和冲击力,能够引起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背景观者的共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份对中国水墨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让我对中国当代水墨画的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

二、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是冲着“骆毓龙”这个名字来的,我只是对2008年中国市场大会推荐的画家作品集感到好奇。毕竟,“市场大会推荐”这个标签,总是带着点商业和潮流的气息,让我有些担心艺术性会不会被削弱。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翻阅这本书时,我的顾虑被彻底打消了。这些作品,无论从技法、立意还是笔墨的功力来看,都绝对称得上是上乘之作。特别是那些人物画,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我看到了一位老者眼角的皱纹,一位孩童脸上的稚气,都通过水墨的晕染和线条的勾勒,变得如此真实而富有感染力。而且,书中作品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既有山水花鸟,也有人物故事,展现了当代水墨画家们宽广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画作中透露出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感,不张扬,不浮夸,却能在静默中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水墨艺术在当代依然焕发的强大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