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看国画 阳飏 9787542329547

右眼看国画 阳飏 978754232954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阳飏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绘画艺术
  • 艺术鉴赏
  • 绘画技巧
  • 中国画
  • 阳飏
  • 艺术
  • 文化
  • 艺术史
  • 绘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329547
商品编码:2957428350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右眼看国画

定价:39.00元

作者:阳飏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423295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艺术类图书有很多种,精读的是一种,泛读的是一种,考试的是一种,艺普的是一种,而这本书,似乎都不属于以上种种,它是给那些想读懂一点世界名画、深入一些西方大师、了解一些美术小史、知道一些画家趣事的人看。
  精选的都是大师名画,全彩页排版,图片由读者欣赏杂志社提供,高清,。
  文字流畅,内容有趣,读来不累。即分析画作,又讲背景小故事;即有大图,也有局部放大图;即适合慢慢品,又适合恶补名画知识,可谓居家旅游,良品。
  作者是诗人,也是画评家,央视《百年巨匠——黄宾虹》文字作者。是的,艺术总有共通之处。
  六十位中国艺术大家,六十幅名垂不朽之画作,一千多年连绵的辉煌与不断的轶事,一眼看完。
  还有一本《左眼看油画》,建议一起阅读。没错,眼睛一睁一闭,你就了解了东西方美术的。

内容提要


《右眼看国画》精选中国画代表作六十幅,包括《女史箴图》(顾恺之)、《步辇图》(阎立本)、《天王送子图》(吴道子)、《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五牛图》(韩滉)、《溪山行旅图》(范宽)、《采薇图》(李唐)、《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富春山居图》(黄公望)、《惠山茶会图》(文徴明)、《千山万壑图》(龚贤)、《青城山中坐雨图》(黄宾虹)、《爱痕湖》(张大千)等名家名作,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介绍了画作和画家,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目录


作者介绍


阳飏,又名张向阳,诗人,画评家,“2011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得主,长期在各种艺术类杂志撰写画评。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丝路古韵:敦煌壁画艺术赏析》的图书简介,严格按照您的要求,不提及“右眼看国画 阳飏 9787542329547”及其内容,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痕迹。 《丝路古韵:敦煌壁画艺术赏析》图书简介 穿越千年的艺术回响,探寻大漠深处的文明交融 自古以来,敦煌,这座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绿洲重镇,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咽喉要道。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上商贾络绎不绝的贸易枢纽,更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迸发出璀璨光芒的熔炉。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莫高窟以其浩如烟海的石窟群和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构筑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丝路古韵:敦煌壁画艺术赏析》一书,便是对这一伟大艺术遗产的深度聚焦与细致解读。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壁画表象的描摹,而是致力于深入挖掘隐藏在斑驳色彩与精妙线条之下的历史脉络、宗教哲思以及艺术演变规律。我们试图带领读者,以一种穿越时空的方式,亲身感受那些工匠们在幽暗洞窟中,以虔诚之心和高超技艺留下的不朽印记。 第一篇章:历史的尘封与重现——莫高窟的诞生与沿革 本书首先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从十六国时期(公元四世纪)莫高窟的初创,历经北朝的粗犷雄浑,隋唐的盛世气象,五代、宋元的更迭,直至明清的式微,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敦煌艺术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兴衰轨迹。每一阶段的开凿与装饰,都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经济繁荣程度以及佛教宗派的兴衰息息相关。我们详细考证了不同时期洞窟形制、壁画题材的更迭,比如十六国时期强烈的西域异域风情,北魏时期瘦骨清相的犍陀罗风格影响,以及盛唐时期博大圆润、气势恢宏的“大唐气象”所达到的巅峰。理解了历史的纵深,才能真正领悟每一幅壁画所承载的时代重量。 第二篇章:图像的语言——壁画题材的深度解析 敦煌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视觉经典。本书将壁画内容系统地划分为几个核心领域,进行逐一剖析: 佛本生与佛传故事: 这些壁画是佛教教义最直观的叙事载体。通过对《九世本生》《弥勒变》等经典场景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叙事画的布局谋篇之妙,更能领悟佛教中“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的核心思想是如何通过图像感染信徒的。 经变画的恢宏叙事: 经变画是敦煌艺术的集大成者,如《阿弥尔经变》《法华经变》。这些巨幅壁画如同古代的连环画,结构复杂,人物繁多,场景宏大。本书将重点拆解其复杂的构图逻辑,例如对西方净土世界的描绘如何体现了唐代对生命与来世的憧憬,以及世俗生活场景如何巧妙地融入到神圣的佛国世界中,展现出高度的世俗化和生活气息。 世俗生活的镜像: 敦煌壁画中大量描绘了供养人、飞天乐伎、力士、农耕狩猎等世俗场景。这些画面是研究中古时期社会风貌、服饰制度、音乐舞蹈、建筑器物的第一手资料。例如,通过供养人画像的服饰演变,我们可以清晰地追踪隋唐至宋元时期河西走廊的文化认同变化。 装饰母题与符号系统: 飞天、莲花、宝相花、火焰纹……这些反复出现的装饰元素,构成了敦煌艺术独特的视觉语汇。我们将探讨这些图案如何从印度、波斯等地传入,经过中原文化的消化吸收,最终形成具有强烈地域辨识度的“敦煌风格”。 第三篇章:技艺的传承——材料、色彩与笔法探究 壁画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其背后是古代画工卓越的材料学知识和精湛的绘画技艺。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探讨敦煌壁画的创作过程:从基层的夯筑、泥层的涂抹(“白灰层”的制作),到矿物颜料的研磨与调配(如石青、朱砂的运用),再到“湿画法”与“干画法”的巧妙结合。 特别值得深入探讨的是“线条的生命力”。敦煌壁画的轮廓线,被誉为“中国画的百年活的史书”。我们对比了北魏“秀骨清像”的瘦劲线条与盛唐“曹衣带水”的圆润流畅,解析了这些线条如何不仅勾勒形体,更赋予了人物内在的气韵和生命力。 第四篇章:艺术的交融——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敦煌艺术最迷人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艺术交流平台。本书将深入分析壁画中呈现出的多元文化影响:犍陀罗艺术的人体造型对早期佛像的影响;中原书法艺术对线条的贡献;以及中亚、波斯地区几何纹样和色彩观念的渗透。敦煌壁画并非单纯的“舶来品”,而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吸收、转化、创新的典范。它用生动的视觉语言证明了在古代,艺术与思想的传播可以如此自由而富有创造力。 结语:永恒的启示 《丝路古韵:敦煌壁画艺术赏析》旨在提供一种深入、系统的阅读体验。它要求读者放下浮躁,沉静下来,用历史的眼光、艺术的视角去“阅读”这些石窟中的壁画。这些色彩斑斓的图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记录,更是古代社会精神面貌、审美追求和文化交流的永恒见证。翻开本书,即是开启一场与千年前艺术大师的心灵对话。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古代艺术史、佛教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学生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阅读。通过详实的图版和严谨的论述,我们坚信,敦煌的艺术之光,必将照亮您对中华文明深邃内涵的理解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右眼看国画》这本书,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国画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国画是那种非常严肃、需要很多理论知识才能欣赏的艺术形式,但阳飏先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国画的另一面——一种充满生命力、情感充沛、甚至带点“人情味”的艺术。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右眼”视角,带领读者进入了国画的世界,这种视角非常独特,也很有说服力。他不仅仅是讲解画作的技法和构图,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捕捉到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哲思。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细节的描绘,比如一笔的曲折,一墨的浓淡,他都能从中解读出深意,让我仿佛也跟着一起“看见”了画家当时的心情。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我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既有诗意,又不失坦诚,让我读起来感觉很舒服,也很有启发。

评分

不得不说,《右眼看国画》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阳飏先生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叙述方式,打开了我对国画艺术认知的大门。我一直觉得国画是高高在上的,是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错了。阳飏先生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将我带入了国画的“内心世界”。他没有卖弄学问,而是用一种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分享了他与国画之间那些动人的故事。我被他描述的那些画面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山水之间,与白云同游;仿佛能听到花鸟在枝头欢唱,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更令我惊叹的是,阳飏先生在解析作品时,总能挖掘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含义。他不仅仅是在“看”画,更是在“读”心,在理解画家的情感世界。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对国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巧妙,每一段的叙述都像是一次独立的思考,但又彼此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版图。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了《右眼看国画》,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对国画的理解也仅限于皮毛,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却着实是耳目一新的。阳飏先生以一种极其个人化,却又饱含深情的视角,带领读者走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我尤其喜欢他那种“看”画的方式,仿佛不是在解析一幅静态的作品,而是与画家本人在当下进行着一场灵魂的交流。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层峦叠嶂,更是胸中丘壑的抒发;他笔下的花鸟,不仅仅是栩栩如生,更是生命哲思的寄托。我仿佛能感受到画家挥毫泼墨时的心绪,看到他们在笔尖下倾注的喜怒哀乐。这种“读”画的方式,让我摆脱了枯燥的技术分析,而真正进入了艺术作品的情感核心。阳飏先生的文字,也如国画一般,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他没有用晦涩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温润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复杂的艺术理念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阅读此书,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微苦,随后便是绵长的甘甜,回味无穷。这本书不愧为一本能够启发心智、涤荡心灵的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兴趣的朋友。

评分

《右眼看国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其独特的切入点。阳飏先生并没有选择从宏观的历史脉络或者微观的技术细节入手,而是通过他那“右眼”——一种经过艺术家历练、饱含个人感悟的独特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国画经典。这种“看”画的方式,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不再感到遥不可及,而是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温度的艺术空间。我特别欣赏阳飏先生在描述一幅幅作品时,那种从细微处着眼的敏锐。他能捕捉到画家在构图上的匠心独运,也能体会到笔触中蕴含的情感力量。读他的文字,我不再只是看到一堆墨迹,而是能感受到画中传达的情绪,体会到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非常“活”的解读,让古老的国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书中对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勒,以及空间的处理,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跟着一起“学习”了如何去更好地欣赏艺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点燃了我对艺术的热情,让我重新认识了国画的魅力。

评分

接触《右眼看国画》这本书,我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我平时对艺术的涉猎并不深,国画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存在。然而,阳飏先生的文字,却以一种极其吸引人的方式,把我拉近了这个艺术的殿堂。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他对国画的理解和感悟。我尤其喜欢他那种“旁观者清”的视角,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读那些经典作品。他笔下的山水,不再只是简单的景物描绘,而是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情感;他笔下的花鸟,也不再只是静态的形象,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读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够看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让大家从个人的体验出发,去感受艺术的美妙。我被阳飏先生那种对艺术的热爱深深感染,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