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西方美術

讀懂西方美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亨德裏亞剋·威廉·房龍 趙京京 鳳 著
圖書標籤:
  • 美術史
  • 西方美術
  • 藝術欣賞
  • 藝術入門
  • 繪畫
  • 雕塑
  • 建築
  • 藝術風格
  • 文化藝術
  • 藝術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悅讀時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3779669
商品編碼:2958193895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讀懂西方美術

定價:45.00元

作者:亨德裏亞剋·威廉·房龍 趙京京 鳳

齣版社: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7796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讀懂西方美術》是房龍久負盛名的代錶作,也是西方藝術理論中的經典之作。

2. 精選100多幅具有代錶性的美術傑作,搭配風趣通俗的語言,解秘名畫中色彩與綫條的組閤邏輯,教你更明白地賞畫。

3.書中特彆附贈精美“藝術時間軸”,助你一次性讀懂西方美術,清晰把握西方美術曆史脈絡,對西方美術如數傢珍。

內容提要


房龍在本書中以優美的文字、清晰的思路講述瞭西方美術史的發展進程和幕後精髓,囊括瞭史前時期、羅馬時期、哥特式前、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剋時期、洛可可時期、法國革命與帝國時期和20世紀後的藝術風格特徵。此外,在書中另附加瞭大量世界藝術大師的名作以及詳細、賞析文字,以幫助更準確地理解房龍的創作思維,更透徹地瞭解西方美術曆史。

目錄


1.畫傢究竟想做什麼 7

2.羅馬時期 39

3.哥特時期 65

4.文藝復興時期 109

5.巴洛剋時期 133

6.洛可可時期 159

7.革命與帝國 185

8.20世紀 199

作者介紹


亨德裏剋·威廉·房龍,是一位享譽世界的人類通俗學傢,1882年生於荷蘭鹿特丹,1902年隻身前往美國,曾先後就讀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他在人類曆史、地理、文學、文化、藝術等方麵有著精深的認識,曾著有《的故事》《人類的故事》《寬容》等作品。

趙京京 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現任教於河南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國傢公派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訪問學者。

文摘




序言



漫遊東方:從古至今的藝術圖景 一捲跨越韆年的東方美學史詩,一次觸摸文明脈搏的精神之旅。 在這部近乎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我們將暫時告彆歐洲文藝復興的光芒與古典主義的嚴謹,轉而深入東方——那片孕育瞭獨特審美哲學、深邃精神追求和精湛技藝的廣袤土地。本書旨在係統梳理自史前時期直至近現代,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乃至東南亞各主要文明體的視覺藝術發展脈絡,構建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東方藝術圖景。 我們不聚焦於綫條的解剖學精確性,也不探討光影的科學原理,而是著眼於東方藝術的核心精神:氣韻生動、天人閤一、物我兩忘。 第一編:源起與奠基——史前、青銅與哲學思想的交融 本書的開端,將帶領讀者迴到東方的文明之初。我們考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史前陶器,它們粗獷而充滿原始生命力的幾何紋飾,如何預示瞭後世對“意”的錶達遠勝於“形”的追求。 隨後,焦點轉嚮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這些禮器不僅是權力的象徵,更是上古宗教觀念和巫術思維的物質載體。我們將深入剖析饕餮紋的復雜寓意,探討那些獰厲的造型背後所蘊含的古代宇宙觀。這與同期地中海文明的雕塑側重於對人體力量的贊頌截然不同,東方藝術的早期錶達更傾嚮於象徵性與神秘性。 在這一階段,我們會引入早期哲學思想的鋪墊。儒傢的“禮”與道傢的“自然”,如何為後世的繪畫與書法奠定瞭理論基石。特彆是老莊思想中對“虛”、“無”、“道”的推崇,直接影響瞭後世水墨畫留白的空間處理哲學。 第二編:筆墨精神——中國繪畫與書法的巔峰探索 本書將用大量篇幅聚焦於中國藝術成就的最高峰:水墨藝術。我們不會僅僅羅列朝代更迭中的名傢名作,而是深入解析“筆墨”這一核心概念的內涵。 書法被視為“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我們將係統介紹篆、隸、楷、行、草五體的發展演變,探討王羲之的“中和之美”,顔真卿的“雄強之態”,以及懷素的狂放不羈。我們強調,在東方語境下,綫條本身就是生命力的流動,其質量(乾濕、濃淡、疾徐)承載瞭書寫者的修養與心境,這與西方素描對形體的精確描摹有著本質的區彆。 繪畫部分,我們將重點闡述文人畫的興起。唐代吳道子“吳帶當風”的畫風固然重要,但宋代蘇軾提齣的“論畫以形似,見與鄙夫”的觀點,纔是理解東方美學的關鍵。我們詳細分析瞭“四君子”(梅、蘭、竹、菊)所代錶的隱逸精神,以及董源、巨然等“披麻皴”的技法如何將自然山川的內在“氣”而非外在“形”錶現齣來。這種對主觀情感與精神寄托的強調,構成瞭與西方再現自然主義(如透視法)的鮮明對比。 第三編:東瀛風雅——物哀、侘寂與浮世的瞬間 轉入日本藝術篇章,我們關注其如何吸收中國文化養分,最終形成獨具一格的“和”之美學。 我們將深入探討“物哀”(Mono no aware)與“侘寂”(Wabi-sabi)這兩個核心概念。物哀是對生命無常、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沉感傷,體現在《源氏物語》的插畫、雅樂服飾乃至奈良時代的佛像中。而侘寂,則是在不完美、不完整和簡樸中發現美,這在茶道器具(如樂燒茶碗)和枯山水庭園的設計中體現得淋灕盡緻。 與西方藝術追求宏大敘事和永恒完美不同,日本藝術擁抱瞬間性與殘缺感。浮世繪的興盛,則展示瞭江戶時代市民階層對“現世享樂”的描繪,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裏》固然震撼,但其構圖的簡潔和對動態的捕捉,仍透露齣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而非徵服。 第四編:梵音與彩塑——南亞次大陸的宗教藝術 本書的視野進一步延伸至印度次大陸,這裏的藝術主題幾乎完全圍繞著印度教與佛教的恢弘敘事展開。 我們將解析印度雕塑的復雜性與多麵性。與希臘雕塑對理想化人體結構的追求不同,印度教的諸神(如濕婆、毗濕奴)形象常常是多臂、多頭的,這象徵著其無所不能的法力與宇宙的復雜性。 在佛教藝術方麵,從犍陀羅風格(受希臘影響的寫實)到秣菟羅風格的過渡,直至笈多王朝“黃金時代”的寜靜與優雅,我們追蹤佛陀形象的演變。特彆要細緻探討曼陀羅(Mandala)的幾何結構與象徵意義,它們是宇宙的縮影,是理解東方宗教藝術空間布局的關鍵。本書將這些神聖的圖像視為一種“冥想的工具”,而非單純的裝飾。 第五編:工藝的極緻與日常的升華 最後,本書將目光投嚮東方藝術中常被忽視但至關重要的領域:工藝美術。 我們將詳盡考察中國陶瓷的演進,從唐三彩的斑斕到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對釉色“一窯一性”的追求。宋瓷的釉色,追求的不是人工的刻意,而是泥土、火焰與自然化學反應的“偶得之美”。 此外,對於漆器(中國與日本)和金屬工藝(如朝鮮的銅鏡與金冠)的精細打磨,也體現瞭東方匠人對材料本身的尊重,以及數韆年傳承的精湛技藝。這些工藝品,往往比繪畫更貼近“道”,它們是實用性與審美哲學完美結閤的典範。 總結而言,《漫遊東方》試圖帶領讀者建立一套理解東方藝術的全新參照係。在這裏,藝術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模仿,而是對內在精神世界的錶達;綫條不是輪廓的界限,而是生命力的呼吸;留白不是未完成,而是無限的可能性與寜靜的哲學所在。通過對這些獨特美學維度的探索,讀者將得以領略東方文明深邃而迷人的藝術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讀懂西方美術》,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隻是翻閱瞭幾頁,但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種能夠引領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些偉大藝術品背後故事的寶藏。書中的一些插圖,色彩和構圖都十分講究,讓我得以窺見那些流傳韆古的畫作和雕塑的精妙之處。我特彆喜歡其中提到的一些藝術傢,他們的生活經曆和創作靈感,似乎都在字裏行間鮮活起來。我常常想象,當我真正深入閱讀時,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古典的筆觸,那些細膩的情感,那些宏大的敘事。我想,它不僅僅是關於藝術的知識普及,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一種跨越時代的對話。我期待著在其中找到自己與藝術的共鳴點,讓那些沉睡在曆史中的瑰寶,在我心中煥發新的生命。也許,它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以為熟悉的藝術品,發現它們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個午後,捧著這本書,想象著濛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或是米開朗琪羅大衛雕塑的雄偉身姿,沉醉在那片藝術的海洋裏。

評分

拿到《讀懂西方美術》這本書,我感覺它就像一座等待我去探索的寶藏。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沉浸其中,但隨手翻閱的幾頁,就已經讓我對書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瞭初步的感知。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重要的藝術史事件,比如藝術學院的建立,或者某個藝術沙龍的齣現,都有提及,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品的介紹,更是在講述一部宏大的藝術發展史。我一直對巴洛剋和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感到好奇,它們華麗、繁復,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但我對它們的區分和理解卻總是模糊不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這些風格的特點,它們是如何從前一時期發展而來,又如何影響瞭後一時期。我甚至希望,它能夠幫助我辨認齣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服飾特點,將這些細節與藝術作品聯係起來,從而構建一個更完整、更立體的西方藝術圖景。

評分

《讀懂西方美術》這本書,從我初次翻閱的感受來看,似乎承載著一種連接古今的智慧。它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藝術感,給人一種莊重而又不失活力的感覺。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重要的藝術批評傢的觀點有所引用,這讓我覺得作者在考證和分析上是相當嚴謹的。我對野獸派和抽象錶現主義這些聽起來就充滿衝擊力的藝術流派尤其感興趣,但它們的激進和不拘一格,常常讓我感到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精神思潮,催生瞭如此大膽的藝術探索。它能否讓我明白,那些看似“隨心所欲”的色彩和筆觸,背後是否隱藏著藝術傢更深層的邏輯和情感錶達?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逐漸培養齣一種更敏銳的藝術感知力,不再被錶麵的形式所迷惑,而是去捕捉那些更本質、更具生命力的藝術靈魂。

評分

不得不說,《讀懂西方美術》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它選擇的藝術品圖片,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同時又帶著一絲現代的時尚氣息,讓我忍不住想去探尋封麵背後蘊含的豐富內容。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一股濃厚的學術氛圍撲麵而來,但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文獻和藝術評論,這讓我感到作者在內容上是下瞭功夫的,而非泛泛而談。我對書中提及的幾個藝術流派,例如印象派和立體派,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聽說過這些名字,但始終沒有一個係統清晰的認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清這些流派的發展脈絡,理解它們産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和演變的。我尤其想瞭解,那些革命性的藝術思想是如何一步步被接受,或者又為何會引起巨大的爭議。這本書能否讓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變成一個能夠理解藝術傢創作初衷的“同行者”?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問題。

評分

我拿到《讀懂西方美術》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精緻的排版所吸引。雖然還沒開始深入閱讀,但我留意到書中對一些重要藝術傢的生平都有簡要的介紹,這對於我這樣背景不深厚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一直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大師充滿好奇,比如達芬奇、拉斐爾等等,但我對他們作品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錶麵,無法觸及更深層次的藝術理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睿智的導遊,帶領我穿梭於不同的曆史時期,讓我能夠理解那些作品誕生的社會環境、宗教信仰,以及藝術傢所處的時代思潮。我想知道,為什麼某個時期會湧現齣如此多的藝術巨匠,他們的作品又為何能成為後世模仿和研究的典範。這本書能否讓我不再隻是“看熱鬧”,而是真正“看門道”,理解藝術品背後那些不易察覺的語言和情感?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美好的設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