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學術文叢:中國畫學全史
定價:55.00元
作者:鄭昶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6853187
字數:
頁碼:42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西方學術思想來到中國,並得到瞭廣泛的傳播,長期束縛國人的思想禁錮得到解放;至二十世紀初,隨著清帝遜位,二韆餘年的封建帝製徹底宣告結束,中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社會曆史的新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新時代。
在這個新的時代,隨著海外留學的大力拓進、新學堂的紛紛建立、西學學理的廣泛傳播,國內各學術領域進入瞭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同時也造就瞭一批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師。這些學術大師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後世學人錶率”之旨,撰著瞭一批對當時及後世的中國學術發展與演進均産生巨大影響的經典學術著作。這些著作反映瞭中國近現代的學術研究成果,全麵展示瞭中國現代學術體係建立及發展過程。這些大師級學人的經典著述,雖經歲月的磨洗,至今仍然璀璨生輝,在諸多學術領域發揮著廣泛影響。
民國初葉處於曆史激變時期的大師級學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既受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洗禮,國學功底深厚;同時又接受過西方先進學術思想的熏陶,能夠熟練運用所學西方先進的學術理念和科學方法,研究國是,探求真知;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有著嚴謹治學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學術成,正是建基於這種種主客觀因素之上的。
目錄
序
自序
篇 實用時期
章 畫之起源與成立
節 畫之起源
第二節 畫之成立
第二篇 禮教時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畫學
第三節 圖畫應用與三代政教
第四節 周秦間之畫傢
第三章 漢之畫學
第五節 概況
第六節 畫跡
第七節 畫傢
第八節 畫論
第三篇 宗教化時期
第四章 魏晉之畫學
第九節 概況
第十節 畫跡
第十一節 畫傢
第十二節 畫論
第五章 南北朝之畫學
第十三節 概況
第十四節 畫跡
第十五節 畫傢
第十六節 畫論
第六章 隋之畫學
第十七節 概況
第十八節 畫跡
第十九節 畫傢
第二十節 畫論
第七章 唐之畫學
第二十一節 概況
第二十二節 畫跡
第二十三節 畫傢
第二十四節 畫論
第八章 五代之畫學
第二十五節 概況
第二十六節 畫跡
第二十七節 畫傢
第二十八節 畫論
第四篇 文學化時期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序
自序
篇 實用時期
章 畫之起源與成立
節 畫之起源
第二節 畫之成立
第二篇 禮教時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畫學
第三節 圖畫應用與三代政教
第四節 周秦間之畫傢
第三章 漢之畫學
第五節 概況
第六節 畫跡
第七節 畫傢
第八節 畫論
第三篇 宗教化時期
第四章 魏晉之畫學
第九節 概況
第十節 畫跡
第十一節 畫傢
第十二節 畫論
第五章 南北朝之畫學
第十三節 概況
第十四節 畫跡
第十五節 畫傢
第十六節 畫論
第六章 隋之畫學
第十七節 概況
第十八節 畫跡
第十九節 畫傢
第二十節 畫論
第七章 唐之畫學
第二十一節 概況
第二十二節 畫跡
第二十三節 畫傢
第二十四節 畫論
第八章 五代之畫學
第二十五節 概況
第二十六節 畫跡
第二十七節 畫傢
第二十八節 畫論
第四篇 文學化時期
我一直是個對藝術史有執念的讀者,尤其是對那些能夠提供宏觀視野和深度解讀的作品。這本《中國畫學全史》給我帶來的驚喜,在於它不僅僅羅列瞭曆代畫傢的姓名和作品,而是著力於“畫學”這一概念的構建和梳理。它不僅僅是關於“畫”的曆史,更是關於“學”的曆史,即中國繪畫理論、審美觀念、創作技法以及其背後所承載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的演進。作者在書中對不同時期“畫學”的特點、核心理念、爭論焦點都有細緻的探討,這使得閱讀體驗遠超一般的繪畫史著作。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意境”、“氣韻生動”等中國畫核心美學範疇的深入剖析,以及不同時代如何理解和實踐這些理念。這種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反哺理論的互動,是理解中國繪畫獨特魅力的關鍵。它讓我看到瞭中國繪畫如何從最初的記錄功能,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高度精神化、哲學化的藝術形式。
評分這套《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學術文叢》中的《中國畫學全史》,給我的閱讀體驗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它並非那種隻停留在“看圖說話”的淺層介紹,而是真正地帶我進入瞭中國繪畫的曆史長河。從遠古的萌芽,到各個朝代的蓬勃發展,再到近代社會的變革與挑戰,作者都以一種史詩般的敘事方式,將中國繪畫藝術的演進脈絡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各個時期繪畫理論和實踐的聯係分析,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在某個時代會齣現某種風格的繪畫,以及這種風格又是如何影響瞭後世。書中的學術性很強,但並沒有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反而通過詳實的論據和清晰的邏輯,將復雜的藝術史問題變得生動有趣。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中國繪畫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都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氣質的藝術形式。這本《中國畫學全史》以其宏大的視野和深入的剖析,滿足瞭我對中國繪畫藝術的求知欲。書中不僅僅是對畫作的介紹,更是對中國繪畫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價值觀、審美情趣的深刻挖掘。我看到瞭中國畫傢如何在筆墨之間寄托情懷,如何在山水之間尋找精神寄托,如何在人物畫中展現人性的光輝。書中的論述邏輯嚴謹,史料翔實,語言也頗具學術深度,但又不失可讀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的梳理,例如“筆墨”、“意境”、“神似”等概念的演變和發展,這有助於我理解中國繪畫的獨特魅力和超越西方繪畫的之處。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繪畫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一種對生命、對自然的深刻體悟。
評分作為一名藝術愛好者,我經常會瀏覽一些繪畫相關的書籍,但很多時候,它們要麼過於碎片化,要麼流於錶麵。這本《中國畫學全史》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完整的知識體係。從對史前時期藝術痕跡的追溯,到曆代繪畫大師的藝術成就,再到近現代繪畫的轉型與發展,作者都進行瞭非常係統性的梳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時期繪畫風格的對比分析,以及對各個流派代錶作品的精闢解讀。例如,在講述唐代山水畫時,書中不僅提到瞭李思訓、王維的風格差異,還深入探討瞭當時社會背景如何影響瞭他們的創作。對於宋代院體畫的精細與士大夫畫的寫意,書中也有非常清晰的闡釋。讀這本書,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畫廊裏漫步,每一個展廳都有不同的主題和風格,而導覽員則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智者,為我一一講解,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這套《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學術文叢》實在太厚重瞭,剛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尤其是《中國畫學全史》這一本,感覺翻遍瞭中國數韆年的繪畫史。我一直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零散地看過一些繪畫史的資料,總覺得像是在看一部部斷代的電影,缺乏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綫。這本《中國畫學全史》似乎就彌補瞭這一遺憾。從早期的岩畫、陶器紋飾,到漢代的帛畫、墓室壁畫,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佛教繪畫,唐宋的輝煌,元明的文人畫,清代的程式化,直到近現代的革新與融閤,每一階段都詳述得相當到位。我尤其喜歡它在梳理繪畫流派、分析各時期代錶畫傢及其風格的同時,還能將繪畫藝術與當時的社會文化、哲學思想、政治經濟緊密結閤起來,讓我明白繪畫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於時代土壤之中。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穿越時空,親曆中國繪畫藝術的演變過程,感受那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東方美學。它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化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