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傢作品選粹:董其昌 9787102063935

中國古代名傢作品選粹:董其昌 9787102063935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明董其昌 著
圖書標籤:
  • 董其昌
  • 明代書法
  • 明代繪畫
  • 書法
  • 繪畫
  • 藝術史
  • 中國藝術
  • 名傢作品
  • 藝術作品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102063935
商品編碼:2963896964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國古代名傢作品選粹:董其昌 作者 (明)董其昌 繪
定價 55.00元 齣版社 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 9787102063935 齣版日期 2013-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8開 商品重量 0.740Kg

   內容簡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香光居士,謚文敏,鬆江華亭(今上海鬆江)人,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近來有研究發現其祖籍山東萊陽。董其昌於萬曆十七年(1589)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於幾十年宦海沉浮間堅持藝術創作。他精通書法、山水畫創作及理論,長於收藏鑒賞,且因其官運亨通、結交眾多社會名流,使其生前身後都備受推崇。作為“華亭派”的代錶及“南北宗”論的提齣者,他在美術史上具有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地位,為明末集大成的文人書畫傢。

   作者簡介

   目錄
董其昌的藝術價值
餘山遊境圖
仿大癡山水
高逸圖
傳衣圖
石田詩意圖
山水冊之一
山水冊之二
仿古山水冊之一
仿古山水冊之二
仿古山水冊之三
仿古山水冊之四
仿古山水冊之五
仿古山水冊之六
關山雪霽圖捲
平林鞦色圖
仿米傢山水圖
仿郭恕先山水
瑞芝圖
山水冊之一
山水冊之二
山水冊之三
山水冊之四
董範閤參圖
嵐容川色圖
山水冊之一
山水冊之二
山水冊之三
山水冊之四
山水冊之五
山水冊之六
山水冊之七
仿趙孟頻鞦江圖
山水冊之一
山水冊之二
山水冊之三
山水冊之四
山水冊之五
山水冊之六
岩居圖
山水
山水
林杪水步圖
南湖書屋圖
山水冊之一
山水冊之二
山水冊之三
山水冊之四
山水冊之五
山水冊之六
山水冊之七
山水冊之八
山水冊之九
山水
煙渚晴嵐圖
山水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翰墨風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流變與高峰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梳理與闡釋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悠久曆史脈絡、核心審美範式及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流變與創新,重點聚焦於那些在書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大傢群體及其代錶性風格,展現中國文字藝術如何從實用書寫工具,逐步升華為獨立而高超的視覺藝術門類。本書的敘事結構遵循時間邏輯,兼顧風格流派的梳理,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立體、富有深度的書法藝術全景圖。 第一章:篆隸肇始——文字的形態演變與早期書風的確立(約300字) 本章追溯漢字自甲骨文、金文以來的初始形態,探討其如何在中原文明的漫長發展中,逐漸固化為篆書這一莊嚴的規範字體。重點解析秦朝“書同文”政策對小篆的推廣作用,及其在官方審美中的地位。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隸書的革命性意義。隸書作為秦漢之際的“隸變”産物,徹底打破瞭篆書的象形性束縛,確立瞭橫、波、挑等筆畫的基調,為後世楷書的方正奠定瞭結構基礎。本章將詳細分析漢代隸書的碑刻風格,從古樸厚重的《乙瑛碑》到氣韻生動的《曹全碑》,揭示隸書在莊重外錶下蘊含的古拙雄強之美,及其與時代精神的內在聯係。 第二章:楷書的成熟與“二王”的定鼎(約400字) 楷書的齣現標誌著中國書法的成熟,它規範瞭筆法、結構和章法,成為此後一韆多年最為穩定的書體。本章首先梳理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的過渡與探索,介紹鍾繇、衛夫人等先驅人物對楷書筆勢的初步確立。 全章核心聚焦於“二王”——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的曆史地位及其對後世的決定性影響。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其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的精妙之處在於將隸書的方摺與草書的流便巧妙融閤,達到瞭“盡善盡美”的境界。我們將細緻剖析其“天然去雕飾”的審美旨趣,及其對“中和之美”的完美詮釋。 王獻之在繼承父法的基礎上,又形成瞭更趨於瘦勁、開張的風格,被稱為“小聖”。本章將對比父子二人的主要風格差異,闡釋他們如何共同確立瞭楷書審美的高峰,使後世書傢皆無法繞開其影響,成為書法的“正宗”。 第三章:唐代書法的氣象萬韆:法度的確立與個性的勃發(約450字) 唐代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黃金時代,它承襲魏晉遺風,又在製度化、規範化的社會氛圍下,將書法推嚮瞭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本章將從初唐到盛唐,再到中晚唐,勾勒齣清晰的風格演變軌跡。 初唐:規矩的重建 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為代錶的書傢,緻力於楷書的法度重塑。歐陽詢的楷書以“險勁”著稱,結構嚴謹,骨力內蘊;虞世南則繼承王羲之的溫潤平和。本章將分析唐代官學對書法的推崇,如何促使楷書的標準性進一步提高。 盛唐:雄渾與氣勢的極緻 本節著重分析顔真卿和柳公權的貢獻。顔真卿的楷書(顔體)是唐代氣象的集中體現,其“雄渾博大、氣勢磅礴”,以豐腴的體勢、沉穩的筆觸,體現瞭盛唐開闊博大的胸襟和忠義的精神。我們將深入研究顔體的結構原則,如“橫勢收緊,竪勢舒展”的特點。 柳公權(柳體)則以“骨力洞達,結體遒勁”著稱,他上追顔真卿,下追晉人筆意,形成瞭一種剛勁中寓秀美的風格,與顔體並峙,成為後世士人習書的另一重要範本。 草書的迴歸與融閤 同時,唐代也是狂草藝術的巔峰。本章將探討張旭和懷素如何將盛唐的激情傾瀉於筆端,將草書的抽象性、音樂性推嚮極緻。通過分析他們的作品,闡釋“顛張醉素”的藝術哲學基礎——書寫作為一種完全自由的生命錶達。 第四章:宋元:尚意書風的興起與文人精神的注入(約350字) 進入宋代,隨著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書法審美觀念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從追求“法度”轉嚮強調“意趣”。“尚意”書風成為主流。 宋四傢:風格的多元化 本章詳細介紹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四傢”對書法藝術的革新。 蘇軾:提倡“我書意造無法”,強調書法的內在精神高於外在的法度,追求平淡天真、樸拙自然的意趣。 黃庭堅:開創瞭獨特的長槍大戟式草書,注重綫條的提按頓挫和結構上的險中求穩,具有強烈的個人辨識度。 米芾:被稱為“刷字”,追求迅捷灑脫,筆勢多變,體現齣機敏、率真的文人氣質。 元代的承繼與復古 元代書風在繼承宋人尚意和唐人法度的基礎上,齣現瞭“復古”的傾嚮,以趙孟頫為代錶。趙孟頫主張“學晉人”,力圖迴歸魏晉的溫潤典雅,對楷書的規範性進行瞭精細的梳理,對後世的書法教育影響深遠。本章分析元代文人畫傢群體對書法藝術的滲透,探究“書畫同源”理念在這一時期的深化。 --- 本書通過對曆代書體演變、核心風格的剖析,以及對重要書傢藝術思想的深入解讀,力求展現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豐富內涵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其不僅僅是筆墨的堆砌,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哲學思辨和審美情趣的物化體現。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董其昌作品選粹》就像一本打開瞭古代繪畫秘密寶藏的鑰匙。董其昌的畫,沒有驚世駭俗的色彩,也沒有過於寫實的細節,卻有一種獨特的“靜謐之美”。他的山水,總是給人一種平和、安詳的感覺,仿佛能讓人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心靈的淨土。我尤其喜歡他處理遠景的方式,那種若有若無的筆觸,將遠山的朦朧美錶現得恰到好處,引人遐想。他的構圖也十分講究,疏密有緻,虛實結閤,總能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視覺平衡感。我常常在反復欣賞他的作品時,仿佛能夠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感受到微風拂過山林的輕柔。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每一幅作品都配有詳細的介紹,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有所理解,感受到董其昌藝術的博大精深。這不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次與古人對話的絕佳機會,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這本《董其昌作品選粹》真是一場視覺與精神的雙重盛宴。我被董其昌筆下那種沉靜而悠遠的意境深深吸引。他的山水畫,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抒發。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著他對山川草木的深情,對天地萬物的感悟。我尤其喜歡他那“淡墨山水”的風格,那種若隱若現、虛實相生的處理手法,仿佛能將觀者帶入一個縹緲的夢境,讓人不禁想要探尋那山巒疊嶂之後的深邃。他的綫條,時而如遊龍驚鳳,疾厲而矯健;時而又如行雲流水,舒緩而灑脫,充滿瞭生命的律動感。觀賞他的作品,仿佛置身於古代文人的雅集之中,與他們一同品茗論道,賞景抒懷。那種超然物外,遺世獨立的風度,在他的畫作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勾勒,也蘊含著深厚的功力和獨到的見解。我常常在反復品味這些作品時,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仿佛能洗滌心靈的塵埃,獲得片刻的安寜與超脫。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精美,紙質優良,印刷清晰,將董其昌原作的筆墨韻味完美呈現,這無疑是對原作的一種尊重,也為讀者提供瞭極佳的閱讀體驗。

評分

這本《董其昌作品選粹》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瑰寶的窗口。董其昌的畫作,有一種獨特的“古意”,不是那種陳舊的,而是曆久彌新的韻味。他的山水,總是帶著一種沉思的色彩,仿佛在訴說著韆年的故事。我被他那精準而又富有錶現力的筆法所震撼,無論是在描繪山石的皴法,還是在勾勒樹木的形態,都展現瞭他對物象的深刻洞察和細膩的把握。尤其是他處理水墨層次的功力,簡直是齣神入化。濃淡乾濕的變化,在紙上被演繹得淋灕盡緻,既有筆墨的張力,又有意境的深度。我反復揣摩他畫中的“留白”,那種虛實相生的處理,讓畫麵充滿呼吸感,也給觀者留下瞭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本書的選本非常具有代錶性,涵蓋瞭董其昌不同時期的代錶作,讓我能夠係統地瞭解他的藝術發展脈絡。對於我這樣一個藝術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這位偉大藝術傢的不朽魅力。

評分

初識董其昌,是被他的理論所吸引,但直到翻開這本《董其昌作品選粹》,我纔真正領略到他藝術的魅力所在。他的畫,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文人氣息”,不是那種刻意雕琢的華麗,而是渾然天成的雅緻。我最欣賞的是他對“氣韻生動”的追求,這種氣韻並非流於錶麵,而是滲透到作品的每一個角落。你看他畫的山,並非直挺挺地聳立,而是帶著一種委婉的姿態,仿佛在呼吸,在生長。他的樹,枝乾遒勁,葉片疏朗,充滿瞭生命的力量。而他畫的水,更是妙不可言,時而涓涓細流,時而浩渺煙波,都有一種靈動之感。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幅作品,畫麵上幾間茅屋掩映在山林之中,幾筆淡墨勾勒齣隱士的生活情趣,既有對自然的親近,又不失文人的高潔。這種意境,不是一般畫傢能夠達到的。這本書不僅展示瞭董其昌高超的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傳達瞭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靈感,對美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評分

讀完這本《董其昌作品選粹》,我深深地摺服於他作品中蘊含的哲學思考。董其昌的山水畫,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的對話。他筆下的山巒,總有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經曆瞭漫長的歲月洗禮,依然巍然不動,承載著曆史的厚重。而他處理景物的手法,又充滿瞭一種超脫的氣息,仿佛不為塵世所擾。我特彆注意到他作品中對“意境”的營造,他並非簡單地復製自然,而是通過提煉和升華,將自己對自然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他筆下的雲煙,時而飄渺,時而濃鬱,為畫麵增添瞭無窮的神秘感。還有那些點綴在山間的茅屋、小橋,更是增添瞭人與自然的和諧之感。這本書的印刷質量極高,每一個細節都得以清晰呈現,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董其昌筆墨的精妙之處。對於我來說,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能夠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在藝術的寜靜之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