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翰墨文心——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
定價:48.00元
售價:35.0元,便宜13.0元,摺扣72
作者: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011074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這本論文集是“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高端學術研討會成果的一部分,共匯集瞭與會專傢學者的20篇論文,分彆從“中國畫學的文化特色與基本元素”,“中國畫學的理論體係與核心價值”和“中國畫學的承變規律與現代發展”等三個方麵圍繞“中國畫學的體係及傳承發展規律”這一主題展開研討。
序一馬振聲院長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緻辭
序二焦自偉執行院長在研討會閉幕式上的緻辭
序三學誠法師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緻辭
發展國畫與研究國學
中國畫學的來路與走嚮
文心:構成與解讀傳統繪畫的基點
中國畫的核心價值觀與審美價值觀
中國畫傳承與創新的內在理路
中國畫“寫畫”體係再認識
從空間研究切入重建中國古典繪畫理論體係
中國畫的寫意精神
議中國畫之“真”
《周易》與傳統繪畫理念
從圖像幻變看中西畫比較的太極玄機
中國古典繪畫體係中意象造象的原則機製
從筆墨個性走嚮圖式個性
從“筆墨”談開去
筆墨當隨古代
西蜀南唐趙宋畫史簡評
中國畫走嚮現代的再思考
20世紀中國畫論辯的幾個問題
“嶺南畫派”與嶺南畫風
體驗生命
後記
《翰墨文心——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的ISBN是9787101107432,這個數字背後,我仿佛看到的是一條綿延韆年的藝術長河。我作為一名業餘的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對中國畫的瞭解,多半來自於一些零散的讀物和觀展體驗。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傳承與發展”的核心命題,這正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我想知道,在“傳承”的部分,作者是如何梳理中國畫在不同曆史時期,其精神內核和審美特徵是如何被一代代畫傢繼承和發揚的?比如,唐代的雄渾、宋代的雅逸、元代的士氣、明清的世俗化,這些風格上的演變,其背後的文化驅動力是什麼?而“發展”的部分,我更期待看到的是,當代中國畫在麵對西方藝術思潮、現代社會生活以及新技術衝擊時,所呈現齣的多元化麵貌。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具有代錶性的當代藝術傢,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堅守傳統根基的同時,又勇於創新,探索新的錶現形式和藝術語言?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看到中國畫這門古老藝術,在當下所展現齣的蓬勃生命力和無限可能性,讓我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
評分拿到《翰墨文心——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9787101107432),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應該是一本能夠“讀懂”中國畫“為什麼是這樣”的書。我平時看畫展,雖然也能欣賞畫作的美,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窗戶紙,不明白那些筆觸、構圖、色彩背後更深層的文化密碼。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翻譯官”,解讀中國畫獨特的美學語言。比如,書中會不會詳細解釋“意境”這個概念?它是如何在中國畫中形成的,又有哪些錶現手法?還有,關於“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傳移模寫”等中國畫的基本理論,它們在實踐中是如何被理解和運用的?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豐富的實例,將這些抽象的理論具象化,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古人是如何通過對自然萬物的觀察與體悟,轉化為筆下的綫條與墨色,最終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更進一步,我想瞭解,在現代社會,這些古老的繪畫觀念,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被重新解讀,或者在某些方麵是否也需要被突破和革新?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中國畫那份獨特而深邃的東方哲學和人文精神?
評分這本《翰墨文心——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真是一部沉甸甸的學術著作,雖然我並非專業研究中國畫的學者,但憑藉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我還是被這本書的厚重感所吸引。扉頁上的“9787101107432”這個ISBN碼,仿佛是一把鑰匙,預示著裏麵蘊藏著一段穿越時空的藝術探索之旅。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那些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和人物,比如文人畫的興起,或是某個朝代繪畫風格的轉摺點,它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沉澱、演變,最終又以何種麵貌影響著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我希望作者能夠像一位引路人,帶領我穿梭於古代畫論的字裏行間,理解那些看似深奧的筆墨技法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以及藝術傢們是如何將個人情感與時代精神融匯於筆端,創造齣那些流傳韆古的傑作。同時,我也很想知道,在當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國畫學是如何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又吸納新的元素,煥發齣新的生命力的,這其中的傳承與創新,究竟有哪些精彩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這本書,或許能給我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讓我對中國畫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的欣賞,而是能夠觸及到其更深層次的靈魂。
評分拿到《翰墨文心——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9787101107432),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紙質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這預示著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讀物。我一直覺得,中國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其背後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考。因此,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揭示這些方麵。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中國畫中的“天人閤一”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中的?又或者,那些看似隨意的筆墨,實際上蘊含著怎樣的結構和章法?我尤其關心的是,在“傳承”的脈絡中,作者是如何看待和評價曆代畫傢在技法和理論上的貢獻的?是不是有某個關鍵時期,某位畫傢,對中國畫的發展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而在“發展”的章節,我更期待看到的是,當代中國畫如何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保持其獨特的東方韻味,同時又能融入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這本書,也許能讓我不再僅僅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麵,而是能真正“看門道”,理解中國畫那份含蓄、內斂、卻又意蘊無窮的美。
評分初次翻閱《翰墨文心——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ISBN: 9787101107432),便被其嚴謹的學術氣息所摺服。這本書的體例設計,似乎頗為詳盡,讓人不禁猜測其內容必然是圍繞著中國畫學這一宏大主題,進行瞭一次全麵而深入的梳理。我最為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對中國畫史上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繪畫理論進行細緻的辨析?例如,從顧愷之、陸探微的“以形寫神”,到王維、蘇軾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到明清時期更為復雜的理論建構,這些理論的演進脈絡,以及它們如何指導著具體的創作實踐,我想這本書應該會有精彩的論述。我尤其關注的是,在“傳承”這個層麵,作者是如何界定和闡釋中國畫學中的那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法則的?它們是否具有普遍性,或者在不同的曆史語境下又呈現齣怎樣的差異?而“發展”的部分,則更讓我充滿期待,它會是如何審視當代中國畫的創作現狀,分析當前藝術傢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麵臨著哪些挑戰,又在探索著怎樣的新的可能性?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助我構建一個更為係統和完整的中國畫學認知框架,理解其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時代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