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 9787514009002

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 97875140090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荆山,贾德江 著
图书标签:
  • 佛画
  • 观音
  • 中国绘画
  • 艺术史
  • 夏荆山
  • 宗教艺术
  • 绘画艺术
  • 传统文化
  • 艺术作品
  • 佛教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14009002
商品编码:2964312971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

:600.00元

售价:438.0元,便宜162.0元,折扣73

作者:夏荆山,贾德江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4009002

字数

页码:31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表现的是观音菩萨画像,多为工笔设色画法,总计为320幅作品。观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美誉而深得民心,在我国具有广泛普遍的信仰群体。夏荆山所以选择这样的主体,一是基于对观音菩萨的敬仰和膜拜,多的还是被菩萨的纯洁、善良、济世利群的高尚品德和慈悲为怀的精神所感动;二是当今物欲横流、争名夺利的现实存在,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纷争和烦恼,需要唤起菩萨心肠,以仁义之心、仁爱之举普度众生,圆满功德。因此,夏荆山笔下的观音菩萨严谨工整,端庄美丽,神采飞动,出神入化,除了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外,是一种精神领地的守护。画中扑面而来的灵光仙气,深化无迹,气韵高妙,处处可见佛光尽染、天降甘露、博爱至深、仁慈无比的圣境。

目录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
驾慈航普度感化有缘人
慈佑众生观世音
泷见观音大菩萨
自性本清净
圣观自在观音
有求必应观音
巍巍庄严云中现
救度众生示舟筏
佛境
唤醒苦海梦中人
南无观自在菩萨
万德金身遍法界
千手观音与四大天王
一根清净六根净
垂杨枝观自在
阿摩提观音
千手观音
南天普陀山观音大士
乘莲观音
救苦寻声观世音
自在白观观自在
当应发愿急修行
现身说法月应池
慈祥禅坐观世音
慈心常驻
妙真容现祥云中
智慧慈悲观世音
大哉观世音
千变万化观世音
一月普印千江
如意观音
持莲观世音
庄严慈护观世音
手持杨柳观世音
杨枝水洒尘上世
甘露济群萌
莹如琉璃观音
观世音与十六罗汉
性常平等诸世间
南无大慈观世音妙相
自在体性无边净
与佛如来同慈力
大慈悲心是平等心
悲智满全身
琉璃世界千手观音
云空为禅悦旨要
灵润群生观世音
慈悲救度苦众生
菩萨慈悲诸神敬仰
清净观音
干处祈求千处灵
苦海常作度人舟
海上观音
明心见性脱凡人圣
龙王朝观音
驭龙观音
娑婆界内更垂慈
得道为大法
代苦观音
静观天地观世音
口意三业拜观音
端立云头观音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

作者介绍

夏荆山,是当代佛画艺术大师,1927年出生于山东潍坊,长期旅居海外,于古稀之年回到国内。他终生信佛、学佛、敬佛、画佛,致力于佛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历经40多载的寒暑冬夏,他共完成了佛教题材绘画作品七千余幅,内容包括了佛家弟子所信仰对象的方方面面,多为工笔重彩画法,其中超过丈二的巨幅作品有500多件。夏荆山的一生以震古烁今的浩翰画卷,集中外佛画艺术瑰宝之大成,熔古今丹青妙法于一炉,不仅创下了空前数量的佛画艺术作品,还把历史悠久的中国佛画艺术提高到一个的高度。

文摘


序言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本不包含《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内容的图书简介。 --- 《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与鉴赏:从器型到釉色》 作者: [此处可填写真实或虚构的知名陶瓷史学家姓名]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真实或虚构的知名学术出版社名称] ISBN: [此处可填写真实或虚构的ISBN号,例如:978-7-5360-XXXX-X] 字数: 约1500字 导言:穿越千年的青与白 本书旨在为广大学者、收藏家及陶瓷爱好者提供一份深入、全面且兼具学术深度的宋代官窑(特指北宋汴京官窑及南宋杭州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瓷器研究报告。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时期,而官窑作为当时服务于宫廷的御用窑场,其烧造的瓷器不仅代表了宋人“尚雅致、重内敛”的审美取向,更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据了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 本书并非对已知文献的简单汇编,而是立足于对传世实物、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同时期文献记载的细致比对与交叉验证,力求剥离市场炒作的浮华,还原官窑烧制技艺的真实面貌、艺术风格的流变及其在宋代社会文化中的独特意涵。我们将重点探讨官窑体系的建立、独特的“紫口铁足”特征的成因,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下,其与汝窑、哥窑等其他名窑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技术传承脉络。 第一部分:官窑的肇始与体系建构(北宋汴京官窑) 章节一:宫廷需求的驱动力 本部分首先追溯宋徽宗时期对完美玉质感的追求,探讨定窑覆烧的局限性如何催生了官窑的出现。我们详细分析了《大观名录》等文献中关于“御用瓷器”的记载,力图构建出北宋官窑的早期生产模式。重点解析了汴京官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基于近年对特定区域的推测性研究),论证其在胎土选择、釉料配方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章节二:秘色之韵——仿古与创新 北宋官窑的初期烧造承担着仿制前代(如唐代秘色瓷)和创新“粉青”釉色的双重任务。本章通过对出土和传世的几件标志性器物进行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了其釉面“酥松”与“温润”特性的化学基础——高钙低钾的釉料结构与相对较低的烧成温度。我们重点讨论了官窑器型如何从早期的模仿,逐步发展出如“弦纹瓶”、“葵口碗”等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形制。 第二部分:南渡后的风格演变与工艺深化(南宋杭州官窑) 章节三:修内司与郊坛下:双窑并立的挑战 靖康之变后,官窑体系南迁至临安(杭州),形成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并存的局面。本章着重对比分析了这两个窑场在地理环境、原料获取、烧造规模上的差异。我们认为,修内司官窑更偏重于小件、精细的器物烧制,而郊坛下官窑则可能承担了更大体量器物的生产。通过对两者代表性器物釉色的比对,提出了“南宋官窑釉色分化论”——即并非所有南宋官窑都呈现单一的“粉青”,而是存在深沉的“灰青”和略带“蟹爪纹”的“淡青”等多种面貌。 章节四:独步千年的“紫口铁足”成因探究 “紫口铁足”是南宋官窑最具辨识度的特征之一。本章是本书的技术核心部分。我们利用元素分析技术,对器物口沿和圈足的断面釉层进行了详尽的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紫口”的形成并非简单的釉料堆积,而是胎土中铁含量在高温气氛下被还原或富集的结果,同时与口沿无釉的特殊修胎工艺密切相关。对于“铁足”的形成,我们排除了外界因素干扰,锁定为特有的垫圈烧成技术与胎土的直接反应。 第三部分:审美哲学与器用功能探析 章节五:宋人“拙、雅、静”的审美哲学 官窑瓷器并非只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理学”思想在物质文化上的投射。本章将官窑的内敛釉色、不求工巧的器型处理(如“开片”的自然生成)与宋词、宋画的意境相连接。我们论证了官窑如何通过对色彩饱和度的克制,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素以为绚”的极简主义美学,从而满足了上层社会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章节六:传世体系的重构与真伪辨析 在对官窑艺术成就的梳理之后,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了实际的鉴赏与收藏领域。我们系统梳理了清代宫廷(如乾隆、嘉庆朝的仿制)以及近代以来,欧洲、日本等地的收藏脉络。针对当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关于“哥窑”与“官窑”界限模糊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胎土颗粒度、开片形态(冰裂纹与蟹爪纹的比例关系)的鉴别标准,旨在为严肃的收藏家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辨伪工具。 结语:宋代美学的永恒回响 宋代官窑以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内敛沉静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本书希望通过对技术、历史和审美的多维度剖析,帮助读者领略其“道”与“器”的完美结合,理解这种穿越时空而来的东方雅致,如何在当今世界继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夏荆山大师的佛画,向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佛法内涵而闻名,而这本《观音妙相卷1》更是将观音菩萨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一直对观音菩萨有着特别的崇敬,而夏老先生笔下的观音,更是让我看到了无数种可能性。书中呈现的观音形象,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庄严法相,也有更加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观音菩萨无处不在的慈悲。每一幅画作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救度、关于解脱的故事,观音菩萨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似乎总能看透我们的烦恼与忧愁,给予我们慰藉与希望。书中的用色也十分讲究,既有明亮鲜活的色彩,也有沉静内敛的色调,与观音菩萨不同的示现相得益彰。对于喜爱佛画艺术,或者希望通过艺术形式增长福报、修习慈悲心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心生欢喜的书。当我拿到《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时,就被那份厚重感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庄严而又温暖的气息。夏荆山先生的画,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菩萨的妙相和愿力,描绘得如此生动感人。这本《观音妙相卷1》,更是将观音菩萨的形象展现得千姿百态,各有风采。我喜欢书中对观音菩萨神情的细致描摹,无论是静谧的沉思,还是慈祥的注视,都充满了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私的爱。书中的构图也非常巧妙,背景的布置,色彩的搭配,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观音菩萨的圣洁与庄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幅画,观音菩萨的眼神仿佛在向我诉说,给予我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对于佛教爱好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扇通往智慧与慈悲的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法,感悟生命的真谛。

评分

我本来就对佛教文化和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能接触到《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真是太幸运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精致”和“神圣”。夏老先生在佛画领域的成就毋庸置疑,他所描绘的观音形象,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佛像的刻板印象。这里的观音,既有威严端庄的一面,又不失女性的柔美与慈祥,眼神里饱含着对众生的关爱,让人心生敬畏,又感到无比亲切。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述着观音菩萨的传说和示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处理,比如观音手上的莲花,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仿佛带着露珠;衣纹的褶皱,流畅自然,极富动感;背景的祥云和宝光,更是衬托出观音菩萨的庄严与神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修行指南,通过欣赏这些画作,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观音菩萨的无量功德和慈悲心,也激发了我对佛法更深的探究欲望。

评分

这套《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我拿到的是第三卷,《观音妙相卷1》,封面就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气息,还没翻开,就忍不住被那份艺术的虔诚所打动。夏老先生的画作,我一直都非常景仰,他笔下的佛陀、菩萨,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堆砌,更是将深厚的佛法意境融入其中。尤其是在描绘观音菩萨时,那种慈悲、智慧、悲悯的眼神,栩栩如生,仿佛能够穿透时空,直抵人心。每一笔勾勒,都蕴含着无量的功德和精湛的技艺,无论是观音的衣袂飘飘,还是手中的法器,亦或是周遭的祥云宝光,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细致的描绘,让我们能够窥见观音菩萨的种种示现,体悟到她普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十分精美,色彩还原度很高,即使是初次接触佛画艺术的朋友,也能感受到这份作品的珍贵。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感受夏老的艺术魅力,也希望通过这些画作,能进一步增长我的信心和智慧。

评分

我是一位对佛教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者,这次有幸购得《夏荆山佛画艺术全集3(观音妙相卷1)》,真是如获至宝。夏老先生的画作,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创新,在当代佛画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本《观音妙相卷1》更是集中展现了他在观音题材上的精湛技艺。我最欣赏的是夏老先生对观音菩萨眼神的刻画,那双眼睛里饱含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既能洞察世间的苦难,又能给予众生无量的安慰。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和严谨的推敲,无论是人物的姿态,还是服饰的纹理,抑或是周围景物的点缀,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毫无斧凿之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不同观音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观音菩萨的千变万化,也体现了她随顺众生的慈悲愿力。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色彩饱和,细节清晰,充分还原了夏老先生原作的风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