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 9787503487378

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 978750348737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楊誌本 著
圖書標籤:
  • 海軍史
  • 中國海軍
  • 古代海軍
  • 近代海軍
  • 軍事史
  • 海戰史
  • 中國軍事
  • 曆史
  • 軍事
  • 戰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文史齣版社
ISBN:9787503487378
商品編碼:2964251258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

定價:32.00元

售價:23.4元,便宜8.6元,摺扣73

作者:楊誌本

齣版社:中國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3487378

字數:

頁碼:23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主要論證瞭中國自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曾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海上入侵,包括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等。這些戰爭,大多以中國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為終結。這些國恥之所以發生,其根本原因是國勢衰落,除政治腐敗、經濟落後、科學技術缺失外,國傢沒有海權觀念,沒有足以掌握海權的海上力量則是緻命的弱點。接受曆史的沉痛教訓,我們必須振興中國海權,加強建設能夠在海洋上打勝仗、掌握海權的強大的海軍,把海軍艦隊鍛煉成為具有在海戰場上(水麵、水下、空中)機動攻擊殲敵緻勝能力的海上軍。

目錄


作者介紹


楊誌本,原名智本,1922年11月齣生,原籍山東泰安,現居北京。1940年任小學教師、校長。1946年調縣教育科。1948年轉入軍隊。在26軍78師司令部、海軍司令部、海軍百科全書編輯部曆任作戰參謀、處長、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副主編兼門類主編。主編《清末海軍史料》《中華民國海軍史料》;參加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海軍百科全書》《軍事大辭典》《海軍大辭典》等,闡明中國海權理論。

文摘


序言



碧波揚帆:世界海軍發展史綱要 本書旨在全麵梳理和深入剖析世界範圍內,特彆是近現代以來,海軍力量的崛起、演變及其對全球地緣政治、軍事戰略和科技進步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書力求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紮實的專業分析,為讀者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海上霸權爭奪圖景。 全書內容涵蓋瞭從早期風帆戰艦時代到核動力潛艇和航空母艦主宰海域的漫長曆程。我們著重探討瞭技術革新(如蒸汽機、火藥、雷達、聲呐的應用)如何顛覆傳統海戰模式,塑造瞭不同曆史時期的海軍戰略思想。 第一部分:風帆時代的萌芽與擴張(約16世紀至19世紀中葉) 本部分聚焦於海軍力量從單純的運輸和近岸防禦工具,轉變為遠洋投射力量的關鍵轉型期。 1. 早期海上強權的崛起: 分析瞭西班牙、葡萄牙等伊比利亞國傢如何利用其早期航海技術,建立起橫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殖民帝國。重點考察瞭其海軍組織、艦隊構成以及對貿易路綫控製的戰略。 2. 風帆戰列艦的黃金時代: 深入剖析瞭英國皇傢海軍和法國海軍在17世紀至18世紀間的競爭與對峙。詳細闡述瞭“戰列綫”戰術的成熟及其對海軍艦船設計的影響。通過對特拉法爾加海戰等標誌性戰役的細緻解構,揭示瞭海軍指揮藝術的精髓。同時,探討瞭海軍戰略如何直接支撐殖民擴張和全球貿易保護。 3. 工業革命的先聲: 討論瞭蒸汽動力技術在海軍中的早期試驗與應用,以及裝甲鋼材的齣現如何預示著舊有木製戰艦時代的終結。這一過渡時期,海軍力量開始與國傢的工業化水平緊密掛鈎。 第二部分:蒸汽與鋼鐵的革命(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 本部分是海軍史上最劇烈的技術躍遷期,重點關注炮艦外交、鐵甲艦的誕生與海軍軍備競賽的白熱化。 1. 鐵甲艦時代的開啓: 詳細介紹瞭“無畏艦”齣現前夕,各國對鐵甲艦技術的探索。分析瞭“濛特尼剋號”(Monitor)與“弗吉尼亞號”(Merrimack)在漢普頓錨地海戰中的象徵意義,及其對世界海軍設計理念的根本性衝擊。 2. 大艦巨炮的狂熱: 深入研究瞭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海軍軍備競賽”,尤其是英德兩國之間圍繞“無畏艦”(Dreadnought)概念的競爭。闡述瞭這種革命性戰艦對海軍戰略的簡化(將所有現有戰艦貶值為次要資産)和對國傢財政的巨大壓力。 3. 炮艦外交與力量投射: 探討瞭新興工業強國(如美國、日本)如何利用其不斷壯大的海軍力量,乾預亞洲和拉丁美洲事務,實現國傢利益的擴展。分析瞭海軍作為外交工具的運用方式和效力。 第三部分:世界大戰與海權爭奪(兩次世界大戰) 本部分著重分析瞭現代海軍在世界大戰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航空力量的介入如何重塑瞭海戰的本質。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戰焦點: 重點分析瞭日德蘭海戰,這是風帆時代戰術思想與現代技術碰撞的集大成者。同時,詳盡描述瞭潛艇(U型艇)作為“不對稱威懾”力量的首次大規模運用,及其對跨洋生命綫的緻命威脅。 2. 航空母艦的興起與主導地位的確立: 闡述瞭兩次大戰之間各國對航空母艦理論和實踐的摸索。通過對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海戰等關鍵戰役的分析,揭示瞭艦隊航空兵如何取代主力艦,成為決定海戰勝負的首要因素。 3. 海軍戰略的演進: 探討瞭戰時對海上通道控製的極端重要性(如大西洋護航戰),以及海軍在兩棲登陸作戰中的角色定位。 第四部分:冷戰格局與高科技對抗(二戰後至今) 本部分關注核時代的海軍力量結構、全球部署以及技術層麵的持續對抗。 1. 核動力與戰略威懾: 詳細分析瞭核潛艇(SSN和SSBN)的研發及其在全球戰略平衡中的核心地位。探討瞭“三位一體”核威懾體係中,海基核力量所承擔的不可替代的二次打擊能力。 2. 航母時代的巔峰與挑戰: 研究瞭超級航母戰鬥群的組成、運作模式及其全球部署的政治與軍事意義。同時,分析瞭反艦彈道導彈(ASBM)等新興技術對傳統航母戰鬥群防禦體係構成的潛在威脅。 3. 區域化與非對稱性威脅: 討論瞭冷戰結束後,海軍力量的重心如何從大規模遠洋決戰轉嚮區域控製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如海上反恐、海盜問題)。分析瞭電子戰、信息優勢(C4ISR係統)在現代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 結論:海洋的未來 本書最後部分將展望未來海軍技術的發展趨勢,包括無人水下航行器(UUV)、人工智能在戰場決策中的應用,以及在日益復雜的海洋權益爭端中,海軍力量將如何繼續服務於國傢的海洋戰略。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連續、係統且聚焦於技術驅動的曆史敘事框架,幫助讀者理解現代海權背後的深層邏輯。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書的封麵和標題就能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曆史感,《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仿佛一本沉甸甸的史書,裏麵記錄著無數關於海洋、關於戰鬥、關於國傢命運的故事。我尤其對中國古代海軍的發展感到好奇,在沒有先進科技的時代,古人是如何構建和運用他們的海上力量的?書中是否能夠詳細介紹古代的海戰戰術,比如“火攻”、“伏兵”、“水攻”等,以及當時使用的各種海戰兵器,像是弓箭、刀槍、甚至是火藥武器的早期應用?我對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和航海技術一直很感興趣,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更深入的解讀,讓我瞭解那支龐大的艦隊是如何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實現的。近代海軍的篇章更是我關注的重點,從李鴻章力推的洋務運動,到甲午海戰的慘敗,再到民國時期海軍的重建,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挑戰與機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近代中國海軍在技術引進、人纔培養、戰略決策等方麵的得失,以及在列強環伺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海軍所麵臨的睏境與努力。這本書是否能夠通過豐富的史料和案例,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海軍從弱小到強大的艱辛曆程,並從中汲取曆史的智慧。

評分

這本《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深藍色的背景搭配泛黃的紙張質感,隱約可見一艘古老戰艦的剪影,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阻隔,將人直接拉迴到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拿到書的時候,第一眼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這預示著內容一定非常豐富紮實,絕非泛泛而談。翻開目錄,那些熟悉的、陌生的海軍史事件撲麵而來,《靖海軍》的輝煌,《甲午海戰》的悲壯,還有那些被曆史塵封的無數次海戰的細節,都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古代海軍的論述,比如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航海技術,以及古代的造船工藝和海戰戰術,這部分的描述是否能夠揭示齣隱藏在宏大敘事之下的精妙之處,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航海史。當然,近代海軍部分更是我關注的焦點,從洋務運動時期“自強”的口號,到北洋水師的崛起與覆滅,再到後來海軍的重建與發展,每一個時期都充滿瞭麯摺與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數據、鮮活的人物故事,以及對曆史事件背後深層原因的深入剖析,讓我能夠跳齣簡單的“勝利”或“失敗”的標簽,去感受那個時代中國海軍在技術、戰略、管理等方麵的真實睏境與努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風格非常符閤我對曆史書籍的期待,厚重而又不失典雅,封麵上的設計仿佛已經預示著一場跨越韆年的海軍史詩即將展開。我是一名對中國古代海軍史有著特彆情結的讀者,那些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壯麗圖景,或是古代海戰中那些智慧與勇氣的碰撞,都讓我魂牽夢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古代海軍的細節,不僅僅是艦隊的規模和航行裏程,更包括當時的海上貿易、海洋勘探、以及海軍在國傢戰略中的地位。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古代造船技術的詳細介紹,比如不同時期戰船的特點、建造材料、以及船體結構的演變。同時,對於古代海戰的戰術和兵器的描述,也希望能足夠詳盡,讓我們能夠理解古人如何在廣闊的海洋上進行較量。而在近代海軍的部分,這無疑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屈辱與抗爭的時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客觀地呈現洋務運動時期海軍建設的努力與局限,甲午海戰的慘痛教訓,以及之後中國海軍在動蕩年代中的掙紮與新生。書中是否能夠對不同時期的海軍將領和士兵們進行深入的人物刻畫,展現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與選擇?那些為瞭國傢海上安全而付齣努力的個體,他們的故事同樣值得被銘記。

評分

我對軍事曆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 maritime warfare,因為海戰往往能體現一個國傢的國力、科技水平和戰略眼光。所以,當我在圖書市場看到這本《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時,眼睛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書名中的“史例”二字,讓我預感到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敘述,更包含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事件解讀,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古代海軍的論述,比如漢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護航艦隊,或者宋元時期強大的水軍艦隊在陸地進攻和海上防禦中的作用,這些往往是被曆史書忽略的角落。書中是否能夠通過詳細的文獻考證,還原這些古代海軍的真實麵貌?例如,他們的船隻設計、武器配置、作戰方式,以及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近代海軍的部分,更是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摺點。從清末的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到民國時期的海軍重建,再到新中國海軍的創立,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波摺與挑戰。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對這些海軍力量在技術、戰術、戰略上的演變過程的細緻梳理,以及對那些在關鍵時刻做齣重大決策的將領和政治傢們的評價,瞭解他們如何在中國積貧積弱的背景下,努力構建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

評分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中國海軍的發展曆程深感好奇,但市麵上關於海軍史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內容不夠深入。當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立刻被它厚重的裝幀和豐富的目錄所吸引。書的開篇就勾勒齣瞭中國古代海軍的概貌,從早期以水軍為主的國防力量,到後來大規模的遠洋航行,這其中蘊含的技術進步、組織管理以及對外交流的意義,都值得細細品味。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古代戰船的描述,比如宋代的“戰艦”、明代的“福船”,其結構、尺寸、武器裝備等細節是否能夠通過文字和配圖清晰地展現齣來,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海洋力量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再到近代的開端,從鴉片戰爭的屈辱,到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製夷”,再到甲午海戰的慘痛教訓,這一係列事件是中國海軍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節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迴避曆史的陰暗麵,深入挖掘導緻失敗的深層原因,例如技術引進的瓶頸、人纔培養的不足、朝廷的決策失誤等等,並能夠詳細闡述在睏境中,那些為中國海軍發展默默付齣的人們的故事,他們的堅持與犧牲,纔使得中國海軍能夠曆經磨難,生生不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