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汇编 9787547419533

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汇编 97875474195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骏杰,吴峰敏,门贵臣 著
图书标签:
  • 清史
  • 海军史
  • 报刊史料
  • 近代史
  • 史料汇编
  • 清末
  • 军事史
  • 中国近代史
  • 史学
  • 档案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19533
商品编码:296444271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汇编 作者 马骏杰,吴峰敏,门贵臣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 9787547419533 出版日期 2016-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的整理、汇编。其文字原散见于自民国以来的各种报纸、杂志、会议记录等各类刊物或文件。作者加以整理、编校、注释、汇编。力求程度上保证其完整性与可靠性,使其成为海军史研究的手资料。



   作者简介

  马骏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全军教师,长期从事军事历史与军事思想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著有《中国海军长江抗战纪实》《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甲午!甲午!》,编有《民国时期中国海军论集》《民国时期外国海军论集》等。


  吴峰敏,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军事文化和军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门贵臣,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军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在《政工导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有《被遗忘的战争瞬间》等。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晚清海疆风云录:近代中国海军的兴衰与转型(1840-191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晚清时期中国海军发展历程进行深度剖析的一部学术专著。它聚焦于自鸦片战争爆发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探索建立和重塑近代化海军的艰辛历程。全书以时间为轴,以重大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中国海军从“船坚炮利”的初期设想到最终走向衰败的复杂历史脉络,旨在揭示其深层次的结构性困境与转型中的阵痛。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萌芽与模仿”、“洋务的实践与困境”、“甲午的惨痛与反思”,以及“残局与新生前的挣扎”。 第一部分:萌芽与模仿——近代海军的早期尝试(1840-1870年代初) 这一部分着重探讨鸦片战争后,清廷对西方海军力量的初步认知与被动反应。在东南沿海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建立“水师”的初步探索。我们详细考察了以地方督抚为主导的“船厂”和“水师”的创建工作,如福建船政局的建立及其对技术引进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早期船舰的制造模式——主要依赖向英法等国订购或仿制,这种依赖性如何从一开始就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技术与资金的隐患。同时,也梳理了在这一阶段,清廷内部对“海防”与“陆防”的优先顺序的争议,以及这些争议如何影响了海军建设的资源分配。 第二部分:洋务的实践与困境——北洋、南洋、福建三洋的并存与竞争(1870年代中后期至1894年) 本书的核心部分之一,深入探讨了李鸿章主导的北洋水师的崛起与鼎盛。通过详尽的史料,重现了北洋水师如何吸收德制军舰、建立成建制、有训练体系的近代化海军。然而,研究并未止步于表面的繁荣,而是深入挖掘了隐藏在其背后的结构性矛盾:资金的挪用与截留(特别是从海军经费转入修筑铁路和支持陆军的案例),派系间的掣肘与不合作(如南洋与福建水师在人事、装备标准上的差异),以及训练体系的僵化——即如何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清朝固有的文官政治体系、冗杂的监察制度相冲突。这一部分详述了海军军官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威海卫水师学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现象,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甲午的惨痛与反思——军事灾难对国家认知的影响(1894-1898年) 甲午战争的爆发与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是全书的转折点。我们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军事细节——从黄海海战的战术失误到威海卫的最终陷落,更重要的是,聚焦于战后的“震撼与反思”。这部分分析了战争如何彻底击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军事领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战后,清政府被迫进行新一轮的海军重建。重点考察了“自强”口号下,海军采购与建设的“短平快”策略,以及其在政治上的急功近利,即急于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通过象征性的海军力量来维护宗主国地位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往往缺乏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 第四部分:残局与新生前的挣扎——光绪末年海军的重组与困境(1899-1911年)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阴影下,清政府启动了“筹建新海军”的计划,试图重建一支面向未来的海军力量。本书审视了这一时期海军建设的特点: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建设,以及对留学生人才的启用。然而,此时的清政府财政已极度紧张,地方权力进一步膨胀,中央对海军的控制力持续削弱。我们详细分析了新海军的舰船构成、人才流动,以及在辛亥革命前夜,海军内部的政治立场与对朝廷的忠诚度问题。最终,这支试图重塑的“新海军”,在关键时刻未能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坚强力量,反而成为历史变革的参与者。 【本书特色与价值】 本书并非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试图从政治生态、财政机制、人才培养、技术依赖、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对晚清海军的“系统性失败”进行批判性考察。它强调,晚清海军的命运,不仅仅是技术或战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晚清体制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所体现出的结构性无能的表现。通过对大量档案、奏折、中外报刊原始资料的交叉验证,本书旨在为理解近代中国国家能力建设的艰难历程,提供一个聚焦于海洋力量的独特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近代海军史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了。它汇集了清末报刊上关于海军的史料,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一直觉得,报刊作为当时最直接、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最真实地反映社会的面貌和历史的进程。而晚清时期,正是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历史充满了曲折与复杂。我想,通过这些报刊上的零散记录,我们或许能拼凑出更为完整、更为生动的海军发展图景。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当时关于海军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以及海防战略等方面的报道。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晚清海军的成就与局限,更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启迪未来。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中的文字,仿佛带领我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硝烟与变革的年代。那些古老的报刊,在岁月的洗礼后,依然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记录下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声音。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舰船建造、海战部署、以及水兵生活的细节描写。我一直对晚清海军的服饰、饮食、训练方式等充满兴趣,想知道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我们的海军将士是如何克服困难,保家卫国的。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求知欲。我喜欢这种文献汇编类的书籍,它不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经过作者的解读和阐释,而是直接呈现原始的资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种“原生态”的历史,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我期待能够从中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填补我对那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到惊喜和兴奋。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晚清海军发展历程的资料,而这本《清末报刊载海军史料汇编》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变迁,就必须深入到当时的社会肌理中去,而报刊就是最直接的窗口。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海军作为国家强大的象征,其发展历程更是跌宕起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当时社会各界对海军建设的看法,了解海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以及那些为之奋斗的仁人志士的努力。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关于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运作情况,以及晚清海军的改革措施等内容尤为感兴趣。我相信,这些原始的史料,能够带给我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为真切的感受,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那个伟大的时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真实,就藏在那些细碎的、不经意的记录之中。而晚清的报刊,恰恰是这样一些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碎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理和研究这些珍贵史料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感受那个时代海风的咸湿,去聆听战鼓的轰鸣,去体味那些海军将士的家国情怀。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海军院校的建立、水兵的训练科目、以及舰船在不同海域的巡航记录。我想知道,在那个列强环伺的时代,我们的海军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逐步壮大的。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其中的金子。我期待它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更接近历史的真相,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厚重且带有历史沉淀感的封面,配上烫金的书名,还没翻开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史料气息。我特别喜欢这种厚实的书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书页的纸质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劣质纸,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手感,而且字迹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对晚清那段历史,尤其是海军的崛起与衰落充满好奇,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了悲壮与无奈的时期。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那些被遗忘的往事,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海上的风云变幻,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战舰,那些为了国家命运而奔走的将领,以及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奉献的普通士兵。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关于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关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