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是“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开启了红学研究的新气象。《红楼小札》辑录其代表作《读〈红楼梦〉随笔》《〈红楼梦〉中关于十二钗的描写》《乐知儿语说〈红楼〉》。俞平伯的红学研究另辟新径,将历史考证与文学鉴赏高度结合,解读深入浅出,点评妙趣横生,博学与思辨共存,艺术与人生通融,投射出作者独特的思想魅力、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红楼小札》是读懂《红楼梦》的入门书和必读书。
##《随笔》尚近随文解义一路,《儿语》已臻若即若离之境。不知潜山有没有读过《儿语》。可惜这个版本错字很多。香港三联版的封面是真好看,有机会应该收一册。
评分##作者这些话倒是点醒了我,万不可舍本逐末。 人人皆知红学出于《红楼梦》,然红学实是反《红楼梦》的,红学愈昌,红楼愈隐。真事隐去,必欲索之,此一反也。假语村言,必欲实之,此二反也。老子曰:“反者道之用”,或可以之解嘲,亦辩证之义也,然吾终有黑漆断纹琴之憾焉。 笔者躬逢其盛,参与此役,谬种流传,贻误后生,十分悲愧,必须忏悔。
评分袭人真是量窄阴险之人吗?我实在不愿这样以为。 “藕、菂、蕊官三人的故事暗示后回宝、黛、钗三人的结局”,于我是大启发。 后几篇,俞老严谨考证者少,多为陈情抒怀,大抵已逾其文,而近其精神矣。所谓“近其精神”,却又乏据可援,终难具论,便只虚玄惝怳中托身于黄土了。
评分##虽然有些语句不得不透出时代特征,但是整部小书,信息量巨大,没有一句废话,读来酣畅淋漓。红楼读物还是要读过去名家的文章啊!这才有真材实料。
评分##看那个时候的白话文还是很累,功底不够。先生考究得细致,许多都是没看到过的。最同意的就是小说人物与作者的关系。
评分##看那个时候的白话文还是很累,功底不够。先生考究得细致,许多都是没看到过的。最同意的就是小说人物与作者的关系。
评分##对回目的分析很有见地(我在看到本书之前不曾留意过回目问题),对晴雯、袭人的分析我也很认同的。尤其是指出《芙蓉女儿诔》多用《庄子》《离骚》典故
评分##作者论证的“晴为黛影,却非黛副”与“袭为钗副,却非钗影”看的特别过瘾。总之袭人在我心里的形象又愈加“猥琐促狭”了。
评分##每一位红学家都说自己搞的不是红学,并且鄙视同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