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的影像:帕索里尼访谈录

异端的影像:帕索里尼访谈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第 Ⅰ 部分
朱塞佩·卡尔迪洛对帕索里尼的访谈
引言:帕索里尼精神路易吉·丰塔内拉003
1.帕索里尼的声音 003
2.平民诗人帕索里尼 005
3.第一次来纽约 007
4.1966—1969 辉煌岁月 014
5.纽约,1969 年 017
6.《新戏剧宣言》:思想舞台演出的真正的主人公 021
7.诗歌:超越时间、空间和任何形式的消费主义 025
朱塞佩·卡尔迪洛对帕索里尼的访谈 030
第 Ⅱ 部分
奥斯瓦尔德·斯塔克等对帕索里尼的访谈
文化背景:家庭、社会、政治与电影077
《乞丐》100
《罗马妈妈》108
《软奶酪》113
《爱情集会》和《愤怒》118
《马太福音》及幕后故事123
《大鸟与小鸟》141
《从月亮所见到的地球》和《云是什么?》151
《俄狄浦斯王》和《爱情与愤怒》173
工作风格、计划和戏剧182
电影与理论196
《定理》和意识形态危机207
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一千零一夜》213
政治与性:帕索里尼评萨德217
《萨罗或索多玛的 120 天》234
附录 帕索里尼生平与创作年表 254
帕索里尼影片一览 262
译后记 26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帕索里尼对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过程的一次总体回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时任意大利驻美国使馆的文化参赞朱塞佩·卡尔迪洛1969年在纽约对帕索里尼的录音采访,后由纽约大学意大利文学教授、美国意大利诗歌研究会主席、批评家路易吉·丰塔内拉整理而成。在整理这段访谈时,路易吉·丰塔内拉曾说:“听这份珍贵的录音,仿佛亲身感受到了60年代末的那些不平凡的岁月。”第二部分为著名文化记者奥斯瓦尔德·斯塔克1968年在罗马期间对帕索里尼进行的历时两周的采访,这份不可多得的访谈录从1969年出版以来,成为研究帕索里尼的著作引用最多的文字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部分朱塞佩和帕索里尼的访谈非常精彩,关于帕索里尼本人对自己的思想解释内容量也比较大。第二部分童年回忆。后面关于帕索里尼谈自己的电影作品,问答过于浅入浅出,但一定程度上对理解帕索里尼拍摄动机还是有帮助的(本来该打四星,还有一星出于对帕索里尼作品的热爱。)

评分

##其实更多内容不是写电影的,也没有多少帕索里尼的电影或者文学理论。比较好的是第一部分,谈的非常具体很细至,也有帕索里尼本人对自己理论的解释。后面一大半谈电影的部分就感觉更多是在从帕索里尼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谈论意大利社会,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六十年代末以及生命三部曲篇幅很少,而且流于最粗浅的讨论,给我的感觉是,对谈者几乎都不太懂电影,也不懂谈论美学,只知道揪着热点穷追猛打。从帕索里尼的各种应答中,看得出来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他大部分的理论用语都是实用范畴的,所以他的符号学,精神分析,甚至马克思主义都投射在了他所谓的“现实”中,成为了他电影的一个重要的源头。

评分

##《萨罗》是理解帕索里尼艺术创作整体和后期思想转向的关键,在此之前,性是对权力的嘲讽,在此之后,性是义务(恩惠),是强加的自由。失望和反复熄灭的热情使他的眼睛更加敞亮,可惜这部“尝试拍摄的关于现代社会的第一部影片”也成了最后一部影片。另外,在电影审美方面,大抵只有能欣赏帕的人和我才会有交流的空间。

评分

##读的时候一直内心弹幕满屏的nein…wth? exmoi? 的状况也是从未有过…神奇的帕索里尼。电影美学符号学其实分析较少,大多在讨论哲学。对此我还想半quote一下某片里面我希的一句话, Ich kann keinen ‘etw’ erleiden.

评分

##"詩歌是某種持續地徘徊於意義和聲音之間的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詩意就是詩歌的內容,他有自己的特定語言,這種語言既不是修飾性的,也不是敘事用的,而是詩意語言自身意識的表現" 終於能明白為何之前在圖書館找到的英譯帕索里尼詩集無法擊中我的原因......某種聲音的表現無法還原......只能有種見樹不見林的感覺.......

评分

##读的时候一直内心弹幕满屏的nein…wth? exmoi? 的状况也是从未有过…神奇的帕索里尼。电影美学符号学其实分析较少,大多在讨论哲学。对此我还想半quote一下某片里面我希的一句话, Ich kann keinen ‘etw’ erleiden.

评分

##沒有期待中的驚艷,但是依然可以從谈话中一闚帕索里尼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他的文化背景。他是一個矛盾,熱情,又敏感的人,對生命,政治,文化和當下的世界都充滿了探索和批判的熱忱。他不止是一個電影導演,詩人,文學家,馬克思主義者,社會活動家,同性戀者,更是一個葆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現代人。

评分

##太好了。

评分

##《萨罗》是理解帕索里尼艺术创作整体和后期思想转向的关键,在此之前,性是对权力的嘲讽,在此之后,性是义务(恩惠),是强加的自由。失望和反复熄灭的热情使他的眼睛更加敞亮,可惜这部“尝试拍摄的关于现代社会的第一部影片”也成了最后一部影片。另外,在电影审美方面,大抵只有能欣赏帕的人和我才会有交流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