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符合国际规范的学术语言,阐释中国制度、模式和道路,其主旨是基于多学科的研究视域,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的理论维度,来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体制的法理原则、政治基础、经济绩效和治理逻辑。所谓 “中国新叙事”,是试图构建一种创新性的语言,阐述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使得中国道路和模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叙事,用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它在逻辑上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治国理政智慧,自鸦片战争以来全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体国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现代化国家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同时面向未来,体现着继往开来,为实现“两个百年”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景。
##算是开拓之作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向中国讲好世界故事,是两位一体的,姚洋老师等做出了示范,期待我将来也能参与其中
评分##有人打一星是因为前面三章,我却觉得这三章最精彩。后面那些东西里面,张牧扬那一章还比较有趣,说官员的调动是为了解决一个测量能力的问题。这个想法比较有趣(虽然我也没有完全被说服)。其他那些实证章节也可以翻一翻,但意思不大。 姚老师的第一到第三章非常有趣,构建了一个以中性政府为核心的框架。你可以不认可这个框架,但是我整体感觉这个框架内部逻辑是自洽的。而且很多人觉得姚老师搞儒家没前途,其实正体现他所谋者大,一切理论都有假设,那些无法验证的假设一般就是一个哲学基础,他在搭建这个哲学基础。前三章提出了非常多有趣的观点,与美国政治学理论框架非常不同,我读完还是觉得很eye-openning的。
评分##侧重于从微观治理角度加入“中国模式”的讨论,但依然无法回答如何有效加总民意,如何保证overall regime accountability,这都不是设计官员激励机制能解决的问题。姚洋写的第一章是最具系统性的论述,相比两年前的英文原文似乎有所删减。其余,张牧扬官员调动一章最佳,总结了不少近年的中国政经实证研究。
评分##侧重于从微观治理角度加入“中国模式”的讨论,但依然无法回答如何有效加总民意,如何保证overall regime accountability,这都不是设计官员激励机制能解决的问题。姚洋写的第一章是最具系统性的论述,相比两年前的英文原文似乎有所删减。其余,张牧扬官员调动一章最佳,总结了不少近年的中国政经实证研究。
评分##内容挺好的,工具视角下的中国政经,但非要以中国自信的论调加以包装,格调降得太低,尤其是姚洋的中性政府论,3.5吧
评分徐高推荐,诸神之争。起首几篇能起到参与诸神之争的作用估计,后面的比较具体了。有研究两会与矿难数量相互关系的,估计可以同样解释疫情起初未能及时上报的原因。法学的最看不下去…周黎安的影响貌似好大,一直看到好几篇都是基于锦标赛理论。
评分##三星给姚洋的三篇,一星给聂辉华。学者功力对比这下差距太大。政治哲学的学者思辨功力..其他的那些“小兵”...哎。数学真的是帮大忙,最好的脑子帮你把错误推理排除了。除了封面,没有任何恶心人的东西,姚洋我很喜欢
评分##有人打一星是因为前面三章,我却觉得这三章最精彩。后面那些东西里面,张牧扬那一章还比较有趣,说官员的调动是为了解决一个测量能力的问题。这个想法比较有趣(虽然我也没有完全被说服)。其他那些实证章节也可以翻一翻,但意思不大。 姚老师的第一到第三章非常有趣,构建了一个以中性政府为核心的框架。你可以不认可这个框架,但是我整体感觉这个框架内部逻辑是自洽的。而且很多人觉得姚老师搞儒家没前途,其实正体现他所谋者大,一切理论都有假设,那些无法验证的假设一般就是一个哲学基础,他在搭建这个哲学基础。前三章提出了非常多有趣的观点,与美国政治学理论框架非常不同,我读完还是觉得很eye-openning的。
评分##本书的理论创新意义和中国道路意义远大于其细节上的欠缺,比一个问题的好解答更重要的,是提出一个好问题——这也正是国发院长期规划的“大战略”。这少的一星源于确实会影响读者体验的细节论证:只凭借经验证据,而非系统的理论架构来完整表现一个设想是不够的。我们可以说一个理论本身存在争议;但是没有成为体系的理论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这一点需要注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