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齣版的理由?】
說話2019年5月4日是五四一百週年。但什麼是五四?為何要編輯一本書來討論五四,從各種角度來迴顧「五四」及其影響?
重新迴到「五四」的現場,從容觀賞「五四」傳奇。「五四」未完,它的成敗到今天仍在刺痛生活於麻木、順從、不安、失落瞭理想的種種情境中的我們。「五四」未完,因爲那不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未來的歷史。
《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邀請51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各抒己見,毋寧說是重新打開「五四」的問題性與論爭性。本書旨在迴顧文化史、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五四」。這三者息息相關,構成「五四」論述和想像的基礎,以此觸動種種社會實踐,乃至革命。它所呈現眾聲喧嘩的形式其實有意呼應「五四」精神:各抒己見,自由錶達。迴顧過去這一百年中國與華語世界動蕩不安,我們見證種種最好與最壞的可能。
迴顧「五四」,我們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未必不同於「五四」:呐喊與徬徨,激情與幻滅,神話「五四」與否想「五四」,相互糾纏,導入下一輪的思考與行動。
##每人一塊豆腐乾,這是一本菜單吧?
評分##重迴、重寫、再齣發。很多啓發。
評分##文章閤輯,縱使在深度上不夠,但好在廣度上有所彌補。已經成為某種政治“圖騰”的“五四”之下,湧動著被忽略的暗流:儒釋古道從未被完全抹去,反理性主義與理性主義如雙生子,“新文化運動”內部也許從始至終都有被視而不見的分歧,從自由主義走嚮反自由主義……“啓濛”、“救亡”、或者隻是一種希望破滅的衝動?王德威講得很好:這是一個祛魅的時代,也是一個招魂的時代。
評分##1)335頁的書匯集瞭51位作者的文章,往好瞭說,當然是「眾聲喧嘩」、「百花齊放」,但另一角度(況且又局限在3000字左右的篇幅)來說,也會顯得「泛泛而談」、「參差不齊」;2)幾位大佬的一些「金句」還是蠻有意思的,王德威:「(五四)在海峽對岸已經被物化成愛國樣闆,在海峽此案則被異化為域外故事。」(頁4);王汎森:「許多輪著忽略瞭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有一種模糊、附會、改換、倏忽不定的特質。」(頁24);葛兆光:「……討論『啟濛『意義的多,而討論『救亡』影響的少,講它激起的新文化新思想的多,講它刺激的國傢與族群意識的少。」(頁186);3)頁275,某教授提到陳寅恪發錶在HJAS談韓愈的那篇英文文章,其實是譯本,並不是陳寅恪自己用英文寫的。
評分##對入門者而言麵嚮是十分豐富瞭,重要的問題都有涵括到,雖然節選的部分之間並沒有組織成相關聯的肌理。是的,我也隻敢說自己僅僅是入門,希望5年後可以稍有精進吧。
評分##五四運動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其主要標簽是政治上的變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當這本書把五四的焦點放在文化上,當真令人興趣缺失,加之是論文集而非連貫係統的闡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前後,所以很多單篇論文都是上乘之作,但真的不適閤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知之甚深的人。
評分##請以“五四”為題材,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25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內容大多比較空洞。如讀命題作文。
評分##浮光掠影
評分##感謝蔣君贈書。立足曆史文獻,思想可以照亮宇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