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弱史

虛弱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皮國立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導讀:如何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中國史?── 王文基
書序:當我們一起虛弱
緒論:恐懼「虛弱」的時代
一、緣起
二、研究迴顧
三、近代史的小關懷與大視野
四、全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 性慾與健康: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之身體論述
一、前言
二、中西醫文化對「節慾」身體觀建構的異同
三、手淫、遺精之害的身體建構
四、中西「慾」之疾病觀點
五、節慾的中西日常技術
六、本章小結
第二章 從「補腎」到「荷爾濛」療法:民國時期新式抗病技術與日常生活
一、前言
二、疾病與社會:新療法的背景
三、處在新、舊身體觀交會的近代中國醫學
四、日常疾病、藥物與荷爾濛之關係
1.「性疾病癥候群」:失精、不孕與陽萎
2.外感熱病與肺癆
3.戒煙法
4.神經衰弱與精神病
5.日常生活的性別視角:追求青春與美感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縱慾與神經衰弱:憂鬱的歷史與身體
一、前言
二、傳統醫學的論述
三、「憂鬱癥」的齣現
四、更豐富的論述:近代中醫論「神經衰弱」
五、有關「鬱」的現代討論
六、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緻病的醫療史
一、前言
二、傳統中醫的看法與治法
三、鎮靜類藥物的治療
四、補養類藥物之一:營養、血、維他命等新觀念之引進
五、補養類藥物之二:補充「精」的原質
六、是強壯藥還是春藥?
七、本章小結
第五章 當中醫遇見荷爾濛:臟器療法與科技爭議(1920~1949)
一、前言
二、內分泌學說之轉譯與應用
三、中醫對荷爾濛概念的早期理解與應用
四、荷爾濛療法的演化與應用
五、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服用歷史以壯陽,

心靈永不腎虧。

虛弱年代的強身之道、充血之愛!

從華人最害羞的軟肋切入,以醫療史的人文視野,

翻新詮釋民國社會的虛弱與情慾、藥品文化、昔時風尚。

上承明清時期的補養觀,

探索民國的性與身體,

豐饒的情感中蘊藏著堅韌的文化底蘊,

亦可謂一部東方感覺史。

西方感覺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也待急起直追,本書梳理民國(1912~1949)及其國民「虛弱感」,特別是與情慾有關的身體、疾病和藥品文化之間的相關性,從醫療史立論,著重當時中西醫學的對照,試圖將虛弱的病態與治療法融進一個性慾與疾病的世界中~~

民國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觀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冊病歷?皮國立將慾望、虛弱、疾病和藥品等四者放在史學中進行一緊密的對話與結閤,開捲《虛弱史》,適以強精固本。

◎重點提要

當我們一起虛弱

華人特別重視「補養」,簡言之就是怕「虛」。怕虛的原因不外兩端:第一是害怕虛弱的身體觀、其次則是虛弱將會導緻相當多的疾病。這種害怕虛弱的身體觀,伴隨西方醫學的傳入,而有新的轉型;民國以來,過去人們的補養、養生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齣更多對話。

禁慾V.S縱慾

傳統中醫認為,腎精氣不足時,會齣現智力減退、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發育不良等病癥。而腎精氣又常與縱慾有關,也因此大宗的補腎補養的廣告齣現在這個時代中。本書著重醫療、身體觀和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當時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

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史

本書所談的歷史,為過往所少談。以虛弱、慾望、疾病和藥品為核心,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各式的材料中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承接明清補養觀,而又能點齣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細緻地勾勒齣新式情感成形、知識係統變遷,乃至對國族、社會、文化想像改變的歷程,期許為中國近代史增添一筆色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王文基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本書之文化史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視角,也促使作者利用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性質不一的材料,細緻地勾勒齣新式情感成形、知識係統變遷,乃至對國族想像改變的歷程。

◆迄今有關神經衰弱、遺精與情慾的歷史與文學研究數量不少,而本書的貢獻與特色在於首次係統性地對相關現象進行探討,並能結閤日常生活史、中醫社會文化史及醫學思想史的研究。

◎學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林文源

輔仁大學歷史係教授/林桶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哲嘉

成功大學歷史係副教授/許宏彬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郭忠豪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陳光偉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齡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雷祥麟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蔣竹山

用戶評價

評分

##選題很有趣,也做瞭大量的文獻工作,還是很有啓發值得一讀的。一個問題是當時的百姓(病患及傢屬等)對荷爾濛等西藥的接受與反饋,以及相關心理變化等描述甚少,當然這也與此類資料很少見之筆端有關。作者一開瞭個好頭,後續仍可深挖。

評分

##以風趣幽默的筆觸描繪瞭近代西方醫學知識傳入後中西知識大雜糅、大混亂的景象,展現瞭民國醫藥行業不中不洋、亦中亦洋的奇觀。此外,皮氏作為中醫曆史研究者,頗具現實關懷,希冀透過曆史,給有誌於發展中醫之人,以曆史研究上的啓發。不過,就作者最後在結論中所總結的“啓發”以及最後幾章中所試圖作齣的諸如何為虛弱感之類的總結歸納而言,相較於其所展現民國醫療奇觀,則顯得過於單薄和老套瞭。其實呈現本身就頗具價值。

評分

##除瞭有一些囉嗦以外,都還是挺好的

評分

##作者從醫療史的角度對中國近代史進行解析,期望透過華人身體觀的形成來看“衛生”觀念在東亞的麵貌,並將“虛弱”與疾病連結,探討中西醫對身體與禁欲的“治療”。大餅畫得很好,但實質就是西醫作為現代性如何被引介、翻譯並與本土的中醫結閤,依然是中西方相遇的現代性問題。結構鬆散、引用冗餘,每一個想探討的方麵都未深入,隻能當成史料整理

評分

##題是個好題,但是感覺內容還是有點散瞭,而且內容淺嘗輒止,許多東西還能深挖。

評分

皮國立主要講瞭在民國年間西方的醫學知識在中國社會裏的傳播和轉譯的過程。他指齣,西醫的引入並未如一些人所假想的那樣摧毀瞭中醫傳統;相反地,中西醫的觀念和知識在變亂的時局中交融匯通,互為背書。在新消費文化——尤其是商業廣告——的推動下,中醫傳統和西醫科學一同塑造瞭一係列新的(和“虛弱癥”相關的)身體觀和衛生觀。皮國立同時還指齣,這一係列觀念和知識並不囿於單純的醫學話語,更成為瞭一種高度政治化的話語。正如他所寫的,“(這些新知識)小則至患病之個人,大則指陳衰弱的‘中國’”。#一個做法國史的人來看課外書

評分

##除瞭有一些囉嗦以外,都還是挺好的

評分

##選題很有趣,也做瞭大量的文獻工作,還是很有啓發值得一讀的。一個問題是當時的百姓(病患及傢屬等)對荷爾濛等西藥的接受與反饋,以及相關心理變化等描述甚少,當然這也與此類資料很少見之筆端有關。作者一開瞭個好頭,後續仍可深挖。

評分

##榜一總結的很到位瞭。總體6.5分,全書反復強調的不過是中西醫在中國醫藥市場的相輔相成,皮教授如果能精煉語句完全可以將此書縮減至200頁以內的,這樣看節約讀者更多時間。全書思路和想法都很不錯,西學影響明顯,對於一些問題確實有點隔靴搔癢瞭,一些問題可以再繼續深入做下去的,以至於總體看來像是通識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