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后面》出版于2008年,作者自言“我想我必须经历一些真正的荒野,纠结的藤蔓……经历对我是谁、何为语言、何为诗、我为何写作这些问题的种种困惑才能到达这本书”。家庭、个人和集体的经历以及诗人与宗教和文字的关系,相互交织萦绕,构成一本既复杂深邃又明晰感人的诗集。十年后,《脱衣》成为李立扬的第五本诗集,一些主题在书中重温再现,一些诗行也移植于新的诗句中,仿佛一首新的交响乐包容了从前的题材和旋律,使得耳熟之处更加铭心,簇新之处更显激荡。
##想借斯塔罗宾斯基评价雅戈泰的诗时所说的“每时每刻用生活的姿态、用感知到的世界本真的细微差别、用思想的确信来为诗歌打上标记”来总结我对这本诗集的阅读感受。 与《天堂的影子》类似,我偏爱这类给予人沉湎其中的体验型诗歌,因为整个阅读过程,诗歌语言不断唤醒我们感受的职责,而诗歌意象在眼睛后面投影出广袤的空间让我们如翩飞的鸟儿在变幻跳跃的意象密林里不断穿越,成为文本的参与者,“这种飞翔使我们内心的空旷清晰可见”, 这类型的诗歌往往没有耀眼意象的机巧组合,而是从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湖面敏锐而又准确地打捞起世界的倒影,架起从真实跃入诗的桥,让世界的广阔与内心的无垠结盟,以使我们得以体验、沉潜,享受精神与世界的亲密接触。
评分##评分怎么回事,这本起码值四星啊
评分##一般般嘛
评分##親密的土壤中有一種孤單的植被,孤單的國度裡也有無限的親密住人。『蘋果』更是作為果實、種子、秘密和譫妄加以流通,但很乾淨,哪怕作為定語也不留下誰的指紋。很喜歡的是詩中一種近乎童話的狡黠、失重和純粹,雖然它寫在悲哀的復寫紙上,雖然它攢動的是古老的不安,雖然說出它的嘴唇已經死去。
评分##这本书读不完,它具有某种广阔性,诗的语言和诗的世界仿佛不断再生着,发散着,环绕着。
评分微博上看到有人贴了《难民同胞的自助》,那句“如果你在这寄居的国度/遇见某个人,/以为在他脸上看到了/开阔的天空和开端的承诺,/那可能只意味着你站得太远,”太过punctual,因此找来读。真的很好。跟童年、家族历史、身份有关的诗很好,《火葬后》、《归家捷径》;和妻子有关的诗极好,《无聊丈夫的美德》、《持有》、《脱衣》,“也许我们学习/爱一个人,首先将这人当作客体,/然后当作存在,然后当作本质,/然后当作神的启示,也许那些都同时存在,/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更深刻的真实”,是一种不向所有人的体验敞开但是体验过会觉得他说中了的干净;宗教与生命体验的诗也好,《所属》:“我一生都活在比我伟大的事物的基座上。”
评分##一般般嘛
评分微博上看到有人贴了《难民同胞的自助》,那句“如果你在这寄居的国度/遇见某个人,/以为在他脸上看到了/开阔的天空和开端的承诺,/那可能只意味着你站得太远,”太过punctual,因此找来读。真的很好。跟童年、家族历史、身份有关的诗很好,《火葬后》、《归家捷径》;和妻子有关的诗极好,《无聊丈夫的美德》、《持有》、《脱衣》,“也许我们学习/爱一个人,首先将这人当作客体,/然后当作存在,然后当作本质,/然后当作神的启示,也许那些都同时存在,/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更深刻的真实”,是一种不向所有人的体验敞开但是体验过会觉得他说中了的干净;宗教与生命体验的诗也好,《所属》:“我一生都活在比我伟大的事物的基座上。”
评分##早课:「美」李立扬《眼睛后面》,望门之后(母亲是袁世凯孙女,父亲是毛泽东私人医生),家世多殒,童年颠沛流离——中国到印尼到美国,文字中遁隐宗教,诗歌写得深邃而震撼,有时候写的是字,有时候是鸟,鸟又是声音,声音会飞,会翻转,会坠落,落在字上,又会叫,从地图上不停逃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