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自选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从最早的《诸子的黄昏》到最近的《庾信的“记忆宫殿”》,差不多刚好跨越十年。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这本自选集代表了近些年她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抄本文化和文本的物质性如何影响到微观上文本的解读与宏观上文学史的视域重建;一是文学的“言说性”,经验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张力。
本书为《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收辑海外汉学家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成果,由其本人编纂成集,希望能体现出该学者不同时期的风貌,为读者了解特定作者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瑰丽绚烂则有之,覃思入微则无也。
评分##从中古的几篇看来,田晓菲确实是宇文所安最忠实的学生,每篇都能看到欧文的影子。
评分##看一篇觉得挺灵,看多了感觉很腻。
评分##创伤
评分##对抄本文化的强调处处皆是。 其中《有诗为证:十九世纪的诗与史》一篇妙极。
评分##用典 & 文本的回响textual echo 书的物质性,抄本讹误:真本的意义与作者构建(阐释的循环) 中古的写书→抄书,撮举义要,摘抄式类书与总结性文抄 文集的容器作用 自我表述:诗歌地位崛起与子书(成一家之言)消亡 金楼【子】:收藏家、裁判、编辑 创伤记忆(庾信的记忆宫殿 《微虫世界》)
评分##看一篇觉得挺灵,看多了感觉很腻。
评分##从中古的几篇看来,田晓菲确实是宇文所安最忠实的学生,每篇都能看到欧文的影子。
评分##诸子的黄昏,子书的异变。记忆宫殿和微虫世界之前读过,重读还是觉得好,问题意识,新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