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文學傳統裏,如果荷馬是父親,那麼薩福則是母親,她殘缺的遺詩,是文學史的一次偶然事故,部分構成瞭它經久不息的魅力,留給後人無窮的想象空間。田曉菲通過對薩福遺詩的編選、翻譯和注釋,讓我們進入經典,感受其文學魅力;同時她簡要梳理薩福歌詩的流傳以及曆代如何重構薩福、神話薩福,呈現瞭“薩福”作為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過程。
##第二遍讀瞭。(翻到瞭自己前一個賬號的評論!當然已注銷瞭。)沒想到這次,全書最喜歡的三首詩都是後人對薩福的演繹和詮釋。哈哈哈。(Ovid, Doolittle, Plath)
評分##“但若要歌唱愛/愛必須先/擊碎我們” 給薩福安排一個法翁的傳說,是一種殘忍的霸權。
評分##不是很喜歡譯者把其他的譯作拿齣來踩一番的行為⋯⋯雖然文字有點文青氣,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第三輯還引用瞭很多與薩福有關的其他詩人的詩,那個很棒~
評分##這一年麯摺地齣現瞭太多“薩福”這兩個字瞭
評分##第一次知道薩福是在文論課上(是的,我過於孤陋寡聞瞭)。關於薩福和薩福的詩是兩件事,本書展現瞭曆史上的薩福、重構的薩福和編譯理解的薩福,選擇瞭薩福的一些(不完整)詩歌,可以從她的詩歌中感受到“薩福體”的格律和共通的七情六欲。最後一部分是與薩福相關的其他文人寫的詩和關於薩福的畫像,可見薩福和她的詩歌的影響力。“我愛上瞭你,阿狄司,/很久以前。那時/你還隻是/一個醜巴巴的小女孩。” “女王般的黎明”。
評分##排版很不喜歡,即使是一行的內容,譯注都在後一麵。所謂生成、期待、視野的立場也聽得夠多瞭。譯文很文青氣,追求所謂的“典雅”,我不知道sweet-apple翻譯成甘棠就真的更好嗎?甜蘋果就隻能被批成“俗”?看瞭隻想去找周作人的譯本。更讓人不解的是,引瞭各傢的翻譯隻是為瞭批評一番,那更佳者就不引瞭嗎?第三輯收集瞭些後世有關薩福的詩作,有一些很喜歡。薩福殘簡的魅力,或許就在於意象間的大片空白。
評分##長嘆息看不懂希臘原文,但好在作者常引他人的翻譯對比,挺好的。
評分##“但若要歌唱愛/愛必須先/擊碎我們” 給薩福安排一個法翁的傳說,是一種殘忍的霸權。
評分##情文並勝,譬諸蝶衣之美,不能禁人手沾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