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蜂蜜,一只煎饼果子,一串麻辣烫,都可以是你的时光机。时光漫游者,靠味蕾回到人生的每一个时刻。那些时刻,是个人的隐秘情感,也是一个时代的折射闪光。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是以食物为切入点的当代小史,也是个人精神成长史。作者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讲述作者自年幼起至今与美食、与城市 、与朋友的故事,文字有丰富的气味与画面感。通过食物、食事这一线索,勾勒出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时代变迁史。同时书中配有作者自绘的水彩插画,色彩明朗、简洁大方且富有童趣。令书中内容的想象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封底推荐语:
进入西门媚的“食光”,觉着成都的风物衍变全又活色生香起来,所叙及的食物,未带油腻,未见朵颐,倒满口满脑子的回味,仿佛尝过丰子恺的禅苦,李劼人的清疗的民伤,都有股旧时的沉香味,咀嚼起来,尽皆坊间的记忆,历史的盘中餐。
——诗人、散文家 钟鸣
西门媚的《食光机》不只食物,也食光阴、记忆,它描述了一代人的精神寄托与青春回眸。这代人正在缓缓退场,让位于新的时光与生活,就如书中描述曾经的味道与食粮,早已让位于新的精致美食。这本书既是告别,也是挽留;读它,以酹离去的一切。
——诗人 翟永明
阅读《食光机》,好像躺在一条船上旅行,沉睡的记忆在两岸依次苏醒,与味道同时涌现的还有每个年代独特的光影、纹理和绒毛。过去竟然是这样的,那些平淡的漫长的琐碎的可有可无的,都因为西门媚书写的温情而熠熠发光。
——学者 刘瑜
最早注意到西门媚的写作,是读她的《培根路最后的秋天》那篇文章。培根路是我在四川大学教书的时候,经常经过的地方。她所描写那里的茶馆、酒吧以及日常生活,怎样随着拆迁而消失,给我一种淡淡的惆怅。她后来在腾讯大家上的食光机系列,我几乎每一篇都读过,非常高兴这个系列已经编辑成书。我很喜欢这种把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的变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风格,她通过特定的环境与食物的联系,从一个有趣的角度,保存了历史的记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普通人的历史,人人都是历史学家,西门媚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
——学者 王笛
##喜欢用这种淡淡的描写来讲述生活的方式,喜欢作者和家人朋友们之间的情谊,喜欢这些关于食物的回忆。作者是个很会观察生活的人,记得文中一段关于香气的描写,真是让人明白什么才叫对生活观察入微。那是一种不说不觉得,听她一讲,只想拍着大腿喊道“对对对就是这样!”的感受。也想要成为一个这样能用心观察生活的人,随着年龄渐长,似乎对生活本身的很多事已经习以为常,完全不会想到或意识到里面的妙趣,其实生活的乐趣不就来源于生活本身吗…
评分##10月7日 弃。前几篇小时候挺有意思的,后面长大了中学开始就觉得无聊了。
评分##其实美食是托,主要是作者个人的经历,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一个媒体人的经历,不得不说加入了美食的因素,才让故事更合我的胃口,否则真的觉得有点矫情
评分##这个寒假唯一读完的书,每一篇篇幅不长,喜欢轻松的笔调,即使是苦难的日子,在作者笔下也因为美食的关系而让人留恋,也因为大部分写的是成都的故事,让我更有感触。
评分##作者通过描述自己过去的日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多消失的东西,这本书也给我了很多共鸣,引发起了我很多回忆。
评分##不只是关于食物与自己的故事,也是关于一座城市、一个行业、一个时代的记忆。许多在当时,自己觉得有些羞愧的事情,落到西门媚老师的笔头时,显得可爱起来。
评分##浏览一过。 此书可以说是一部自传。
评分##整本书跟食物关系不大,只是把自我介绍串联起来了
评分##这些简短的篇章读起来真是舒服,又补充了许多我未到这个城市之前的细节,也有似曾相识的时光的味道。很多年份都经历过,没想到马上又过去变得久远了。特别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