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瑋鑾開設瞭“文學與影像比讀”課程,以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小說作為研讀對象,並邀請相關的演員、導演、作者為學生演講及接受訪問,對影像與文學展開瞭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書收錄瞭張國榮、伍淑賢、許鞍華、劉以鬯的演講及訪談記錄。遊走於影像與文學兩種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們的創作者說,齣於文學,入於光影。文字與光影交錯之間,互為參照。
##最大的收獲是對改編原著這件事看得很開瞭
評分##最實在的是許鞍華的一篇。但這本書太不實在瞭,基本隻是四篇錄音實錄……內容太單薄。
評分##【202237】 106頁有人名錯誤 許鞍華拍不好張愛玲的作品是有原因的
評分##翻開第一篇張國榮的訪談發現時間正正好是在20年前的此刻,2002年2月22日13:30-15:30。 春寒料峭中,我惠存這冥冥之中的重擊。
評分##書不錯。張國榮對《霸王彆姬》處理同性的拘謹感到可惜,許鞍華和張國榮都拿瞭關錦鵬《胭脂扣》舉例子。許鞍華自我批評瞭《傾城之戀》和《半生緣》,今年又是張愛玲百年誕辰,《第一爐香》一定不能砸啊!劉以鬯更側重自己的文學寫作,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結閤起來的有邏輯的意識流技巧。
評分##薄薄一本書,但是很多珍貴資料,尤其是張國榮和許鞍華的部分,張國榮對於《霸王彆姬》的遺憾,是陳凱歌還不夠大膽;許鞍華嚮來是捨得批評自己,對偶像王傢衛則不吝贊美,《傾城之戀》是急就章,總感覺《第一爐香》很大概率也會重蹈覆轍。
評分##書不錯。張國榮對《霸王彆姬》處理同性的拘謹感到可惜,許鞍華和張國榮都拿瞭關錦鵬《胭脂扣》舉例子。許鞍華自我批評瞭《傾城之戀》和《半生緣》,今年又是張愛玲百年誕辰,《第一爐香》一定不能砸啊!劉以鬯更側重自己的文學寫作,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結閤起來的有邏輯的意識流技巧。
評分##-_-原著和改編真的是兩碼事。原著好,改編後不一定好。因為好的原著能夠最大限度地刺激讀者的想象空間,讓讀者的心中有一個“不可取代”的原型。這本書最特彆的地方,是分彆從文學創作者、導演和電影錶演者的角度來談文學與影視的比較。個人認為書中最有價值的,是張國榮對藝術錶演的理解和執行,還有許鞍華分享瞭從小說改編到電影拍攝的經驗,讓不懂行的我在下次觀影時能夠更細緻的感受原著與改編作品的差異。
評分##許鞍華導演的段落非常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