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關心佛教的教理、實踐與現實社會發生接觸的過程,關心二者的相互作用。佛教作為思想、信仰,在歷史中傳播,作用於歷史;反過來,佛教自身也被外部世界形塑,歷史地展現齣階段性的麵貌。佛教在六朝江南的展開,構成瞭一個相對完整連貫的時空單元。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研究六朝佛教史的結集,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麵:(1)書物移動與佛教的時空展開:將佛教的傳播過程還原為書籍載體的翻譯和接受史;(2)聚書•抄撰•敘事:探析佛教史傳的衍生機理;(3)南朝教諍記:圍繞禮儀與戒律,觀察南朝的僧俗論爭。希望由各章節單篇考證,支撐起開放躍動的中古精神史畫麵。
##感恩
評分##還需要多讀幾遍,好好學習
評分##第一編以漢譯般若經為綫索,讀完對六朝佛教史的脈絡有清晰的認識。《六朝前期荊襄地域的佛教》描述南朝前期荊襄僧團的興盛直至齊梁被建康僧團的光芒掩蓋,第三編王權與僧權的討論,既能吃透田先生為代錶的中古政治史,又能對佛教史上各個爭議的本質(王權與僧權的鬥爭隻是錶象,實質是不同的文化、治理訴求)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史學的訓練幫助論文寫作簡潔有條理,要好好學習。
評分##最後一部尤其高妙。
評分##以前讀過諸篇章,這幾日瀏覽全書一遍。無論是思考能力還是語言能力,很佩服。以後中古佛教史就作者瞭。
評分##主要看瞭下慧遠的淨土教
評分##我覺得用卡洛·金茨堡最近訪談中的一段話作為讀後感,大概也是很閤適的:「一個人必須要學會一種技巧,它關注的是證據被生産齣來的方式以及對證據記載下來的——經常是不情願地記載下來的——某些東西加以營救的可能性……原始資料既不是實證主義者所認為的四敞大開的窗戶,也不是懷疑論者堅稱的阻擋視綫的圍欄:如果真要拿什麼打比方的話,我們可以將它們比作會産生扭麯的哈哈鏡。」
評分##越來越明白女佛老師經常強調的:理解六朝佛教的鑰匙,不是《梁傳》、也不是《弘明集》,而是《祐錄》(定林上寺經藏的討論已經給齣瞭部分理由)。
評分##水貨太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