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德斌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导言: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而不是中国?
第一篇 大分流的制度视野
第一章 :石头,剪刀,布:传统中国朝代更替的制度逻辑
第二章 :清朝的财政与国家能力分析
第三章 :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经济
第四章 :近代中国货币与货币体系概观
第二篇 大分流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1738-1925年中国的工资、物价和生活水平
第六章 :18-20世纪中国生活水平与人力资本的演变:来自实际工资与人体计量学的证据
第三篇 现代化:江南地区的案例研究
第七章 :1911-1937年江南地区经济增长:一个数量与历史的分析
第四篇 中日现代化比较:以近代蚕丝业为例
第八章 :为何日本现代化比中国先行一步:来自1850-1937年养蚕业的教训
第九章 :在作坊与工厂之间:19世纪下半叶中日缫丝业的变迁
第五篇 书评(二篇)
阿夫纳·格雷夫《制度与通向现代经济的路径:中世纪贸易的教训》读后
琼·劳伦·罗森塔尔与王国斌合著《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读后
结语:中国经济在历史上什么时候落伍的?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历年实证论文合集,证据不少,创意不多。

评分

##一般,就是作者的论文集,有很多还是已经在前人成果发表了的。

评分

##马德斌老师的论文翻译结集,各部分主题分散。第一部分的4篇文章写得随意,体例上其实不是很严谨的论文写作方式,但散落洞见可寻。第三篇中西法律制度演化对比的分析性综述最佳。其实Ma最具有意思的研究是其与Jared Rubin合作的2019 JCE paper,解释为何专制君主制低税收,可惜本书没有收录。

评分

##特别好 很有启发意义

评分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评分

##作者历年实证论文合集,证据不少,创意不多。

评分

##作者历年实证论文合集,证据不少,创意不多。

评分

##各篇的观点和论断在结语部分有总结。大体而言,结论很克制,指出落后源于制度文化,又将制度文化归因于历史传统的差异,回避了价值评估(笑 有些反常识理论能够带来启发,但“大分流”显然不在此列,谓之一眼假的诡辩不为过。看到像本书作者这样的严肃学者细致地搜集数据,做量化分析和个案研究,而后批驳“大分流”。我更觉得“大分流”派才是赢家——胡搅蛮缠获人搭理了

评分

##本书在对中西、中日经济分流问题的认识上,体现出鲜明的制度经济学取向,将其归咎于中国与西方在治理形态和组织形态上的差异,中国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与西方分散的政治架构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体现在财政和司法领域。清代中国的人均税收经计算后远低于欧洲各国,其原因在于统治者优先考虑政治稳定和王朝存续,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官僚制内部激励问题。低税率虽有助于维持统一,但也束缚了国家能力的增长,延缓了中国在早期近代的经济增长。在法律传统和制度方面,作者没有赞同黄宗智等修正派对于传统中国产权与契约问题的乐观估计,而是指出同西方相比,传统中国长期依赖非正式体制,既没有职业法律人保证地方官在自理词讼中严格依照法律,也没有推动与商事有关的民间习俗形成正式的商业法律,正式与非正式体制的差异也深刻影响了二者商业规模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