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為駐德國記者,目睹、報道瞭初生的納粹德國將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戰爭深淵的全過程。他經曆瞭協和廣場暴亂、德國吞並奧地利、瓜分捷剋斯洛伐剋等重大曆史事件,並嚮世界及時傳遞瞭波蘭戰役、挪威戰役、法國戰役和英國空戰等戰場的大量一手資料。在柏林期間,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希特勒、戈林、戈培爾等德國高層和英美等國外交與媒體人員,對於德國政治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有細緻入微的觀察。《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包含夏伊勒對歐洲局勢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記錄與思考,並在日後孕育齣《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這部經典巨著。
本書新版結閤英文原文對全書進行瞭仔細的校訂,並添加瞭近百幅曆史照片和二戰部分戰場的形勢圖,以期對曆史事實有更直觀的呈現。
##可以對比來看
評分##在通勤路上一點點看的,很適閤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讀物,看完會記住一個個微小的曆史瞬間,可能曆史也就是由這些難忘的瞬間拼湊而成的吧 雖然說是作者個人的日記讀物,但是可讀性很強,結閤著日期,看作者第一人稱的敘述,感覺臨境感十足,讀著很爽。特彆是作者多次近距離觀察瞭希特勒,曆史在眼前的感覺 很多場景的描述都畫麵感十足,在希特勒差點被暗殺的酒館裏;乘坐顛簸的飛機起飛逃離戰爭紛亂的德國,差點被氣流攪亂墜毀山頭的飛機上;還有在西歐海岸小鎮裏夜晚大傢喝著酒,坐在窗邊看著英國轟炸機在旁邊丟下炸彈後的「煙火」
評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不對稱是人類社會多麼可怕的災難,而身處如今時代,所有的概念都愈發不可信,因為失去全知和上帝視角,我會如作者一樣,沿著某種看似正確的,實則隻有自己眼光一角的角度看待世界。而信息不對稱是否越來越嚴重,留予時間和曆史去評判吧。
評分##3.5
評分##終於,讀完瞭!!
評分##《第三帝國的興亡》前傳。雖然作者目睹瞭納粹的各種瘋狂和殘暴,但不得不說西歐國傢打仗還是比較文明的,和東綫的慘烈形成瞭瞭鮮明反差。想起另一本書《他們以為他們是自由的》,寫德國人在納粹統治下的生活。現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獲取真相是更容易瞭還是更難瞭?我不知道。
評分##以當局者的角度重塑曆史,非常有意思,曆史迷霧中一切看來都不同:西歐抵抗瓦解之迅速之震撼、德國之勢不可擋、民眾生活和戰爭之遙遠...可惜隻記錄到41年,最慘烈的還遠未來臨。書裏還寫瞭不少作者工作的內容,可以跳過。
評分##極為流暢,尤其是1940年的記錄,太精彩瞭。翻譯也很好
評分##以當局者的角度重塑曆史,非常有意思,曆史迷霧中一切看來都不同:西歐抵抗瓦解之迅速之震撼、德國之勢不可擋、民眾生活和戰爭之遙遠...可惜隻記錄到41年,最慘烈的還遠未來臨。書裏還寫瞭不少作者工作的內容,可以跳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