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镜像

晚清官场镜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捷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言
第一章 杜凤治和他的日记
一 杜凤治其人
二 日记介绍
第二章 杜凤治宦粤时的广东社会
一 同光之际广东的治乱
二 日记反映的中外关系
三 日记中的广东民生礼俗
第三章 官场众生相
一 官场的生态
二 杜凤治的上司同僚
三 官场的底层
四 州县衙门的附属群体
第四章 州县衙门的公务
一 州县官与科举考试
二 州县官的审判权力
三 杜凤治审案案例
四 州县官的缉捕权责
五 南海知县的特殊公务
第五章 赋税征收与州县官的收支
一 钱粮的征收
二 征收群体与利益分配
三 州县官的银两
第六章 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与冲突
一 日记中的广东士绅
二 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
三 州县官与士绅的矛盾冲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晚清州县官杜凤治宦粤十几年,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主要内容是杜凤治眼里和心中的官场。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的百态,为州县衙署的具体运作、州县如何借助士绅的基层权力机构管治乡村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细节。南海知县任上的日记反映了晚清官府对大城市的管治。有关听讼 的记载透露了州县官在审案时的种种考量,使今人得以了解官员为何经常偏离王法做出判决。有关州县催征的记述,有不少清代赋税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的事实。对官员交往、馈送、收支的记述,构成了一个个关于晚清官场“无官不贪”的生动而可信的故事。

【编辑推荐】

本书信息丰富,众多鲜活材料刷新了人们以往对晚清“基层治理”的认知。由于日记的私密史料性质,对其耙梳可见晚清地方政治的实在肌理,而非写在典章制度里的“纸上政治”。书中对官场各色人物均有描摹;亦写出地方官的种种公务——如在“刑侦”技术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审命案,在不知纳皇粮为天经地义之事的地方收皇粮,协同地方士绅士完成有限的“城市公共服务”等;对广东的民生礼俗、岁时节令也有勾勒。对研究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的学者,对于对近现代历史感兴趣的知识大众,本书都有阅读价值。

【一句话推荐】

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州县官杜凤治笔下的官场百态。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解晚清(鸦片战争后),官场运作、官员生活、地方风俗很好的一本史料书。

评分

##中山大学收藏的一部晚清朝州县官日记,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老先生批阅20载,将这部百万字笔记整理出梗概,日记距离现在150前,1860-1880年中国官场详录,想当时欧洲正值双元革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此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农业社会,从这部书里,可以读出农业社会强烈内卷的无奈,归根结底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低下,政府财政只能土里刨食,各级官员的俸禄已经压低到必须腐败的地步,官员主要任务是征收地税钱粮,还是处处捉襟见肘,武装力量装备落后,财政入不敷出。另外为官之道主要是搞关系,官位僧多粥少,天下读书人就进入残酷的内卷。本书不是日记原件译注,只是梗概,现在读起来,感觉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惯性,官场内卷和科举烙印还是积重难返,有识之士还是尽量跳出泥潭,广阔商业世界才是星辰大海。

评分

##写的不错,但缺少一些注解,不熟悉晚清官场结构的人读起来费力

评分

##中山大学收藏的一部晚清朝州县官日记,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老先生批阅20载,将这部百万字笔记整理出梗概,日记距离现在150前,1860-1880年中国官场详录,想当时欧洲正值双元革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此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农业社会,从这部书里,可以读出农业社会强烈内卷的无奈,归根结底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低下,政府财政只能土里刨食,各级官员的俸禄已经压低到必须腐败的地步,官员主要任务是征收地税钱粮,还是处处捉襟见肘,武装力量装备落后,财政入不敷出。另外为官之道主要是搞关系,官位僧多粥少,天下读书人就进入残酷的内卷。本书不是日记原件译注,只是梗概,现在读起来,感觉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惯性,官场内卷和科举烙印还是积重难返,有识之士还是尽量跳出泥潭,广阔商业世界才是星辰大海。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简直是一部真实版的《官场现形记》: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是样样兼备,那些披着冠冕堂皇外衣的勾当和各种丑态,虽然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旧事,在今天的读者眼里,依旧是一出活灵活现的讽刺喜剧。这本日记折射出一个沉重的事实,那就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维系了两千年的中国传统政治官僚体制,已经无法继续维持有效性,也不能肩负起这个古老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任。作者邱捷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清朝官僚体制的内核,依旧立足于传统农业社会,既抽象粗率,又死板僵化,已经跟不上晚清政治社会经济巨变的现实,所以已经患上了几种致命的疾病,积重难返。官员们所谓的核心利益,就是利用权力寻租满足私利,贿赂蒙蔽上级,来保住自己的官位。真正决定整个晚清官僚机构运作的,就是这一套官员全体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评分

##在读《晚清官场镜像》之前,看过另外一本同样以杜凤治日记为基础写的《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相比之下,张著是拿日记内容去套制度史研究需要的条条框框,而邱著尽可能地把日记中有意思、不常见的材料呈现出来,这就使得邱著比张著生动许多。从邱著可以看到晚清官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切法律、制度都可有可无,官员行政、判案、升迁全在平衡人情和利益。从明面上的法规条文,乃至档案文书,完全无法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态。

评分

##受惠于厦大图书馆“芸台购”项目。本书诚如作者邱捷老师所言,“大抵上是一本读史札记”;《杜凤治日记》数百万言,中所反映晚清的州县官心态、官场生态、生活日用百态之类,方方面面都可供历史研究所用。可惜没搞到《清代稿钞本》,也希望《杜日记》早日点校出版(#-.-)

评分

##精彩啊,希望早日看到日记点校本出版。读的时候总是想到另一位常常被引用、同时代的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全书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一个想法:我的官太小了,我没升上去,我很痛苦。然而对于占据清代地方官主流的杜凤治们来说,张集馨这种一辈子脚不沾地、翰林起家、做到署理巡抚、整个仕宦履历都在二三品上来回横跳的人,简直是可望不可及、只能马屁拍穿的压顶泰山。

评分

##了解晚清(鸦片战争后),官场运作、官员生活、地方风俗很好的一本史料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